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视域下的幼儿园课程探索与实践

2021-12-04 02:51席玲玲
家教世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研儿童幼儿园

◆席玲玲

江苏省无锡市新安中心幼儿园善德分园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这几年“以儿童为中心、儿童视角的课程”成为幼教领域的“高频词”。课程对于幼儿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一种适宜的课程能促进每一位幼儿获得至真、上善、完美的和谐发展。在当前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中存在着普遍性问题:幼儿主体参与度不足;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缺乏游戏化。那么怎样才能使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范畴、实施策略更符幼儿的发展需求?首先,更新课程观念,以儿童为中心,注重教师成长的价值引领;其次,在课程管理上要多渠道的构建教研机制,推动幼儿园课程建设。

一、课程与儿童个体发展同生共长

结合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实质,努力在“化”上下功夫,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真正将“游戏意识”和“游戏精神”融入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促使幼儿园课程更加生动、更加有趣、更加有效,帮助幼儿在原有经验上建构新经验,迁移与运用新经验,直至新经验内化到幼儿的认知结构中,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品质。

(一)聚焦儿童立场,关注儿童深度学习

“游戏是孩子的工作,游戏是孩子的生命”,为遵循幼儿游戏的需求,我园每周五开展户外“欢乐游戏日”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创设游戏场地、选择材料、制定游戏内容等。“青青草地”的孩子们在蜿蜒的小路上修剪花草,在灌木丛中穿梭行走,在小木亭里表演童话剧;“乐乐田园”的孩子们在收获、写生、制作美食、照顾绿植;“变变泥园”的孩子们在玩泥浆画、筛泥、摔泥、田园游戏……我们将户外游戏情境化,尽可能还原幼儿喜爱的真实生活情境,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深度学习。我们从游戏日中看到了孩子游戏时的专注与投入,捕捉到很多游戏时的“哇”时刻,这正是游戏的力量。

在课程游戏化实施中,我们渐渐发现“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老师们也尝试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倾听、发现儿童的拔节生长,实施具有生命力、生长力的课程实践。

多层次、多结构、多元化的户外游戏区是师幼共建共学共研的场所。无论是幼儿发展的本体需要,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两者共赢,师幼都品尝到了课程游戏化改革带来的发展变化和实质成效。

(二)追随儿童视角,创新建构微课程

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学习方式,它的产生基于孩子的兴趣和经验,追随儿童的视角,用图文的方式记录儿童的学习轨迹,推动儿童的学习。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以幼儿园周围的自然物、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微小的事物或事件为课程资源,以儿童立场为核心创新建构班级微课程,探究课程建设中的“人”、“事”、“物”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影响。老师们遵循幼儿发展需求,通过“立项”、“团讨”、“实施”、“汇报”的方式进行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遇见大树》《竹的故事》《玉见秋天》《一场孩子与餐具的狂欢》等一些微课程活动中,孩子们主动参与游戏策划,把一个个小小的愿望,变成一张又一张活动计划,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实现了一步又一步的自我超越。游戏中,他们制定行动计划、不断验证、持续深入的深度探究,一个个都是充满智慧的学习者!整个过程中,老师始终遵循孩子的意愿,追随孩子的兴趣和情感体验,鼓励和支持孩子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推动微课程向纵深发展。

当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课程,站在儿童的角度设计课程,孩子们有了更多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新的机会,儿童带给我们的将是无处不在的精彩与惊喜,这正是课程实施的价值所在。

二、课程与教师发展同期互助

课程的建构需要教师对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规划,对课程进行分析、探讨。幼儿园的教研制度对于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课程管理中,我园根据教师的需求,构建教研机制,拓宽教研的渠道,不断优化课程内涵,提升课程实施的品质。

(一)构建团队合作的教研模式,扎牢课程根基

合作教研,共话课程。幼儿园建立园所内部交流机制,随堂听课、同课异构、一课三研、党旗在课堂上飘扬、骨干教师展示等。我们定期组织开展园部、年级组半日观摩活动,经验分享交流会,整合园所优质资源,促进教师之间优势互补、深化园所课程改革。每学期围绕教研重点,集团园开展联合教研,教研内容关注教师在实践工作中的真实情感,关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问题”,在求真中直击本质,切实提高研修的有效性,提升课程品质。

主题教研,共生课程。幼儿园以“课程游戏化实施中的问题或困惑”为切入点,开展“辐射式、菜单式、引领式、参与式、竞赛式”等多元研训活动。在剖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上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园本实际和园所特色开展主题研究,对资源进行开发和改造,挖掘具有生长性、操作性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在主题教研中,关注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解读、支持,让教师在学习、交流、研究中悟得课程精髓。

(二)构建“研培一体”的教研模式,提升课程内涵

分层培养,丰厚课程内涵。对幼儿园教师队伍进行梯队归类,理清骨干教师、成熟型教师、青年教师的分布情况,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定制培养方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元、成效显著的培训,满足不同阶段、不同教师的成长需要。如:新教师师徒结对式培养、成熟型教师浸润式培养、优秀教育组团式培养,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立体式的教师培训模式,让教师分层培训成为幼儿园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专家引领,跃升课程品质。借助专家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在课程实施中少走弯路,保证课程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领先性。教师面临的问题困惑,通过专家、名师的经验引领,在案例分析和实证分享中得到答疑解惑,滋养教师的课程理论内涵;将教师带出去,走进名师课堂、特色教研现场,为其输入营养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升教师有效教学能力,从而为幼儿园课程的持续发展和进一步的研究做好根基与保障。

(三)构建园本特色的教研模式,呈现课程实施的多样

项目课程,呈现课程多样。我园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课程建设项目:职业体验馆项目、天然工作坊项目、太湖风情街项目、专用室项目等。开学初,课程建设项目组的教师一起商讨,制定计划,同时园部把这一块纳入监管与考核中,关注项目课程的制定、材料的投放、教师在活动中的专业指导作用等,在不断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的同时,完善项目课程的建设。

特色活动,凸显课程多元。“和”文化特色活动是我园的特色课程,结合传统节日、幼儿年龄特点每月安排特色活动,如:“快乐大本营”、“宝贝达人秀”、“小手牵大手”、“安全伴我行”、“全家总动员”等一系列“和”文化特色活动。课程内容从“亲亲社会”、“亲亲自然”、“亲亲自我”等方面进行创新构建。特色课程的开展,丰富了幼儿的活动,挖掘了老师们的专业特长,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同时也看到了课程实施背后孩子们获得更多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

在课程游戏化实践中,我园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政策,加强课程整体规划,充分捕捉和利用一切资源、一切可能的教育契机,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幸福;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场景,让他们获得更为丰富的经验,努力构建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

猜你喜欢
教研儿童幼儿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爱“上”幼儿园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