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娜
(滨州学院 宣传部,山东 滨州 2566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借助新媒体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促进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与时代感。他强调,要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论述为高校校园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指明了方向。高校校园媒体是文化传播、舆论宣传、信息交换的主要媒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现阶段,高校校园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遇到了新媒体冲击、运行机制不健全、师生认同感较低等问题。怎样充分发挥校园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传播力,怎样丰富传播载体及强化传播效果,引导广大学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现阶段高校媒体工作者需要重点探究的课题。
高校校园媒体,具体来说就是高校校园内及学校与社会之间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有效传媒方式。对于高校而言,校园媒体主要有校报、新闻网、微信、微博、客户端、户外媒体、广播及有线电视等。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校园媒体不仅具有大众信息传播功能,而且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校园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借助高校校园媒体,对师生有目的地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师生在了解信息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校园媒体而言,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舆论是公众针对现实社会中的某种现象,在集合了公众的态度、意见及情绪后,对事态进程产生影响,继而逐步发酵所形成的,其中包含了理智和不理智的成分。高校校园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反映并引导校园舆论的重要使命。为切实维护高校大学生思想免受不健康舆论的影响,高校校园媒体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潜移默化地为大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奠定基础,进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判断能力。要加强对典型事件的正确宣传,以引导学生对此予以关注并讨论,进而扩大舆论场的影响范围,如此方能使学生逐步提升明辨是非及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营造出良好的高校舆论氛围。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同样具有了信息传播快、图文并茂、广受青年学生接受与认可等特点。对此,作为维护大学生政治观与道德观正确形成的重要工具,高校校园媒体应务必加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有效联系,通过人物专访、专题讨论、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并基于时下先进的网络交流平台来组织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与此同时,高校校园媒体还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传播方面的优势来加强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宣传,促使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而为校园环境的和谐奠定良好基础。
高校校园媒体作为大学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不仅肩负着传播校园文化的重任,更应承担起立德树人、引导舆论、塑造校园文化等多方面的责任。除此之外,基于大学还是陶冶学生情操、涵养学生精神的重要场所,高校校园媒体还应加强对社会主义传统文化、先进优秀革命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更好地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开展建立起有效渠道,夯实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基础。除了育人方面的责任外,高校校园媒体还应充分发挥其弘扬先进文化的功能。尤其是在如今网络信息化时代,校园媒体除了要对各方面舆论予以正确引导外,还须为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另辟蹊径,比如开通校园广播电台等娱乐互动项目或建立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动漫基地等,这些不仅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能对校园文化的发展起到有效的引领作用,进而在春风化雨中不断增强高校师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高校校园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载体。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未充分认识到高校校园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味地认为高校校园媒体只是学校的宣传方式之一。校园网页、校报内容往往是领导讲话与会议报道等,校园网页、宣传栏、广播与报刊只是校园资讯、师资宣传及学校政策,校园新闻则是网络新闻、电视新闻的复制。这些均反映了校园媒体展示内容的单一,信息沟通比较单向,往往忽略了研究、宣传与推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现实来看,高校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整体效果差强人意,各个媒体之间并未达成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共识,和谐性较差。虽然校内媒体方式较为多样,但是传播方法比较滞后、内容单调,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势并未真正发挥出来。校内网页、宣传栏、报刊更新较慢,针对性与时效性较低,无法表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另外,关于校内外重要事件的报道比较浅显,缺乏深度报道,舆论引导作用不明显;忽略师生主体地位,对于校园媒体的宣传,师生始终处于被动位置。
当前,新媒体严重对传统校园媒体形成巨大冲击,吸引力较大。一方面,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多元性、开放性等使得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面对竞争格局,高校传统媒体应重新定位,逐渐发展成为校园网、电视台、广播站、官方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综合性传播为一体的新型媒体,实现立体化信息传播,不断提高自身吸引力。
诸如校园校报、广播电台、校园网络等,其均属于高校校园媒体的范畴,且不同媒体的具体功能也不尽相同。对此,为进一步提升校园媒体的报道与评论分量,高校须注重对校园内各类媒体及其功能的区分与整合,以扩充校园网的总体信息量,并加快信息的传播与更新速度,从而切实彰显校园网络的综合性与交互性。与此同时,为切实增强校园广播的新闻性与参与性,则校园网络亦可开辟多个板块来制作多档节目来强化校园网络的文化深度。为切实增添校园网的技术性,高校亦当加强与程序开发商之间的合作,开发与当代学生关注点相契合的手机应用,如此既能实现各方资源的实时共享,又能强化校园各媒体之间的交流,从而切实维护校园媒体及思想的统一与和谐。
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有技术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由于互联网技术本身便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故积极促进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吸引力以及影响力等各方面的增强均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在传统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面对如今新媒体时代,部分工作者仍旧未能端正自身的态度或未能重视审视好定位,这便使得信息的传播形态也始终处于单向灌输的状态,如此发展态势势必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信息传播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针对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注重对新兴媒介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并在实施的内容及形式方面予以有效整合,如此方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性。鉴于当代学生普遍喜爱使用诸如微博、微信、QQ等网络交互工具,学校可基于校园网建立相应的网络交流群,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学校的重视,找到归属感,从而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充分的依赖和信任。
在实施思想引导的过程中,高校校园媒体要注重多角度展开工作,既可以通过新闻和评论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说教,又要加强对大学生活和文娱活动的关注;既要充分体现高校校园媒体“以人为本”的理念,又要满足大学生对信息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具体报道过程中,既要贴近师生需求,又要正确处理好正面宣传与客观报道的关系、宣传会务与新闻资讯的关系、报道求稳与新闻时效的关系、导向作用与市场占领的关系,进一步提高高校校园媒体的引导能力。
高校校园媒体时时刻刻都要把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重要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积极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融入实际工作过程中,以促使校园全体师生的心声统一。除此之外,高校校园媒体还应深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素材或基于师生当下的身心发展需求来引导并消除其思想上的困惑。总而言之,高校校园媒体要让全校师生均成为校园媒体的运营主体,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切实凸显高校校园媒体为学生服务的功能。
高校校园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要加强对高校校园媒体的建设,充分发挥好校园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形式相继出现,高校不仅要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还要加强对媒体的资金支持,做好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保证校园媒体的发展不受资金和技术等限制。在互联网环境下,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要不断引进更为先进的传媒技术和设备,加强完善保障措施,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优化和改进对校园媒体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校园媒体建设,推动校园媒体发展,促进高校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现阶段,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但高校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促进高校校园媒体融合发展,从改变运行机制、利用新兴媒介、贴近师生需求、加强保障措施等方面努力提升高校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