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械类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

2021-12-04 11:23乙姣姣
科技与创新 2021年22期
关键词:机械类师德师职教

乙姣姣

(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000)

2017-10,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且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2018-01-20,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建国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此政策文件的颁布意味着中国职教师资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

1 江苏理工学院职教师资培养现状

江苏理工学院是华东地区一所承担着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培养和培训师资而闻名的高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机械工程学院作为江苏理工学院的重要工科组成学院,承担着众多的机械类职业师资培训的任务。为落实江苏理工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突出职教特色,机械工程学院在机械类专业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中,对职教师资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改进,引入了“互联网+教师培训”“层次+模块化培训”等理念,在巩固已有工作成果基础上,对照要求、直面挑战、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职教师资队伍建设。

2 机械类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

顺应经济建设潮流,高素质、专业化已经成为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2015 年的一项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城镇1.4 亿职工中,接受过中等以上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技术工人或产业工人)只占职工总数的50%。其中,初级技工比例约为60%,中级技工仅占35%。这一比例与发达国家高、中级技工分别占35%和50%的比例差距非常明显。近5 年来,虽然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技术工人不断增多,但与此同时产业需求也大量增加,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仍是目前制造业最紧缺的人才,技术工人的缺口已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升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2]。

机械工程专业在国民行业里应用广泛,一方面,中国每年需要大量的机械类专业技术人员就业;另一方面,机械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学科交融性,与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诸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和融合。为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建设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的师资培养制度起步早,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结构,美国依托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制度等已较为完善[3-4]。中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尤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职教师资队伍水平当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关的研究报道也较少。本研究分别以“职教师资”和“职教师资+机械”作为关键词对过去10 年被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章进行了检索,并将每年收录文章的数量和年份制作成图,如图1 所示。从图1 中可以看出,2011—2020年,每年与“职教师资”相关的文章均在100 篇左右。而与此相比,以“职教师资+机械”作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章数量则非常少,其中发表文章最多的年份也仅有3 篇,过去10年以此为关键词的发文数量仅有11 篇。这说明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巨大发展,职业师资的研究在稳步地进行,然而以机械专业作为抓手进行的相关研究却还较为少见。这与市场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热门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以机械类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职业师资培养机制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

图1 2011—2020 年“职教师资”和“职教师资+机械”知网发文对比

3 机械类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的改革

3.1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只有切实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才能真正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教师工作的根本标准。具体来说,学校颁布了《江苏理工学院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和《江苏理工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份文件,在形成优良的师德师风氛围下,建立校—院—系三级联动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教职工进行工作手册建设,将师德师风考核与职称评审、岗位评聘相结合,与年终推优、教学能力考核等相挂钩,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切实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3.2 互联网+培训

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的结合由于其便捷性、手段的丰富多样性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尤其是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的经验,为互联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进职教师资培训的智能化,探索“互联网+培训”新模式,可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手段灵活性、内容可存储性、教学内容可视化等优势,推动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5]。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可以对职教师资做出个性化需求分析,并根据前沿、热点、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等时代背景设计教学内容、归纳教学重点。机械类职业师资培训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师资组成及学校底蕴等共同构成的特点,利用“互联网+”创设多种培训形式,与兄弟院校进行资源共享,建立师资力量大数据库,完善职教培训的网络平台建设。

3.3 层次+模块化培训

将教师培训分层分类,按照不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及所处的不同层次来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教师在年龄、教育工作背景上存在差异,部分教师为高校博士毕业后直接进校,缺乏实践操作经验,部分教师具有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对特定的设备和工艺等操作掌握熟练。如果能够制定不同层次不同模块的培训内容,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培训,则能收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同样的,教师在培训后也可进行模块法教学,师生能够在逻辑上更清楚课程的内容和任务,并能够让教学内容做到专业化、有特色、个性化。同时,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提升培训,派遣年轻教师下企业、赴国(境)外高校进修、学习,借鉴一线和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提升教师层次。

3.4 校企合作,共建平台

当前针对学生的培养,我院建立了多个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的实践平台,目前我院已与国内20 余所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如与德国劳士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汽车零部件成型工艺研究院等。学院应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优势和作用,不是简单起到培训学生的作用,同样可以用于年轻教师的技能培训。同时通过企业实践、横向合作等途径,提高教师与机械类产业链的无缝对接,聘请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为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甚至拿到相关机加工等技能的资格证书。

3.5 增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凝聚力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职教师资培训教师队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建立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同时,教育部印发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指导和规范。在国家层面,非常注重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团队,尤其是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通过教学例会、教学公开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教学午餐会等制度和措施,定期开展日常教学安排、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方案优化、金课建设、微课制作等专题研讨,教师之间互相切磋交流经验,在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同时,增强基层教学组织的凝聚力。

3.6 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

以前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分,无法真实反映教学的教学质量。新的评价体系将实施“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包括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考评、教学讲课竞赛、教学微课比赛、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教学档案和教学规章制度的完善等。建立和完善了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评价体系,包括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过程、考试情况在内的专家评价体系、教师自评体系、学生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同时通过学校教学督导组,加强教师教学督导作用,对教师教学质量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职教师资培养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针对实际效果进行持续改进。后期还将定期开展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建立严格的听课制度、评教制度。同时根据学生满意率的高低,结合学生评教、学生信息反馈对教学质量和各教学环节进行把关,将教学效果反馈于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形成稳定的职教师资培养保证体系。

猜你喜欢
机械类师德师职教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江永:“码”上举报 师德师风问题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探究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