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平市实验幼儿园 杨爱贞
深度学习源于人工智能学习理念,其更强调关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批判性,将所学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构进行融合,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近年来,深度学习理念逐渐被应用于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进户外混龄建构游戏活动,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取经验,是当前幼儿教育需要关注的重点。
幼儿年龄小,性格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认识世界,在游戏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得到更多的快乐。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更充足的空间,能让幼儿更自由、更自主、更无拘束地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了交流平台,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在共同游戏中能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提升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促进情感发展,提高社交能力和综合素养。
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的内容通常更为丰富,往往是多领域内容的整合。这种游戏模式丰富有趣,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有利于幼儿在建构的过程中对既往知识进行合理应用与迁移,提升幼儿的知识应用能力及迁移能力。
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户外混龄建构游戏中幼儿往往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交往缺乏主动性,从而极易影响游戏的顺利开展。加之幼儿年龄较小,特别是小班幼儿通常缺乏自主选择游戏活动的能力,活动中缺乏独立见解,遇到问题会出现争执现象,不利于户外混龄活动的顺利开展,也难以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幼儿年龄小,自身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而知识构建则需要在充分理解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需要幼儿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这一要求对于幼儿来说显然是困难的,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然而,当前很多幼儿园的户外混龄建构游戏大都存在过于注重“表面形式”的现象,难以真正充分地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活动设置及活动指导方面都存在问题与不足。加之很多幼儿园的教师多为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且对其他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缺乏了解,因此,在为幼儿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时候往往存在一定困难及疑惑。这些情况的存在都可能对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的开展造成影响,不利于幼儿知识应用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培养。
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整合幼儿的兴趣差异,将游戏主题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融合,拓展游戏内容,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前的准备活动。通过谈话、讨论游戏主题、设计规划图、材料收集等方式,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的局限性,不确定的游戏场景蕴含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小朋友很喜欢动物园,在参观后,教师及时结合各班级、各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特点、认知情况,开展幼儿熟悉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动物园”主题建构游戏。游戏前与幼儿共同商讨游戏材料的准备,如建什么样的动物园,动物模型、动物园围墙建设材料的收集等系列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提升幼儿与游戏材料的黏合度,促使幼儿以更好的状态参与游戏。准备好材料后,幼儿共同参与“动物园”的建构,在相互协作及共同努力下完成“动物园”各个区域的围合、延长、搭高、叠拼、镶嵌等,实现自己创意建构的想法。实践之后,在与高开放、低结构的材料互动中,幼儿能增加对动物园的了解,也提供了更多思考和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引发深度学习。
教师是幼儿户外混龄建构游戏活动的组织者与支持者。游戏前,教师必须先结合游戏形式制定完善的游戏规则,以细化的规则规范幼儿的游戏行为,保证游戏秩序,同时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若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要扮演好观察引导的角色,严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解决游戏中突发的问题,适时引导以推进游戏的顺利开展。如户外建构游戏“家乡的桥”,教师需要提前与幼儿共同制定好游戏规则;又如在“动物园”建构中,有的小朋友利用长条积木来“建设”小池塘,但是其中有一个幼儿不断利用积木来加高池塘,并且没有留下缝隙。见此情景,教师可适当地进行提醒:“哎呀,池塘的围墙好高啊,游客都看不到池塘中的小鱼啦!”然而这位小朋友说:“老师,这是为了防止游客跌入水中才建这么高的。”此时,教师要肯定幼儿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再引发其深入思考:“有没有什么方法既能保证游客的安全,又能让游客看到美丽的小鱼呢?”经过思索,幼儿抽去了几根积木,形成“栏杆”效应。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和帮助,幼儿能在游戏中不断发现问题、调整行为,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提升幼儿对知识的构建能力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但幼儿年龄较小,自身的知识储备少、知识构建能力薄弱,想要实现这一活动目标,教师需要做好全面观察,合理拓展游戏契机,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不断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究,逐步实现知识构建与提升。如在建构“美丽的菁城”主题活动中,灵灵和月月已经搭了十一层的房子,此时灵灵站在椅子上,踮起脚尖又小心翼翼地搭建了两层。这时,完成建亭子的凯凯忍不住赞叹:“真的很高,你们好厉害哟!”看到个头比自己高的凯凯,灵灵突然想到新的方法,说:“你比我高,你站在椅子上帮我继续往上盖”。凯凯站在椅子上,灵灵和月月则站在地上给他传递木块片,就这样他们又盖了三层,完成了十六层高的房子。活动中灵灵乐于思考,开动脑筋,通过操作知道站在椅子上、踮起脚尖、请高个子的同伴帮忙可以把楼房搭得更高,激发了探究搭高的欲望。下一阶段,教师可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梳理与表征,并记录在“搭高的秘密”中,通过形象化的图像展示操作的经验,提升幼儿的知识构建与迁移。
评价是户外混龄建构游戏的重要环节,活动评价可以帮助幼儿对整个游戏情况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教师的点评,幼儿能更加明白游戏中与众不同的想法、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还需要调整的做法。这能帮助幼儿正视自身在游戏中的情况,内化经验,逐步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游戏迁移与应用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活动的评价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及独特之处,且评价的内容应该客观全面,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游戏态度、游戏体验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幼儿,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如在建构“家乡的塔”主题游戏中,小朋友能灵活运用“搭高的秘密”中的方法,尝试站在椅子上、踮起脚尖、请高个子的同伴协助等方式进行搭建,促进经验整合,达到知识构建与迁移。
总而言之,户外混龄建构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混龄建构游戏,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相互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对于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助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这也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户外混龄建构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探索与优化,逐步推进户外混龄建构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