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丁俊玲
国际中文教育背景下,全球已有70 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近年来英国中文教学蓬勃发展,据国家汉办官网,截至2020 年,英国已建立30 所孔子学院和170 多个孔子课堂,中文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进入公立和私立中学的外语课程,学习中文的中学生数量日趋增多,现有多达76所中学参与以培养能熟练运用中文进行交际的“中文培优项目”(MEP)项目中。
英国中文教学的蓬勃发展与英国中文考试的勃兴是相互促进的,自2009 年英国政府将中文列为中学普通教育证书(GCSE,General Certification of Secondary Education)科目(下文简称“GCSE 中文”)以来,参加GCSE 中文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多。GCSE 是英国中学生通过中等教育会考所颁发的证书,此考试直接关联其升学和就业,部分高校甚至将GCSE 成绩作为高考成绩之外的附加参考,足见其影响力。目前,国内外关于GCSE 中文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国内对GCSE 中文尚未给予应有的关注。本文即是对英国GCSE 中文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梳理和展望。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GCSE中文大纲、中文考试、相关教材研究三个方面。
大纲对考试具有指导作用,是教材编写的依据。GCSE考试由英国国家统一考试机构(SEAC)管理,具体工作由考试局(Exam Board)负责,其中爱德思国家职业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Edexcel)和英国资格评估与认证联合会(AQA)相继推出了GCSE 中文考试大纲,关于GCSE 中文大纲的研究可分为对大纲特点和内容的研究。
张新生、李明芳认为,GCSE 中文大纲编写的依据来源于法语课程大纲,没有充分考虑中文本身的特点和习得规律,因此非华裔学生学习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考试不顺利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也因此不把中文纳入正式考试项目,此对中文的发展非常不利。杨蓉蓉认为,GCSE 中文大纲未充分体现中文的特点,编制合适的大纲是提高英国中文教学质量要做的重要工作。罗青松分析了2009 年大纲与此前大纲的异同,认为新大纲的调整变化表现为话题范围更广泛,教学与考纲的联系更密切,整体考纲更全面、灵活,并指出GCSE 大纲的两条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促进学习、推进教学为目标,这对课程建设与考试研发有促进作用。
对大纲内容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Edexcel GCSE 大纲中词汇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词汇是语言要素中最显性且最易量化把握的。词汇编写理念上,李思野认为词汇大纲体现了功能认知的理念,大纲词汇包含考试所需的话题和词组,但编排中缺乏由易到难的梯度编排,有些词汇需细致科学地划分。张弢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认为在编写理念上,GCSE 中文词汇大纲交际主题鲜明、文化特色突出、重视汉字应用;在词汇编排上,以话题为纲,但存在收词和编排方式方面的不足。就词汇要求看,李文认为GCSE 中文整体上大于HSK 三级,而张文则认为其基本能达到HSK 二级。现有关于GCSE 大纲的研究不多,且有时间断层,内容上主要是关于Edexcel 中文的词汇,且是从与HSK 对比的角度切入,对AQA中文的研究相对缺失。
GCSE 中文考试是英国最主流的中文考试,该考试主要由上述Edexcel 和AQA 考试局组织。现有研究可从以下角度考察。
考试难度上,程雪认为,如需付出成倍的时间来应付GCSE 中文考试才能获得跟其他科目同等的成绩等级,那么对学习体验和能力会产生负面影响,选修中文人数的减少会使得学校不得不取消中文课程。柯雯靖整理了GCSE 考试样卷,指出其考试主题多样,强调汉字的使用,并注重考查综合能力,对考生在不同场景中的应对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更注重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在跨文化比较中具有从“我”出发和与“我”相关的指向性。
虽然GCSE 中文考试分为听、说、读、写四项,但对分技能的研究有限,主要是针对口语。王薇宁从效度理论的角度,认为口语考试以评估交际能力为测试目的,考试时考官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受试者评估的效度,学生对开放式问题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评估等级。高先萍指出,口语考试是以学生与考官进行多话题、多话轮互动交流的形式,并建议将这种互动式动态评估应用于口语教学上。常蓝予认为口语考试侧重日常交际,评分标准采用分项等级,能切实起到选拔人才、评估教学的作用。综上所述,关于GCSE 中文考试的研究包括考试特点、内容、难度、效度等,对考试分技能的研究主要针对口语,这主要是因为口语考试重视“语言输出”,学生需要在对信息处理、重建的基础上再进行表达,难度较大,因而口语考试成绩总体上低于其他部分。
涉及的教材有中国出版的《快乐汉语》、英国本土出版的《进步》、英国Edexcel 考试局的考试教材等。
《快乐汉语》于2003 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分初、中、高三册。该教材由中英双方合作,参照英国国家课程大纲(NC)和GCSE 大纲编写,英文名为“Chinese for GCSE”,是GCSE 中文考试的入门或辅助教材。编者罗青松结合GCSE 大纲指出,《快乐汉语》以话题为框架,教学容量、语言项目注重与教育环境横向协调,并认为是否关注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和课堂环境,是针对特定国家的定向教材编写成败的关键。编者李晓琪从GCSE 大纲的总体要求、话题范围、语法项目、核心词汇等四个角度,认为《快乐汉语》的编写遵循了大纲,提出教材要与大纲有机融合。编辑王世友从课程论的角度,认为《快乐汉语》基于对GCSE 大纲的科学研判与深度对接,在教材研发的中观层面上很好地适应并贴合了大纲的设计理念与教学要求,因此其研发是科学和成功的。
曾海燕结合GCSE 大纲要求和标准指出,《快乐汉语》编排上配以大量与课文内容直接相关的插图,话题以“螺旋式”的形式扩展和加深,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构成,教学理念、教材容量具有与英国学制学时相适应的特点。柯雯靖指出,《快乐汉语》在听、说、读、写及知识点安排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与英国教育环境相适应。
《进步》(Jin Bu)共两册,由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孔子学院(IOE)与著名的培生教育集团(Pearson)合作,于2010 年出版,该教材为填补英国中学本土GCSE 中文教材的空白之作,显示出英国主流学校对中文的重视。对《进步》的整体研究上,陈庆江认为,与以他国思维和文化特点为主而大胆改造的教材相比,《进步》在编写理念、内容安排上所体现的国别化适度、谨慎、可取。梁维颂认为《进步》体现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编写理念,并特别重视汉字的学习与认读,单元小测试体现了实用性。常春凤认为《进步》的课文、词汇、语法、练习、汉字等的编写均具有特色。陈粲然指出,《进步》以功能项目为纲,实用、有趣;课文题材广,体裁丰富;词汇选编、语法注释、课文选取都具有明显的“国别化”特征,但存在时代性欠缺、规范性不足、词汇重现率低、不利于学生巩固记忆的问题。叶丹丹认为《进步》的课文题材和体裁丰富,练习数量充足,话题选择、注释方式、语言对比、文化内容等方面体现出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的针对性,但课文难度波动较大。
对《进步》的专项研究上,李思野研究了词汇表,指出交际法是其编排理念,词汇的选取参照实际生活中可能涉及的各种情景,词汇的功能性上以话题为主要导向。冯雨佳从练习的角度,认为语法、词汇、各言语技能的练习设置在主题、题型上虽侧重点不同,数量分布不均匀,但与大纲贴合度较高,基本能满足考试要求,并对练习达到与大纲理想的配合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前文提到,英国推出GCSE 中文考试的考试局主要有Edexcel 和AQA,教材也分为《Edexcel GCSE Chinese》和《AQA Chinese for GCSE Textbook》,前者共一册,后者共两册。《Edexcel GCSE Chinese》由英国专长学校联合会孔子学院(SSAT,全球第一所以中小学为基础的孔子学院)与培生集团合作出版。该书为具有一定中文基础、将参加GCSE中文考试的学习者而编写,应试性较强。
现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Edexcel GCSE Chinese》,且是从与《快乐汉语》对比分析的角度出发。梁维颂通过其与《快乐汉语》的对比,发现Edexcel 中文将课文嵌入听、说、读、写各模块中,练习也按各技能分散编排,话题上关注日常生活中交际能力的培养,且两部教材都很关注文化习俗知识的传授。柯雯靖以大纲为基础,认为Edexcel 中文话题设置与语法和知识点相关,内容与主题紧密联系,各部分的练习都紧密围绕主题,并倾向于综合训练,知识点的分布较为平均,重视汉字,新增的“国际和全球”主题,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张弢通过数据分析,指出Edexcel 中文与其词汇大纲的匹配度较低,仅为20.89%。
总之,教材的研究涉及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国别化特色等。与《快乐汉语》对四种能力的区分练习不同,英国本土教材更注重在每一个练习中尽量结合多种能力的训练,Edexcel 则体现出明显的考试针对性。就现有相关GCSE 中文的研究中来看,现状和趋势上有以下特点。
1.关注点主要是教材,且主要是关于词汇,对大纲的研究较少,而且受资料来源所限,针对2017 年新版GCSE 大纲和教材的研究较少,而分析GCSE 新旧大纲和教材的变化,对教学、测评都是迫切需要的。
2.专门的研究较少,现有的研究或是作为其他研究的论据,或是作为对比分析的一个方面。在知网期刊类中以主题为“GCSE 中文/汉语”搜索,仅有5 个结果,可以说对GCSE 中文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3.研究方法上以定量研究为多,定性研究较少。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关于GCSE 的研究者多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这些研究生大多有在英做志愿者的经历,因而有从一线教学而来的问题意识。但受学养所限,相对而言学术性、严谨性不足,视野不够开阔,研究不够深入,也有一些不该出现的偏差,如在论文题目中将英国本土的教材《进步》归入“对外汉语”的范畴,显然有所不当。
4.研究维度上,对学习者的研究欠缺。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GCSE 中文学习者特点、难点有哪些?如所谓GCSE 中文的“难度”与中文本身的特点相关,但也跟客观上选修人数少有因果关联,那么少选或弃选的原因何在?
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在近几年中文成为英国中小学增速最为迅猛的外语大背景下,特别是随着中英各方面合作的加强,参加GCSE 中文考试人数将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对GCSE 中文的研究量与中文在英国的地位是不相符合的。近期面向新时代的国家级《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正式发布,其核心内容体现为三等九级的国际化新框架和包含音节、汉字、词汇、语法等四维基准的国际化新体系,期待对GCSE 中文有与之参照对比的更多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