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游戏疗法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已经逐渐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自闭症的内在病因和外在所展现的性格特征入手,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游戏疗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入手,提出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和角色游戏等游戏疗法提出建议,希望为进一步开展游戏疗法提供参考意见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游戏疗法;改进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闭症是一种在孩子童年时期易患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孩子对于社交还有个人的兴趣表现出没有兴趣,在正常未得病的人眼中,自闭症儿童的行为非常刻板闭塞。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自闭症患者比例逐步上升,但是就医学科学的认知来看,还没有找到该疾病的具体病根,还是以预防以及长期干预治疗为主要途径。
随着研究的发展,大多数特教专家认为比起在隔离的特殊教育学校中学习,可以让特殊儿童在一个更为开阔、多元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可以感受到来自不同群体的关心和接纳,脱离封闭的自我意识和空间,为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改变社会对特殊儿童的歧视和偏见,提高公民素质,创建和谐的社会。
(二)研究意义
研究表明,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却比较高,对于游戏活动的参与、模仿和表现的欲望不比正常儿童低。甚至有些自闭症儿童还显露出较高的游戏感受力和认知力。游戏教育在发展儿童的认知力、理解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不论是对普通儿童还是对特殊儿童,这种优势都存在,并且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康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多方位的康复训练。
二、相关概念界定
游戏疗法是一种运用了多种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将治疗过程融合到游戏过程种,让孩童患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去体验,并且产生想法与经历过程,从而得到进步和领悟的一种干预法。学者研究表明,通过游戏疗法进行干预之后,可以较大程度的影响孩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控制自身情绪以及日常的一些技能。
这种治疗方法寓教于乐,对于儿童来说更容易接受,更加容易长期实施,同时对于家长来说,也会更欢迎此种疗法。然而,对于游戏疗法研究仍然较为缺乏,尤其是量化的研究更少,治疗过程中的方案制定与选择还需要更为专业的人员。目前来看,此种疗法的发展是以儿童中心法为主,形式是从个人向团队活动为主。
三、不同游戏作用与具体实施
(一)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将音乐和游戏深度融合在一块儿,跟随音乐来玩游戏的一种活动。是对自闭症幼儿采取多方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提升自闭症幼儿与朋友沟通的有效方式。自闭症幼儿在和伙伴一起玩游戏会渐渐懂得与他人沟通的方法,进而获得朋友的喜爱等。如:《蜗牛与黄鹂鸟》这个游戏,歌词: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幼儿A首先用双手交叉左右摆动,接下来再用两只手向上晃,自闭症幼儿与幼儿A摆出相同的动作。歌曲间奏时,小朋友们分别再去找其他的朋友。活动会让自闭症幼儿与朋友不仅有姿势的相互配合、眼神的沟通、也有肢体动作的触碰,能让自闭症幼儿由衷体验到沟通的快乐。幼儿们在交互中促进了友谊,学会了沟通。这种活动拥有较好的沟通方式,对自闭症幼儿在各种各样环境相互沟通是很有帮助的。
在娱乐游戏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安排自闭症幼儿自行选择作品中的人物角色,让他在实践中体验过程与结果,懂得唯有相互协作,才可以取得成功的感受。如:《头发肩膀膝盖脚》这个游戏,歌词简洁明了,随音乐的歌词信息、快慢速度摆出相同姿势。在游戏过程中不但能巩固对自身各部位的了解,又能使彼此之间身体进行触碰,在接触中感受快乐。每一次游戏后,我都鼓励自闭症幼儿寻找各种朋友进行游戏,这样的游戏方式,使他心情开朗,与此同时促进了自闭症幼儿与朋友间的感情交流与协作观念。
(二)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又叫“运动性游戏”或“活动性游戏”,是一种普遍的儿童自闭症游戏治疗方法。它包含传统游戏和现代游戏两类,由自身姿势、剧情、人物角色和规则相结合构成。体育游戏于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的差异在于,它是由各种各样基础姿势组合而成的,以开发儿童身心为意义,以运动为载体,有严苛的标准和清晰的结果。体育游戏内容丰富、灵活多样,可以激起自闭症儿童“玩”的兴致和期望,对孩子有极强的感染力。现阶段,一些自闭症康复机构将孩子聚集在一起采取体育游戏,并由家长参与,这在康复训练的早期是有效的。可是,要想真正利用游戏实现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的意义,最好的方法还是让他们和平常孩子、或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其他孩子在一起玩游戏,因为这样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教育“星星的孩子”。
体育游戏具备优良的教育功能,作为一种儿童自闭症游戏治疗方法,对“星星的孩子”了解大人社交、掌握生活技能,起着主要效果。但因为自闭症儿童自身的病症,他们通常会对互动性游戏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需要老师、家长和同龄孩子的关心和激励。
(三)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自闭症治疗方法,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通过扮演角色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自闭症儿童常常独自一人坐着,或是手里一直摆弄着一个玩具,嘴里低声咕噜着别人听不懂的话。实际上,他们正在进行一种特有的角色游戏,只不过他们的角色游戏可能是单一情节的,似乎永远没有尽头。自闭症儿童自己玩的时候是不允许别人干扰的,要是有人有意去干扰他,他就会出现特有的抵制方式,比如尖叫或情绪紊乱。
进行角色游戏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在游戏正式开始前,要清晰的告诉孩子这个游戏的规则,并且要营造轻松的氛围,比如要反复告诉他布娃娃的名字叫“果果”,反复强调并示范“交换”的动作。在游戏的实施中,大人可以先拿着布娃娃扮演“果果”,当孩子可以熟练完成游戏时,再将“果果”放在孩子对面,大人站在孩子一旁,叙述游戏的情节,让孩子主动完成。自閉症孩子完成这一步之后,大人可以将“果果”换成其他名字,苹果和杯子也可以换成其他物品。孩子要是能顺利完成这一步,大人就可以直接提出拿任何一个物品换孩子的东西,逐步帮助他建立“物物交换”的概念。对于具备语言能力的自闭症儿童,可以让他边说边做,模仿已经学会的内容。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变换人物,来完成角色游戏,以免他总是重复做一件自己熟悉的事。
四、结论与展望
游戏可以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可以从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想法,这种想法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都可以与他人分享这种感受。考虑到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表现与正常孩子不一样,很难通过正常的语言和情绪表达出自身的感受,存在能力阻碍,相反他们会通过一些大声哭喊、伤物伤己的方式来宣泄表达自身所产生的情绪。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与朋友相处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的,并且会表现为不愿意去与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接触,一旦进入陌生环境,非常容易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鉴于此,对于此类儿童的治疗方法要更具灵活性、根据不同的人去从根本伤发展儿童的自主能力,提高起学习和进步的主动性,营造轻松的环境,进行长期不断的干预。
任何干预活动都至少受到学生、教师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情绪调整活动也不例外,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本身的观念更新是否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传统的干预方法,常常是教师预先设计出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再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带领学生逐步实现目标,学生的自主性很容易被扼杀掉。而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告诫我们,如果不考虑他的需求,生拉硬拽是没有用的,孩子根本不理我们。对于已经患上自闭症的孩子,以在游戏中与他人的协作与分享交流,并且通过和老师游戏中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实现一定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游戏疗法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我们只有针对他的特殊性实施教育,由儿童的活动来决定我们设计的游戏教学活动,教师易受学生的“牵制”。我们需实现这个观念上的转变,才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姿伶,姜忠信,吴欣治. 自闭症类群儿童综合性早期疗育的疗效研究文献回顾. 中华心理卫生学刊,2016,29(1)26-2717
[2]钱乐琼,杨娜,肖晓,等.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方法综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5)856-86218
[3]徐云,徐晨欣,朱旻芮. 家长执行式干预在自闭症儿童家庭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7(3)634-63734
[4]陈顺森. 箱庭疗法治療自闭症的原理和操作. 中国特殊教育,2010,342-4735
[5]林彩云,陈顺森,叶桂青. 融合团体箱庭在儿童自闭症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1(1)127-12936
[6]王宏轩,李灵. 沙盘游戏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530-32
作者简介:苏琴(1985.5-),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幼儿园一级教师,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学前教育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