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敏
南京市金陵小学仰观建设“四有”好教师的时代高点,立足与南京大学合作不断深入的历史节点;俯察教师层次、结构和发展特点,力求塑造怀抱理想怀有仁心的博爱之师、视野开阔学识扎实的博学之师和尊道贵德情操高尚的博雅之师,着力理念、机制、工具与方式的创新,让教师发展不断走向深度自觉。
坚守信念,怀抱理想,怀有仁心,这是博爱之师的基本内涵。理想信念是教师发展的旗帜、方向和力量,仁爱之心是教育的前提和条件。爱,是培根塑魂的最佳方式。
学校熔铸博爱之都的地域文化和“爱满天下”的历史基因,培育教师“博爱”的物型、精神和行为文化,将爱国爱党体现于爱生爱岗行为之中,将爱生爱岗行为统一于爱国爱党的理想信念之下,使之成为教师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
学校将“爱”的精神文化进行造像与塑形,注重发挥物型的暗示与熏陶功能,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爱满天下”的文化认同。学校将爱散为满天星,时时处处流淌爱的音符。如学校“爱满园”里,师生雕像紧紧相依,爱意流长;艺体楼上,“爱满天下”大笔如椽,熠熠生辉;“仁园”里,母鹿教子,舐犊情深……种种物型小品,无不彰显“爱”的教育真谛。教师们在与物型文化的不断对话中,以爱从教、以爱立教理念得以不断生发和强化。
学校定期开展“先锋行动”“四史学习”“三会一课”等线上线下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先锋模范意识,引导做一个忠诚、干净、有担当的教师。
通过事迹宣讲和榜样引领,金陵小学校园内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浸润人心,“特别能战斗的集体”成为金陵小学教师的精神标识。语文网络教研团队过关斩将,一路挺进国赛。他们在赛制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以“三天只睡八小时”的拼搏精神,一举夺得决赛一等奖、NOC创新大奖。这种精神文化也激励着后面的数学、信息技术等团队相继取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学生只有沐浴师爱的光辉和温暖,才会被唤醒、激励,生发向上向善的力量。我们秉承行知理念,将爱的雨露播撒至每一株幼苗。
从2018年起,学校持续开展“双百行动”,即百分百教师访问百分百学生家庭。教师们走进5000多个学生家庭,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每个家庭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家长、学生和教师的“心贴心,手牵手”,定格在了一次次的促膝长谈中。这一做法也被南京市教育局向全市推广。教师们更是提升了博爱的自觉性,深刻体验到博爱的育人价值。
教师成长在组织中。传统的自上而下、分级而治的组织形态,已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教师发展动力。在原有教师梯队构建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三博”教师发展学院,这是教师们基于对核心价值的高度认同,实行自主管理,实现自能发展的青色组织。
只有取消对组织发展的钳制,将原属校级的诸多权限下放到更基层,赋权于教师,充分尊重教师的发展意愿,将“三博”教师发展学院这一学术型组织去行政化,才能激发教师的发展活力。学校实行“两端管理”,即抓起始端,围绕学科研究、教育方法、专题教育、特色教育架构“三博”教师发展学院大体框架;抓结束端,召开“三博”教师发展成果会。学校将组织形式、活动方式、评价机制等都赋权于“三博”教师发展学院,充分赋予学院发展自主权。学校由原先的管理者转型为资源的提供者和发展的服务者。
院长是“三博”教师发展学院各研究院的灵魂与首席,担负着学院发展的重要职责。我们通过竞选来产生院长。各院长候选人拟定研究院核心价值和建设纲要,在全校发表竞选招募演说。候选院长不拘一格,有素养深厚的大市级学科带头人,有一技之长的年轻教师。研究形态丰富多样,有丰厚教师博学素养的研究院,有涵养教师博雅素质的兴趣社。教师们纷纷扫码加入对口研究院。研究院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成员的期待与信任激发了院长们的责任感,院长们发挥聪明才智,向内不断创新研训方式,向外积极寻求资源,推动组织不断成长。
青色组织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组织成员对核心价值的深度认同与遵循,这种价值坚守将对后期自主管理和自能发展产生持久的推动力。经过双向选择,研究院所有成员达成对核心价值的一致认同。在主题研修、项目共研等历练中,成员们的协同性、默契度大大增强,形成“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组织文化。研究院人人都是组织者、建构者,既参与建构组织,又在参与中发展了自己。
网格研训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最后一公里”的创新举措。如果把学校看成一个整体,根据各位教师兴趣、志向、研究主题等建立起来的院、所、室、组等就成为一条条线,线与线相交则成网格。有别于常态下学校的各部门科室、学科教研组等组织,网格研训通过网格化的研究自我培训组织建设,形成学校教师全员自主参加、自觉成长的一种研训生态。
网格研训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共需性、发展性,人人都是研究者,以此提升教师主动发展的能动性。
研训机制创新立足教师“我需要”“我能行”“我成功”的专业自觉。一是“我需要”的目标共同诉求。教师们基于相同的兴趣和成长目标,共同组建一个所、室、组。学院只提供一个大致组织框架,内部的组织构建、发展目标、活动开展等由成员共同制定。二是“我能行”的研训活动开展。所、室、组的组织建立后,每个组织的牵头人自主申报,通过招募会在全校公开招兵买马,组织内所开展的活动充分民主,研训内容、研训形式等自主决定,学校提供人、财、物全方位支持。三是“我成功”的研训体验。在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或自己组织的各级活动中公开展示研究成果,体验研究的快感。
网格研训改变了以学科组固化的教研基本模式,使每位教师把研训作为优化教学或提升自我素养的一门学科来建、一门学问来做,有力推动了教学高质量发展。网格研训的重中之重,是激发每位教师的研究行动自觉。每个研究所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以项目来引领研究活动,一个学期一个主题。
(1)基于“儿童世界”寻找研究主题。
“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是我校的核心理念,网格研训理当聚焦与落实学校的核心理念与育人追求。我们努力做到每个网格研训主题贴近儿童发展需求,每个网格研训过程都有儿童主体参与,每项网格研训成果都有儿童成长的实证。
(2)基于专业特长寻找研究主题。
学院27个研究所都是教师自主申报并通过了院里的审核,由所长自己招人组建而成。它是学院建设的重心,研究所的所长大部分是区以上骨干教师或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研究主题由研究所自主决定,各室、组在这个所里的研究主题下再分解细化为一个个小项目。
(3)基于发展兴趣寻找研究主题。
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及广泛的兴趣爱好。“墨韵童年研究院”吸引了一群对书法有兴趣的教师,在学院可以学习硬笔、毛笔、粉笔字,学习的形式有自学、专家指导学习。每周由凤凰母语工作室的教师来教大家写毛笔字、粉笔字,每周每个教师都提交两次作业,粉笔字每周都要公开展示,并由专人督促点评。在提高自我素养的基础上,教师们更多地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写字素养,并积极申报相关的研究课题,落实在每一节课中。
(4)基于重大项目深化研究主题。
金陵小学有省级课程基地项目、品格提升项目、前瞻性科研项目、“四有”教师重点培育项目等。研究这些项目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教师发展的契机。15个学院,每个学院都围绕重大项目,选择了1~3个研究专题,把重大研究项目落实到所、室、组、员的日常活动之中。研究即研训,每一次的活动教师既是项目研究的参与者,也是积极主动的研究者,更是自我发展的行动者。
圆桌派是指一种平等、对话的协商会议形式,与会者围圆桌而坐,以平等、自由为准则,平等地对话、自由地交流,创建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活动中人人皆可发声,人人都做“首席+”。
为教师发展赋能,我们采用首席驱动的运行模式。成员之间各领风骚,依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引领伙伴成长、增能。如,语文组一批致力于儿童读写研究的教师们,基于共同的研究方向,成立了“读写圆桌会”研究院。在这个“读写圆桌会”中,教师遵循自身的发展优势,通过微课、沙龙、读书会等各种方式,进行思维碰撞,探索语文读写教学方向的新路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诸如此类,教师们基于兴趣、爱好、专业发展等优势特长,在团队中形成敢于展示、勇于引领、善于表达的能力。首席驱动的运行模式,创设了平等自由的学术氛围,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养。
圆桌派的活动开展,有效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我们强调学科融合,实现综合育人,形成人人都是“首席+”,呈现出参差多彩的成长样态。如,“少年农学院”研究在劳动中明德、启智、增慧、育美,开展融合语文、美术、劳动的“千人诗叶画”活动,以叶组形,依形赋诗。学科不同特质相互碰撞、启发、融通,教师和学生都实现了跨界成长。圆桌派活动强调智慧众筹,实现教师“聚变”生长。
经历是成长之基,实践是智慧之源,责任与赋能相伴,使命让生命丰盈。2012年至今,是金陵小学快速发展的九年,也是“三博”好教师团队在坚守中奋进、在奋进中走向深度自觉的九年。
爱满天下,厚植精神自觉。从2018年开始,学校三个校区400余名教师每学期走进5000余名学生家庭,实现百分百教师进百分百家庭全覆盖家访,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习惯养成、道德发展等信息,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翔实的成长档案。在走进学生家庭的过程中,教师们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更加体会到“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的教育责任、意义和价值,也是教师自身对于教育内涵和教育格局的一种提升和再塑造,自觉形成以爱为根基的精神。
博学立能,深耕研究自觉。通过外聘专家指导和自主网格研训双轮驱动,教师们回应时代需求,将理论前瞻与儿童紧紧联系在一起,博学厚积、炼能增效,打通学科界限、深耕教育教学。目前学校共有69项在研项目和课题。近3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40多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400多篇获奖,形成了人人想研究、人人在研究的研究自觉。
追求卓越,生长首席自觉。奋斗是教育者的人生哲学,是教育生命的第一姿态。在“三博”教师团队建设的持续推进下,金陵小学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领头雁,其中有经验丰富的“名特优”骨干教师,更有初出茅庐的新锐教师。近3年来,学校7位教师获评市级以上骨干荣誉称号,35位教师获评区级名优骨干荣誉称号。
以“三博”践行“四有”,从“外驱”走向“内省”,由“共振”实现“共鸣”,“三博”好教师团队的成长中既含“爱满天下”的精神自觉,又蕴有学习者的“主体觉醒”,进而形成团队的文化自觉。“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金陵小学将进一步提升“三博”好教师团队建设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对新时代好教师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