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题材电影的叙事模式、社会效应与未来趋势

2021-12-04 02:43
电影文学 2021年21期
关键词:警匪片题材诈骗

肖 军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递增趋势,电信诈骗使我国公民财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了公民的人身安全。反映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的影视剧于2016年首次出现,至2021年已有多部和观众见面。该类型影片展示了电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以该类型为切入点分析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利弊,除研究叙事模式、类型拓展和提出创作建议外,更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一、电信诈骗题材电影的叙事模式

(一)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电影的类型归属

虽然学界对电影类型的分类没有具体的定论,但是警匪片这一类型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警匪片的市场占比和关注度都在极速上升,成为比较抢眼的独特类型。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电影因涉及侦查人员(警察)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较量,以及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当属警匪片类型。加之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类型犯罪是近些年才有的,反映该类型犯罪的警匪片也是近五年才出现,故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电影属于当代警匪片。

(二)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电影的叙事特色

综观当代警匪片,较为突出的叙事特色包括悬疑够足、类型够宽等。观众看警匪片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悬疑性,真凶是谁?什么时候能抓到凶手?真相如何?当然,这是典型的本格推理模式。而社会派推理这种更加关注现实社会复杂人物关系的模式,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但是在电信网络诈骗电影中,似乎悬疑性不足,而且也不涉及社会派推理,这也是它独特的叙事风格。

(三)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电影的叙事拓展

在警匪片类型领域,如果把不同类型的犯罪作为亚类型,那么叙事就会有所拓展。随着新时期不同类型犯罪的频发,反映这些犯罪的影片也不断走进人们的视野。如本文讨论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型警匪片,以及之前较少涉及的保险诈骗犯罪、伪钞犯罪类型警匪片等,都于近期搬上了银幕。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电影《巨额来电》《刑侦队》《弥天之谎》就是叙事拓展的代表。这使得警匪题材不局限于杀人犯罪的侦破,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新型犯罪,无疑有着很强的社会效应。虽然观众可能更愿意看到杀人案件的侦破,但是其他类型案件也应该如实反映在银幕上,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已经占刑事案件的很大比例,远超过杀人案件,应该引起观众的注意。所以,叙事拓展不仅限于影视学的理论意义,更体现了实践意义。

除了上述影片外,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的《反诈风暴》系列电影(共五部)分别从医保诈骗、网络婚恋骗局、重金求子骗局、扶贫诈骗、网络绑架等角度叙述电信网络诈骗方式,突破了以往警匪片的叙事内容,也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电信诈骗题材电影的社会效应

(一)揭示犯罪类型与方式以便观众识别

表1 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电影总结

正如表1所示,电信网络诈骗题材影片无一例外地都揭示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这一新型犯罪的具体类型。如在《巨额来电》中,随着情节的展开,揭开了中奖诈骗、医保诈骗、助学金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包裹涉嫌违法诈骗;在《刑侦队》中,围绕医保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类型叙事;在《弥天之谎》中,则讲述了重金求子、无抵押贷款诈骗等方式。与此同时,这些电影还给观众讲到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的专门术语,《巨额来电》中有所解释:“菜商”是指提供客户详细资料的人,“卡头”是指买卖银行卡的人,“话务员”是指具体打电话实施诈骗的人,“水房”是指用网银技术拆赃款的地方,“车手”是指在ATM、柜台提款的人。

在现实中,有学者和实务部门人员将不同类型的电信诈骗手段进行了话语模式解析。例如,在包裹涉嫌违法诈骗中,现实中发生在沈阳张先生(2016年8月)等被害人身上的案例,也是诈骗分子冒充邮政局工作人员通知包裹有问题,然后将电话转到公安局,说其包裹中银行卡涉及洗钱,让其将银行卡中的钱转到公安局的安全账户,以证清白。与电影中呈现的情形如出一辙。且按照“电话联系”“包裹违法”“提供解决方式”等(话语)套路展开。

电影揭示的犯罪类型与方式和现实中相差无几,一方面说明了相关的创作人员确实根据现实案例改编,如《巨额来电》取材真实的公安部备案案件,并在片尾采访真实被骗的人,包括遭受冒充熟人、冒充老板、中奖纳税等形式的诈骗,还提到了“守护者计划”,《刑侦队》则是改编自2013年晋江“8·15”特大电信诈骗案;另一方面也向观众全面剖析了该类犯罪的套路与模式,为犯罪预防、全民防骗提供了辅助和前提,观众能更好地识别骗子的手段和方法。

(二)提醒广大观众注意并提高警惕防骗

电信网络诈骗题材影片最为核心的社会效应就在于提醒广大观众注意这类型的犯罪。在《反诈风暴》系列电影中,除了揭示犯罪类型与方式外,还对被害人进行宣传教育,对潜在被害人进行善意提醒。宣传教育与提醒具有普法意义,但它同时也是对普通常识和专业知识的普及。普法现在有了更新的功能:预防电信诈骗。

普通常识方面,观众可以从多种角度判断出诈骗。如电话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中奖、“电话转接公检法”、微信链接、“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专业知识方面,一般观众可能无法发现诈骗的漏洞,而通过专业人员的讲解,大家在学习的同时也能避免诈骗。比如,专业的术语表达错误、自我证明有罪错误、法律文书错误,等等。

(三)展现了对犯罪的威慑力并树立了良好形象

在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电影中,展示了诸如卧底、守候监视、讯问、技术侦查等侦查手段,这些都是给犯罪者的一个震慑,表明警察机关有能力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正如《弥天之谎》中主人公从轻视该类型犯罪到重视并全力打击这一转变来看,无疑增加了观众、公民的信心,同时为了侦破电信诈骗案件的艰辛付出,也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此外,正是因为该类型影片树立了警察为人民服务、心系人民的正面形象,才有利于中国故事的传播。

三、电信诈骗题材电影的未来趋势

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愈演愈烈,该类型影片也会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一来,犯罪手法形式不断翻新,可供创作者提醒观众的犯罪手段方式也更加多样;二来,影片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展开宣传,使广大群众避免受骗。

(一)叙事应该更具真实性

综观《巨额来电》《反诈风暴》系列电影,情节真实性较强。正因为它们反映的是我国现实情况,也应该属于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该类电影就是要正确处理艺术的求美、思想的求善和生活的求真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该考虑如何深化和拓展现实主义精神。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电影在生活的求真方面可以再下功夫,包括实地考察、跟踪案件、资料收集等,继而再和思想、艺术取得平衡,即真实性是该类题材情节和叙事体系的基本要义,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

(二)情节应该更具悬疑性

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电影本身悬念不足,剧情始终围绕某类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模式展开,观众一开始就知道谁是幕后人,不用过多猜测和推理。这就决定了这类型电影相比于一般的警匪片,悬疑性略弱。当然,如果想要更为吸引力的情节,适当增加几个悬疑点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在情节设计时就要将推理融入,比如谁是最后的操纵者、窝点如何侦查发现等。

(三)人物应该更具典型性

在上述影片中,似乎并没有主角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类型影片中,主角既不应该仿照底层人物形象进行设计,也不应该塑造一个全能的警察形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破往往是依靠集体的智慧,同时可以塑造若干个睿智且善言、洞察力强的形象,而且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警察还有特殊的意志品质和素质能力,如电信网络诈骗多数时候涉及境外国家,这就需要警察了解国外的法律、语言并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在塑造形象时应该注意联系实际。

(四)题材应该更具正能量

包括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电影在内的聚焦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反映我国平安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果等现实题材的警匪片频频出圈,极好地塑造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了人民群众法律意识、防范意识,代表性的还有近期上映的《扫黑·决战》。当然,此类题材并不需要主旋律电影那样的宏大叙事,但应该更体现国民素质和精神风貌,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情节,公民积极参与反诈宣传,使其更具有正能量。

结 语

以“强原创、去套路、做精品”的目标来考量,包括电信网络诈骗题材电影在内的现实主义题材警匪片要想在众多类型中占据一席之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满足《“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的要求,需要不断丰富类型元素、提高专业逻辑思维、倡导法治教育理念、培养公民安全意识,才能使现实主义题材的警匪片成为独树一帜的类型片,方可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特色的叙事体系。

猜你喜欢
警匪片题材诈骗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拆弹专家》逆袭五一档,这是香港警匪片复兴的开始么?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从电影《窃听风云》看香港电影新模式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东方电影报道》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