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公共图书馆法”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探究

2021-12-04 00:09:06赵志远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赵志远

(白城师范学院 图书馆,吉林 白城 137000)

2017年11月4日,为了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并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在新时期的快速发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法》),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图书馆的专门法。2018年1月1日,《公共图书馆法》作为中国第一部图书馆管理专门法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图书馆事业管理的第一部法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我国图书馆事业中包括大众熟悉的公共图书馆,同时也包含了占很大部分比例的高校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后,对图书馆事业有了标准的界定和清晰的划分,同时也必然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一定的挑战。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建设,可以从公共图书馆法中寻找方向,能够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正规化、长远化发展,但由于公共图书馆法中只单一对公共图书馆给予了规范的界定,而作为高校图书馆来讲,既要考虑到公共图书馆法的规定,也要兼顾高等教育法的相关管理规定,因此,如何能够在后“公共图书馆法”时代做好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成为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

一、《公共图书馆法》出台的意义

改革开放至今的40多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跃居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图书馆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跃居首位。《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对于完善中国图书馆事业,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公共图书馆法》共六章五十五条,包括总则、设立、运行、服务、法律责任、附则。《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是新时代背景下,通过立法形式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立法,从法律角度对图书馆创新服务机制、规范服务过程、提高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性、指向性的要求,指明了图书馆事业继续发展的新起点和新方向,既能够保证我国图书馆事业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整体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完善保障。

二、《公共图书馆法》出台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图书馆事业中,占有首要地位的是公共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法》出台后,高校图书馆同样也要面对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应对机遇,迎接挑战,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对《公共图书馆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解读,才能够促使《公共图书馆法》在今后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机遇

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机构,其对高等教育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高校图书馆是作为高校的重要内部机构,承担着服务高校教学及科研的重要职能,也是科研及教育工作的智库。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与学校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与施行,虽然更多的是针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管理的要求和相关规定,但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也同样具有参考价值。高校图书馆建设始终是在《高等教育法》《高校图书馆工作规程》等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指导文件要求下进行的,这些文件是高校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指导标准。《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成为推动高校图书馆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性指导文件。在《公共图书馆法》的指导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在服务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实现自身快速发展与反应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尝试各种全新的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扩宽自身服务界面、提高服务能力。[1]通过对自身服务能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高校图书馆成为服务社会大众的图书馆的拓展发展也变得更加可能。

(二)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挑战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始终离不开高校图书馆的智库支持,图书馆既是行政服务机构,同时也是教学科研机构。《公共图书馆法》施行后,对公共图书馆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从法律本身而言,其行政管理权是作用在《高等教育法》之下的,虽然《公共图书馆法》会对高校图书馆工作形成一定指导,但同时也会造成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要受到《高等教育法》及《公共图书馆法》的双重管理和约束。而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说,两部法律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操作性指导都较弱,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能够在两部法律并行的状态下,不断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并推动自身建设与发展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首要挑战内容。

三、后“公共图书馆法”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一)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在后“公共图书馆法”时代要进行服务体系建设,必然要作出新的改变和创新,由此就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以适应高校和社会的基本需求。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要智库,传统意义上更多地承载着以纸质文献借阅为主的服务内容,而在我国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纸质文献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阅读及文献查阅需求。信息化时代下,读者对于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与日俱增,促使高校图书馆从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源库转型发展为数字化图书馆,转变为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型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必须要通过提供高效、便捷的数据化资源,为高校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保障。[2]

实际上,高校图书馆在多年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纸质文献资源,而在我国高校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也有大量的文献资源转存为数字化信息,但大多被常规化处理,而并没有加以筛选和甄别,因此在信息化资源中存在大量的重复、错误等信息资源,这些资源造成了文献资源的浪费和过剩。同时,在数字化资源转型过程中,对于这些资源的检索技术并没有做到同步更新,对于重复的资源没有进行筛查,有价值的资源被掩盖,在体量庞大的数字资源中,用户想要检索到有用的关键资源就要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因此,为了适应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意识到提供文献资源并不是提供基础信息即可,而是要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不断简化、优化信息检索方式,站在用户的角度进行技术革新,尝试采用新的方法和模式,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专业信息资源,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的转变。在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必然要走向知识服务的,从根本上转变思想,积极主动参与技术革新与服务体系创新,不断提升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为高校图书馆的直接用户——教师和学生提供专业、高效且有针对性的科研文献资源,才能够成功地走向知识服务之路。

(二)构建个性化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因此,在云计算、大数据环境下,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的在线服务模式显得更为单一,而面对用户复杂化、多样化的需求,如果沿用传统的服务技术,将注定被用户所淘汰。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不能够完全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在线服务,而是要在这一基本技术手段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提高,积极引入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来优化图书馆的信息检索等服务,以用户思维来指导个性化技术服务平台的搭建,让丰富的文献资料能够依托高校的个性化技术服务平台,真正地满足读者的多边需求。

对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尝试引入视频、音频等数字媒体形式来呈现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及服务模式。可以针对90 后、00 后等主要服务对象,通过自媒体、新媒体的形式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对用户的吸引力,让用户能够通过新颖、有趣的方式来发现一个全新的图书馆;也可以尝试通过搭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微信、移动图书馆等移动端口构建起一个专业、高效的资源提供平台,提高用户粘度。

(三)开发多样化的服务模式

后“公共图书馆法”时代,对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更为规范,但高校图书馆也势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型。从用户角度来看,大多数用户都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一个资料中心,但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清楚认识到,在互联网瞬息万变的今天,坚持单一的服务模式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单一的文献检索功能、数据库资源、传统知识服务等高校学生必需的服务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师生的日常要求。高效利用其丰富的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如微课、实践基地等服务的新尝试,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实现图书馆的功能性发展。

(四)面向社会提供社会化服务

在后“公共图书馆法”时代,高校也可以更多地面向全社会进行开放,一些馆藏资源在向社会开放后,能够为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服务优势,对现有的馆藏资料进行迭代开发,通过吸收用户反馈来调整服务方向,逐渐实现在向用户提供服务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互联网技术应用蓬勃发展的进程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正是社会服务的一部分,但与公共服务有所不同的是,高校图书馆由于其馆藏资源及服务模式的特殊性,可以尝试根据自身的馆藏特点来选择性地实现某项服务,如工程类院校可以开放大量的工程类信息检索服务来向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专业性的文献及技术支持,面向社会提供社会化服务,也是吸收外部信息,改变自身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积极尝试。[3]

四、结语

我国现代图书馆发展时间并不长,《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施行也成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起点。《公共图书馆法》的时代性及专业性,作为我国第一部图书馆专门法,将对今后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力量,更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求变,在认真服务科研教学工作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对外服务及业务交流活动,为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实现面向社会大众的知识共享、文化共享和信息资源共享。

中共十九大指明了我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及紧迫性,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在满足本校教学科研任务需求的前提下,也必须要发挥其自身的馆藏资源优势和特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法》的正式施行,在法律层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阅读权利予以了保障,同时也向我们构建了一套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制度,也为我们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民阅读、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后“公共图书馆法”时代,高校图书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