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中亚地区:形势、影响及应对

2021-12-04 01:38李睿思
北方论丛 2021年5期

李睿思

引言

从2020年年初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蔓延并在短时间内席卷全球,中亚国家(1)本文所用的“中亚国家”概念指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的中亚五国。因受疫情影响,政治、经济和安全等领域的形势出现较大变化。

2020年,中亚地区形势虽然总体保持稳定,但受疫情冲击、权力交接和国际市场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各国发展差异性继续增大,地区形势更趋于复杂,在几大主要发展领域都出现了危机,包括政权危机、主权危机和安全危机。政权危机表现在交接班制度不完善,总统制议会制政体改革仍在进行中,政局不稳定;主权危机主要由于中亚地区受到来自世界大国的压力增加,颜色革命风险逐渐增高,对俄罗斯依赖程度增大的同时,主权独立受到影响;安全危机主要表现在,三股势力在中亚地区依然猖獗,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外溢现象严重,边界纠纷等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加剧。在经济领域,受隔离措施和全球贸易前景悲观的影响,中亚各国饱受困扰的经济转型问题未能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债务风险上升,民生问题突出。在外交方面,虽然中亚各国普遍推行平衡务实的外交政策,但是受大国博弈、中美对抗、俄美欧关系变化等因素影响,中亚地区成为多方力量介入并争夺的区域,给平衡务实的外交政策带来新的挑战。

一、疫情背景下中亚五国形势及特点

从2020年年初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综观中亚地区疫情发展形势可见,全年共出现三次较明显的疫情传播高峰期。

第一波疫情高峰出现在4月,疫情快速蔓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公众对疾病本身缺乏认识,防护意识薄弱,公共场所不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第二波疫情高峰出现在7月左右,主要原因是由于疫情防控已经初具效果,公众开始出现松懈心理。受第一波疫情期间实施的隔离限制措施影响,民间社交活动出现爆发型增长,部分国家政府管理部门管控措施实施出现松懈。此波疫情高峰的特点是多国政要和政府部门管理人员频繁确诊,卫生和医疗系统压力巨大。其中,哈萨克斯坦成为全球首个因疫情形势严峻而二度采取隔离措施的国家。

第三波疫情高峰出现在9月左右,主要原因是社区型肺炎和新冠肺炎复合传播,出现大面积聚集性传染。例如,在吉议会选举前,大量的政党主张宣讲、拉票和投票等活动使疫情传播速度加剧。截至12月9日,中亚地区累计确诊新冠肺炎超30万例,死亡2946例。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疫情局势仍不容乐观,出现强势反弹,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疫情发展暂时可控,土库曼斯坦至今未通报有确诊病例,但关于土库曼斯坦疫情的真实性一直存在质疑和争议。

(一)政治领域

2020年,中亚地区政治领域的核心主题仍接班人和权力交接问题。在中亚五国中,哈、乌、土、吉已完成权力过渡。只有塔吉克斯坦仍由第一代领导人执政。

乌、土权力过渡的模式类似,都在首任总统突然离世后将权力交付给内部官员,权力过渡较迅速。两国的权力接班人都曾是首任总统的权力体系成员,有权力阶层支持和民意基础,同时政治精英阶层也在权力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乌由于国内政治势力派别更多,宗教因素影响更大,精英群体更多样等原因,权力过渡更加复杂,但最后仍在精英阶层的助力下实现权力的顺利交接。在综合评估上述两国的权力过渡过程和根据自身国情特点后,哈决定选择主动移交权力,避免国内出现混乱局面。尽管托卡耶夫已经成为新任总统,但纳扎尔巴耶夫的影响力仍实际存在,并仍以哈国元首的身份参加多项国际活动,哈国的权力交接实际上仍在进行中,还没有完全结束。

2020年,塔完成了议会下院和总统选举。2020年3月1日,塔议会下院选举投票举行,全国共有约490万选民,投票率约为86%[1]。共有7个政党的241名候选人参与角逐议会下院63个议席,其中22个议席从得票率超过5%的党派中产生,其余41个议席将在划定的41个选区中产生。拉赫蒙领导的人民民主党获得12个议席,经济改革党和农业党分别获得4个议席,社会主义党和民主党各获得1个议席。2020年10月,塔总统选举计票结果显示,拉赫蒙得票率为90.92%,现总统连任成功,成为中亚地区国家最后一位第一代执政领导人。

塔本年度能够顺利完成议会和总统选举,主要由于现任总统在政治领域保持绝对优势,反对派势力不足以撼动执政阶层的绝对影响,且亲总统势力力量强大。塔未来如何进行权力的真正交接,仍有待观察。

2020年10月,吉举行议会选举并造成大规模的国内动荡局势。反对派因拒不接受选举结果,进而走向街头举行抗议示威,随着聚集人群数量越来越多,最终演变为大规模动乱。此次吉议会选举共有16个政党参与,根据吉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结果,只有4个政党在获得了超7%的支持率,分别是团结党(24.53%)、吉祖国党(23.9%)、吉尔吉斯斯坦党(8.74%)和统一吉尔吉斯斯坦党(7.09%)(2)Выборы-2020. Четыре партии не признали итоги выборов в парламент, https://www.today.kg/news/347984/?hl=ru 。。其中前三位(团结党、吉祖国党和吉尔吉斯斯坦党)为主要三个亲现政权党派,团结党即为支持总统的党派。反对派政党均未能达到进入议会的门槛,引发公众对选举公正性和真实性的怀疑。不满情绪在选民中持续发酵,民众要求重新举行大选,示威活动最终酿成大规模骚乱。

吉此次由于议会选举引发骚乱失控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强力部门没有及时阻止游行示威活动进而升级。强力部门在疫情期间因为工作强度过大,且待遇无提高,对现总统的执政能力产生不满和怀疑情绪。在反对派人数众多且配有武器的情况下,强力部门无法抵抗和阻止人群进入白宫,导致冲突升级。二是选举腐败和舞弊情况频发,引发公众质疑。主要包括:团结党和吉祖国党被指收买和组织选民申请更改投票地点,违规收集选票(3)Калькулятор “Клоопа”: как форма №2 повлияла на аннулированные выборы в парламент,2020.11.03,https://kloop.kg/blog/2020/11/03/kloop-calculator-form-2/。;部分村落的选民被非法隔离,无法正常投票;有人非法收集选民护照照片并代替其投票;警察在投票过程中存在腐败和渎职现象。三是国内形势恶化和民粹主义盛行。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吉财政危机,民主法制不健全长期影响吉打击腐败、保障人权和推行深化改革,吉国内形势持续恶化,社会问题尤其突出,失业和贫困成为引发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部族矛盾、南北之争、民粹主义等意识形态领域之争为动荡埋下隐患。

从权力交接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到,中亚国家普遍存在的政权危机和主权危机主要源自以下方面。第一,因缺乏民主实践和体制保障,中亚国家权力交接始终充满不确定性。在交接班制度中存在的不透明的处理方式、国内政治阶层多种权力中心和精英阶层并存的局面、不同党派间为争夺绝对权力进行的明争暗斗、宗族势力为保护自身利益进行权钱交易和暗中操控、中亚地区很有可能出现的世袭制等都是中亚地区国家政治改革的影响因素。第二,随着权力交接制度改革在中亚各国不断推进,中亚国家的自我认知逐渐增强,地区内部的合作意识有所提升。近年来,中亚国家均出现去俄化浪潮,探索符合自身需求的发展道路成为中亚国家的共同愿望。在全球化发展不断遭遇逆流的背景下,区域一体化合作与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化发展累积能量、迸发活力的突破口。第三,中亚地区处于各大国利益交汇处,域内各国的发展和稳定已超越地区影响,同时也受到外部多方力量的制衡。中亚国家均处于后苏联空间,疫情期间俄罗斯加强与各国在防疫救援物资、医学专家会诊、医疗设备采购与运输、疫苗研发与合作[2]等领域合作,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和中亚国家对俄的依赖度明显上升[3]。第四,不同的权力交接模式是中亚地区政治领域改革和发展多样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借鉴他国经验、结合自身禀赋特点和遵循政治传统等方式,中亚国家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民主形式和发展道路。

(二)经济领域

受疫情和国际油价下跌等因素影响,中亚国家经济领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经济结构不合理、部门发展不平衡、市场化改革困难重重等固有问题未得到明显改善。据世界银行10月7日发布报告称,2020年中亚国家经济将萎缩1.7%,与去年4.9%的增长率相比是巨大的落差。其中,哈经济将衰退2.5%,吉5.5%,塔和乌虽能避免经济大幅衰退,但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都不会很大,塔预计增长1.6%(2019年为7.5%),乌将增长0.6%(去年5.6%)。中亚地区将出现约140万贫困人口[4]。

疫情对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财政收入大幅减少,政府的债务压力增大

以第一波疫情期间哈财政收入变化为例,2020年1—3月,哈财政收入为1.4万亿坚戈(约合32.73亿美元),较原计划减收3780亿坚戈(约合8.83亿美元)。财政减收的首要原因是疫情导致进口增值税减收;其次,主要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导致企业所得税收入减少,如原油下跌22%,锌下跌21%,铜下跌9%,铝下跌10%,铅下跌10%,铬铁下跌12%;国内贸易增值税减收1320亿坚戈(约合3.09亿美元)。除此之外,防疫措施使政府支出压力增大。哈国民经济部企业发展司负责人表示,由于实行隔离和紧急状态等防疫措施,地方财政将减收2300亿坚戈(约合5.2亿美元)[5]。除了哈萨克斯坦以外,3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吉提供1.2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以抗击疫情,吉还因为疫情期间财政压力过大与中方紧急协商寻求减免债务。据吉财政部消息,2020年上半年,吉财政共拨付159.7亿索姆(约合2亿美元)用于偿债(4)2020年上半年,吉财政拨付159.7亿索姆用于偿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经济商务处,http://kg.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007/20200702980454.shtml。。

2.能源、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损失严重,企业违约风险较高

疫情对中亚国家中小企业的打击尤为沉重。中小企业在经营规模和资金储备等方面存在弱势,抵御风险能力较低。疫情暴发后,因为采取隔离限制和紧急状态等措施,企业经营活动瞬时停滞。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生产停滞、物流受阻、资金链断裂和违约赔偿金高企等经营困境。特别是一些重点企业和行业损失更为惨重,以哈石油行业为例,2020年1—8月,哈石油行业收入为1.6万亿坚戈,较上年同期下降46%(5)1-8月哈萨克斯坦石油收入同比下降46%,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处,http://kz.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009/20200902998972.shtml。。另外,哈企业协会预计,哈国内三分之一的商企面临破产危机,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

3.侨汇收入锐减,加剧社会贫困问题

中亚国家一直是赴俄劳动力的主要来源,疫情期间移民面临诸多生存和生活困难,具体包括失业、居住条件差带来的高染病风险、医疗保障缺乏、雇主侵犯劳动权利、执法部门不公平待遇和因为疫情回国后难实现再就业等。根据吉国家银行数据,2020年1—10月吉侨汇收入为19.55亿美元,同比下降2.3%(6)2020年1—10月吉尔吉斯斯坦侨汇收入19.55亿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http://kg.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012/20201203023845.shtml。。据塔国家银行数据,2020年上半年,移民向国内汇款9.99亿美元,同比减少1.74亿美元(7)今年上半年塔收到移民汇款近10亿美元,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http://tj.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007/20200702986742.shtml。。

4.隔离和限制措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长期负面影响,高失业率和长失业期对个人和家庭产生破坏性影响

2020年上半年,乌失业率达13.2%,较2019年同期增加4.1%(8)“一带一路”国别风险监测月报(2020年7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https://www.sohu.com/a/414960107_264447。。《斜体字报》报道称,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哈2020年全年失业率为5%,失业人口45.4万人,共约100万人未实现有效就业(9)哈劳动部预测2020年失业率在5%—6.1%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http://kz.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010/20201003006888.shtml。。失业导致家庭收入减少、生活必需品和医疗药品购买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威胁居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另外,长期失业导致的情绪极端化倾向使疫情期间针对妇女和儿童的暴力案件上升,使社会问题尤为突出。

5.卫生和医疗行业承受巨大压力,缺乏科学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落后等行业发展弊端充分暴露

以医疗和卫生条件尚可的哈国为例,第二波疫情来袭后,哈国宣布二度采取封闭隔离措施,但是激增的确诊病例和隔离留观患者使哈医院床位十分紧张,阿拉木图和努尔苏丹的传染病医院病床使用率分别为95%和90%,由于医院人满为患,交叉感染和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成为第二波疫情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除了医院资源以外,疫情使中亚国家普遍出现检测设备和材料短缺、医护人员出现缺口、急救设备迟迟无法到位、救援物资运输不畅和援助资金腐败等现象。

(三)安全领域

中亚五国位于欧亚大陆要地,其安全形势对域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都有直接影响。土、乌、塔与阿富汗接壤,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跨国集团犯罪等始终威胁地区安全与稳定。受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出现诸多新变化。2020年,中亚地区国家在公共卫生、粮食、社会秩序、意识形态、数字空间和生物等领域均出现新的安全威胁,其中,部分领域安全威胁因素交叉作用、相互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粮食危机逐渐浮现

2020年初,中亚国家因出台禁运和限额等规定,春耕工作都受到较大影响,耕种面积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差距。一方面,农用机械、农耕材料等物资运输受到影响,春耕工作进度严重滞后;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粮食进口渠道变窄,粮食进口量减少,粮食供应危机加剧。

2.社会治安与稳定遭到破坏

实施隔离限制措施后,民众普遍开始居家隔离,受失业、物价上涨和生活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家庭成员间频繁出现摩擦和矛盾。在疫情期间,针对妇女和儿童的家庭暴力、打砸店面和哄抢等犯罪案件出现上升。因此,在第二波疫情高峰来到前,哈总统托卡耶夫明确提出应重点防止治安形势恶化和犯罪率上升威胁公共安全。除了受疫情影响以外,政治局势动荡也多次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包括围攻政府办公地点、大规模人群聚集和骚乱、攻击外资商业企业建筑和施工项目和打砸哄抢银行等。

3.公共卫生安全面临极大挑战

2020年,在中亚地区和蒙古等地,新冠肺炎病毒、炭疽病毒、鼠疫、社区肺炎等高度传染性疾病屡次出现突发疫情,严重威胁该地区的居民健康,多次引发公共卫生安全危机。

4.恐怖主义外溢、极端主义和跨国犯罪的威胁始终存在且有新发展

其中,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外溢在疫情期间出现新特征,包括恐怖和极端组织重点在非法移民和失业群体中寻找招募对象,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更隐蔽的手段宣扬极端和恐怖主义思想,由于犯罪形式多样且数字化程度高更容易吸引青年人群加入犯罪团伙,利用疫情期间人们居家隔离的情绪波动组织犯罪活动等。以哈国为例,激进和极端宗教观点引发公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混乱,极端主义利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散布反政府言论引发政治集团争斗或者民事冲突,造成大量人员死伤。宗教恐怖主义利用非法移民身份实施跨国犯罪。国际恐怖或极端组织通过网络招募成员,利用非法移民身份入哈,在哈国内组织和指挥恐怖活动。“新兴宗教”吸引大量年轻人参加,作为社会的活跃群体,年轻人极易被极端宗教意识形态蛊惑从事极端主义行为。在跨国犯罪方面,杀伤性武器贩卖猖獗、跨国制毒和贩毒、边境偷猎和针对医疗防疫物资的走私活动成为本年度跨国犯罪的主要类型。2019年,哈共拘捕35名从事跨国武器贩运的犯罪团伙成员,查获大量各类武器和弹药,清缴29个地区贩毒渠道和6个秘密毒品合成实验室。边境地区动物偷猎活动已给哈造成10亿坚戈(约合25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5.网络空间安全问题频发,威胁国家安全

疫情期间实行的居家隔离制度使民众对网络的依赖度上升,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新的犯罪空间。首当其冲的便是危害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的网络信息泛滥。由于疫情期间国家经济形势恶化,针对政府执政能力、社会衰退的原因和后果、种族和宗教等领域的负面舆论常被敌对势力利用进行大肆渲染和歪曲解读,严重危害国内政治稳定。利用疫情期间政府管理和个人生活高度依赖网络和数字技术的现象,中亚国家互联网和数字领域犯罪频发,犯罪内容包括非法收集用户个人数据、黑客组织袭击政府网站散步危险信息、网络欺诈和伪造人体数据盗取个人隐私并获利等(10)На защите национальных интересов,Казахстанская газета,2020.06.04,https://www.kazpravda.kz/articles/view/na-zashchite-natsionalnih-interesovl。。

6.民粹主义盛行成为地区潜在不稳定因素

近年来,民粹主义在中亚地区普遍盛行,且存在极端化倾向。疫情背景下中亚地区各国普遍存在政治经济形势恶化的趋势,给民粹主义提供了发挥空间,成为地区不稳定因素之一。部分国家出现了利用“中国威胁论”诋毁中方投资动机,煽动当地居民和员工的反华情绪制造事端等现象,给我国海外企业形象和经营状况带来负面影响。

7.生物安全威胁愈发严重

美国曾在中亚地区大规模投资成立生物实验室(11)США разместили множество биолабораторий по всему миру,2020.05.08, https://rg.ru/2020/05/18/ssha-razmestili-mnozhestvo-biolaboratorij-po-vsemu-miru.html。,民众对这些高安全级别的实验室所从事的秘密研究一直怀有质疑和抵触情绪(12)Зачем американцам биолаборатории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 на Кавказе, 2020.05.29, https://ria.ru/20200529/1572082937.html。。2020年,数家生物实验室被曝光与当地出现的大规模流行病有关,生物安全成为年度关注热点。

(四)外交领域

中亚国家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理位置决定该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缘政治意义。从总体来看,中亚国家仍普遍采取平衡务实的外交政策,力争在大国竞争和对抗的背景下,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国家根本利益,进而扩大自身在地区甚至世界上的影响力。随着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中亚地区外交政策也出现新发展。处理与中美俄三国的关系是中亚国家共同面临的外交领域挑战。在疫情背景下,哈、乌两国除了继续推行大国外交,还注重加强周边外交。除了保持与中、美、俄、欧和国际组织的密切联系和良好互动以外,两国还注重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塔在外交发展中将中、俄视为主要方向。吉通过依靠大国和国际金融组织防控疫情,稳定经济形势。土强调加强疫情后经济合作。

具体来看,2020年中亚地区外交领域出现以下变化:一是疫情使俄在中亚地区的存在感上升。借助医疗援助和疫苗研发与采购,俄与中亚各国保持紧密沟通与合作。10月,俄外长拉夫罗夫与中亚五国外长举行视频会晤。会后各方发表联合声明,共同支持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采取协调行动确保食品、生活必需品、医疗器械与设备和药品的自由流动[6]。二是美在年初推出中亚战略,使地区关系更加复杂多变。根据美国推出的中亚战略,美将重视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战略意义,不断扩大美在中亚的存在。美推出的中亚战略,表面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反恐合作、维护人权和民主、捍卫国家主权、扩大对外投资和稳定阿富汗局势等问题,但实质上,强势介入中亚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利用扩大自身存在和影响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西进发展路线进行干预才是真正意图。三是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2020年年初,吉塔和吉乌因边境问题发生冲突,并出现死伤。未定边界是导致局部地区频繁出现冲突的主要原因。冲突爆发后,各方均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影响两国外交关系。四是欧亚经济联盟和上合组织仍是域内开展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在疫情期间,在开展医疗人员合作、联合防控疫情、协调医疗物资生产与联运和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等方面,中亚各国在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积极开展合作,为稳定地区防疫局势作出重要努力。4月14日,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召开视频工作会议,提出将维持联盟现有运输流量,确保疫情期间成员国间各类救援和防疫物资的正常运输。虽然受疫情影响,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内部成员间贸易额出现大幅下滑,服务业和贸易业损失惨重,但是因疫情而兴起的医疗、电子商务等新合作方向使欧亚经济联盟成为中亚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平台之一。11月10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提出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重大倡议[7]。12月11日,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元首通过《2025年前欧亚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方向》。“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作为地区两大重要多边合作机制,在稳定地区和平、促进区域发展、推进一体化进程、尽快复苏经济等方面大有可为。

二、疫情背景下中亚地区形势与“一带一路”倡议

中亚国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倡议的首次提出也是在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2020年7月举行的中国+中亚五国首次外长会晤中,五国外长共同表示,中亚国家同中国是友好近邻,政治上高度互信,互利合作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建设应与中亚国家发展战略相对接,推动实现地区互联互通,为地区人民生活带来更大福祉[8]。受疫情影响,中亚地区出现了政权、主权、安全等三大危机,对我国在该地区的在建项目和继续推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较大影响。后疫情时代,中亚地区普遍面对经济复苏、稳定政局、改善民生、发展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吸引外部投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把握中亚地区发展机遇,规避地区形势带来的潜在风险是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亚地区继续推进的工作重点。

(一)中亚地区形势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在疫情背景下,中亚地区形势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积极影响是中亚地区国家普遍面临经济复苏的强烈需求,一些对经济复苏有极强带动作用的行业领域成为重点扶持的对象,为我国与中亚地区国家开展后疫情时代合作提供良好机遇。例如,哈国提出将重视恢复运输行业、农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继续推动道路联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塔提出将加大投入发展数字农业,在未来五年内重点推动机器制造业,重振因疫情而受到严重影响的旅游业等;乌重视在能源领域引进数字化技术、将服务业确定为2021年优先发展方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

消极影响是中亚国家尚处于权力交接的过渡阶段,政治局势动荡给我国在中亚企业和人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威胁。首先,在民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中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场所、设备材料、人员等较容易成为极端分子攻击的对象。大规模骚乱中出现的冲击银行、打砸店铺、哄抢商品等现象严重危害我国的海外利益。其次,随着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和民粹主义思潮涌动,对华负面舆论出现增长的势头。对“一带一路”倡议动机的误读和敌对情绪,在不利于开展对外合作的同时,严重干扰正常民间友好交流,对实现民心相通,助力其他领域合作健康和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我国在中亚地区合作面临政治和社会风险交织的现象,也不排除有外部势力深入该地区影响和平稳定局面。

(二)“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合作

在疫情期间,在空运海运均受不同程度影响的情况下,中欧班列逆市上扬,成为沿线国家疫情期间的生命运输线。2020年上半年,中欧班列运输进出口货物同比增长超三分之一,成为疫情期间稳定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运输力量,在保障日常生活必需品、药品、防疫抗疫物资与设备等方面贡献突出。在疫情后期,中亚地区的中资企业一方面开展防疫;另一方面,积极恢复生产,助力当地经济复苏。部分新项目因疫情加快了发展步伐,如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除此之外,我在中亚国家部分在建项目(由中铁隧道局、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中建材国际集团、中国路桥公司等公司承担)也陆续恢复施工和运营。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亚合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助于欧亚地区国家吸引大量投资,带动投资向经济领域的恢复与发展流动。截至2020年5月,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已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共签署200份合作文件。2019年,“一带一路”合作涉及货物贸易总额达1.9万亿美元[9]。“一带一路”倡议作为目前世界上涉及地区和人口最广的发展倡议,在吸引投资、挖掘经济发展活力和新增长点方面有独特优势。二是促进该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深挖地区合作潜力。中亚地区国家处于较封闭的市场环境,与国际市场相对保持隔离。“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加强欧亚地区经济联系,提高交通运输通道、能源管线等便利化程度,促进地区商品和劳动力的顺畅流动。

(三)应对建议及展望

在后疫情时代,关于中亚地区发展值得重点关注的仍然是安全问题。在传统安全威胁因素没有消除的情况下,新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诸如粮食安全、政治局势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等。除了安全问题以外,中亚国家的政权交接与过渡、政治改革和民主化进程现状与发展趋势也是需要倍加关注的问题。在疫情严重影响该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中亚区域一体化发展被赋予更多的期待与关注。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产能下降和医疗用品需求增加是普遍存在的发展难题。采取隔离和限制措施使国际市场上出现金融动荡,面对产业链破裂和大面积的失业与贫困,应充分重视与中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等多边框架下的互动与合作,团结多方力量共同应对危机与挑战。

为应对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局势变化对我国的影响,确保“一带一路”项目正常推进,在后疫情时代应重视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域内多边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加强成员国间在数字技术与发展、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贸易便利化、资金融通与合作、减贫防灾、疫情防控、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发展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在经济全球化发展遭遇逆流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优势与活力。二是关注中亚地区国家的外交领域发展新动向,中亚国家与俄、美、欧盟、印等国家和组织互动较多,后疫情时代在开展对中亚合作的过程中,应避免大国互动和多方力量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争夺影响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与合作。三是继续推动实现民心相通,开展民间多领域交流与互动,促进相互理解和发展民间友谊。充分利用中亚国家疫情后重点发展旅游业、加大医疗领域科研合作、共同打造“健康丝绸之”的强烈意愿,继续加强与中亚地区国家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重视我国同中亚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和智库间的沟通与互动,为国家和地区决策提供智力保障。 四是把握中亚地区恢复经济的有利时机,将“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发展与中亚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在助力中亚国家恢复经济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塔《2030年国家发展战略》强调要实现能源独立、提高交通与物流效率和确保粮食安全。远期目标是提高经济多样化发展水平和国家综合竞争力,改善民生、提高农业领域工业化水平和实现区域平衡发展等。乌《2017—2021年国家五个优先领域发展战略》提出,将采取建立经济发展特区的方式促进经济新发展。吉通过了国家2040年长期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领域中划定五个优先领域,包括纺织和针织、农产品加工业、IT、能源和旅游业。以中哈合作为例,围绕古丝绸之路的复兴发展,双方在经贸、能源和产能等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并注重发展战略的对接。对中亚国家而言,从短期来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石油市场价格回升、加大政府补贴和扶持力度、加强新冠防疫措施是对抗疫情对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的主要路径。从中长期看,合理的产业布局、稳定的实体行业、健康的人口结构、经济发展多元化和扶植能独立生存且有市场活力的企业行业是中亚国家尽快复苏经济、避免经济衰退的主要着力点。

三、结论

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地区核心地带,既是地区主要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也是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亚地区国家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亚地区形势与我国在新国际和国内背景下,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紧密联系。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亚国家普遍出现危机,对欧亚地区的发展与稳定提出严峻挑战。在疫情期间,我国与中亚各国在救援和防疫方面保持良好互动,展现了区域合作的生机与活力。

在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既为“中亚国家做好疫情后经济恢复工作,继续推进政治领域改革,采取联合行动打击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平台,也是我国实现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建新时代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