栾桂芬
(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泰州 225300)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职业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了切实贯彻《纲要》要求,同时也为了使职校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模式、评价方法更好地适应学生特点,着力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1],我们成立课题组,将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方向,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体现自己特色的教学新路子。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教学做合一》中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为了强调教学做三者的不可分割性,他还说:“必定要写‘教学做’办法,决不会写作‘教’‘学’‘做’办法。”[2]可以说,学训赛一体化的理论源头就出自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
所谓学训赛合一,“学”就是学技术知识,即学生按照比赛要求特别是国家级大赛要求,在“赛”的规则导引和目标激励下积极自主地学习,掌握扎实的一般理论知识和操作规程,奠定坚实的职业素质基础;“训”就是训练操作技能,即将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一般理论知识和操作规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形成较强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并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因此“训”也是一次职业技能素质的检验;“赛”就是参加各级各类赛事,通过赛技能、赛素质,使学到、训过的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在各种赛事上得到展示、得到肯定,因而奠定校企合作、学用一致的基础,并培养起适应职场环境的竞争力[3]。
学训赛一体化中,学是起点,训是衔接,赛是方向,学和训都应该奔着赛这个大方向,因此赛也应该是一体化模式的着力点。具体而言,在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教学中,一是课前,教师以技能大赛内容为参照,以职业岗位和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大赛精神为引领,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以“利做、利教、利学”为原则,按照“职业岗位→学习任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的流程,开发学习内容,创设“学做教合一”的可视化教学情境,开发“导学、自学、助学”的立体化学习资源,制作精品课程。将需要通过直接讲解来实现的内容制成微视频及其它资源放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与此同时制作学习任务单,学生按照老师课前学习任务单的要求,选择网络平台上的精品课程进行学习,完成课前自测作业,教师在线统计作业完成率和答题情况。也就是说学生学什么、训练训什么,学生如何学、训练如何训,一切围绕比赛流程和规则展开。二是课中坚持按照施工规范进行训练,通过“赛一赛”环节,引入比赛激励机制,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采用组内和组间竞赛的方法,比质(外观)比量,竞赛结束后再进行组内和组间互评,最后将优质的产品进行展示和点评,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竞争向上的精神,引领教学模式的组织和实施。三是坚持通过技能比赛中的职业道德精神的彰显,引领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改进。四是坚持通过比赛的检验和展示功能,引领学训保障建设、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改进[4]。
2012年,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互联网+”理念,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推进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从而给传统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帮助传统行业进行改革。单从字面看,“互联网+”似乎就是“+各个行业”,但本质上而言,这个“+”并非简单相加,而是深度融合,其结果要远远超越“1+1=2”。就高职教学来说,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即如智能手机早已得到了普及,而手机和平板中的丰富的游戏和社交软件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于传统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课堂的需求[5]。有见于此,我们提出以“互联网+自主学习”与学训赛一体兼容的探索方向。
搭建网上数字化学习中心平台,平台集自主学习、在线咨询交流、网上作业与考试于一体,改变了职业学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通过线上课程学习、线下实践与操作训练,构建了适合职业学校学生成长、成才的新的教学模式;形成网络综合布线技术、Access数据库、局域网组建与应用、服务器配制与管理、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等网络精品课程体系,精品课程以省级技能大赛为抓手和突破口,改变了以往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重构了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强化了精品课程的实效性和前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课前,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确定学生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并且确定用什么方式来达成,将需要通过直接讲解来实现的内容制成微视频及其它资源放到网络学习中心平台上,同时制作学习任务单。学生按照老师课前学习任务单的要求,选择网络平台上的精品课程进行学习。学生自己安排学习计划,主体地位得以突显,激发了内在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学生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可以在线交流,互帮互助;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老师、同学直接面对面交流,有疑问的可以面对面直接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或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而不需要独自面对。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我们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出“互联网+自主学习与探究+实训+比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将课程资源情境化、数字化,明确课程内容的核心要求,有效匹配课程体系的文化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创新各个环节。以省级技能大赛为抓手和突破口,改变了以往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重构了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强化了精品课程的实效性和前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并使学习内容与社会现实应用相衔接,通过比赛激励功能,激发了学生成长潜能。
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引入新的评价主体和机制。我们尝试采用了课前家生评价、课中生生评价及自主评价、课后师生评价新模式。学生及时对前面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和评价,同时对课堂学习的效果进行反思。通过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学生除了学习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和课堂上无法学到课外实践知识,如创新创业课程。在有其它事件耽误学习的时候,还可以自主安排时间提前或事后选择平台上的微课或视频学习,课务和实践两不误,学习无处不在,不受地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让教师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身边的教练或辅导者;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将课程资源情境化、数字化,形成了适合职业学校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形成了“互联网+自主学习与探究+实训+比赛”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交流与信息反馈,把握学生个性化、自主式和互动式的发展要求,强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突破传统课堂存在的弊端,促进学生专业成长。有效匹配课程体系的文化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应用创新各个环节,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机会和空间,并使学习内容与现实应用相衔接,通过比赛激励功能,激发了学生成长潜能。课堂上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讨论交流活动中或小组互助学习、竞赛中,或就一些疑难问题寻求老师的指导,使课堂更加高效有序。教师还可以根据线上线下、课前课上具体情况及时掌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整体学习状况,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给予学生更具体的指导。
传统教学往往把考试成绩作为对教师、对学生的终极评价,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本成果的评价包括课前家生评价、课中生生评价及自主评价、课后师生评价。学生及时对前面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和评价;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家长通过网络互动平台更方便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即使不到校,也可以通过平台看到学生平时学习以及在校近况。近年来先后有27人次在技能大赛中获奖;3名学生在状元大赛中获奖;14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和电脑制作中获奖。
通过赛教融合,以赛促教,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赛学融合的课程体系,课题组成员近年来教学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和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在省、市各类教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多人被评为优秀教练和优秀指导老师、全国和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校各专业乃至区域内学校得到推广,发挥了辐射效应。课题成果在全校得到推广应用,学校先后构建了15门精品课程,其中3门被评为市职业教育市级精品课程,在全市推广和应用。课题组成员在全市开设了公开课和讲座,同时本课题的一些成果还被推广到了外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