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瑾 甘霖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中国的建筑行业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发展的同时新建以及拆除建筑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烦恼,但大部分建筑垃圾都可以通过回收循环利用,却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砖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自然也是建筑垃圾回收的重点对象之一。
关键词:建筑垃圾;废弃砖;国内外现状;改进
现状分析:
建国初期我国的民用建筑以及乡村自建房大多采用砖混结构,如今普通的砖混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现有的抗震设计要求和安全等级要求。许多因城市规划和扩建而拆除的建筑也大都是砖混结构,而砖混结构中碎砖(砌砖)的占比高达30%-50%,而框架结构中也仍有15%-30%的占比,甚至在用砖量最小的框剪结构中也有着10%-20%的占比,足以见得废弃砖在整个建筑垃圾回收中的比重之高。同时,老式的民用建筑以粘土砖为主,拆除后不及时清理,长期堆放在土地上将会改变土壤的性质产生较大的污染,拆除后的废弃砖随意堆放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而废弃砖作为如今最常见的建筑垃圾之一,有着拆除量大,污染率高,安全风险高的特点。而如今对废弃砖的处理还停留在简单的破碎,混合利用阶段,虽然已经提出了许多新的处理方式和改良技术但在具体的实施和推动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技术的革新无法得到推广,再造的成本高,利用难度大等问题也没能得到妥善的解决。还有许多学者通过验算破碎砖通过与一定掺和料的配合可以达到所需使用的强度,但如何量产,是否符合经济效益的情况又仍待考察。因而废弃砖还具有回收易,改造难,销路不稳的情况。
而对比国外,美国最早开始研究建筑垃圾的处理,也是最早提出垃圾无害化的国家;德国拥有完备的建筑垃圾分离技术和再生骨料技术;奥地利通过提高建筑垃圾处理费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本国的资源消耗成本。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在各个方面都还存在着不足。
调研情况:
由于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国每年都将产出约6.5亿m2的新建房屋,新建的同时还存在老旧建筑的拆除,每平方米的新建和拆除建筑都将排出垃圾约1.0~1.3t,国内的建筑垃圾生产量之大,却没有采取充分的利用措施,大部分的建筑垃圾都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掩埋了。与此同时,国内建筑垃圾回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早在20年前其他发达国家已经发现并且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其中距离我国较近的日本就有着较为完善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制度以及工序流程。甚至颁布了许多与建筑垃圾相关的法律条文。如最早的《污物扫除法》,日本作为一直以来以环保自居的环保大国,在垃圾回收和环保方面也确有可取之处。2000年,日本颁布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法》此法作为建筑垃圾方向的专项法,对日本的新建建筑,翻新以及拆除建筑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至于早在2008年日本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就已经达到了92.2%的高度,而中国在建筑垃圾回收方面起步晚,面临的工程复杂程度以及难度系数都更大。中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至今仍未超过总占比的20%。同时建筑垃圾回收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鼓励,我国在建筑垃圾回收方面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备,因而无论是在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加工工艺和技术上还是建筑垃圾回收的投资与福利政策上,发达国家都快我国一步。
以美国和欧洲各国为例子,美国每年仅废弃的混凝土就有16000万t,欧洲共同体废弃的混凝土已增加到16200万t左右。虽然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产量几乎是我国建筑垃圾产量的2~3倍,但通过了源头削减策略,在建筑垃圾形成前就能通过生产工艺等手段有效地遏制其产生建筑垃圾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发达国家提倡的源头化处理,建筑垃圾减量化,建筑垃圾资源化以及倡导低排或零排放等处理方法都在其本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形成了环保回收利用的开放思维也推动了建筑垃圾回收的发展程度。
改进办法:
工艺上,为了改进建筑垃圾的老旧处理方式,我们需更新建筑垃圾再利用处理系统,采用国际一流的智能光电分选设备,有效去除成品骨料中的杂物,以保证成品骨料的清洁度。同时更新拆迁垃圾处理系统,其特点是采用智能颜色分选设备,对混凝土块和红砖块进行分离,大大提高了资源再利用率,增加了收益。如果废弃砖块型已经不完整,或者与砂浆粘结过牢难以分离,就应考虑其是否可以综合利用。青岛理工大学将粒径小于5mm的碎砖与石灰粉、粉煤灰、激发剂拌合,压力成型,蒸压养护,形成蒸压粉煤灰砖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耐久性、抗裂性;其保温隔热性能优于黏土空心砖。因而用废弃砖改良的轻质多孔砖,蒸压粉煤灰砖等改良砖的性能优良,原材料价格低,销售市场也广。用废砖瓦代替天然骨料经过加工配制再生成轻骨料混凝土,不仅能够满足用料的强度要求而且经过加工后的再生轻骨料混凝土构件还具有承重功能和保温功能,在提高普通废弃砖瓦利用率的同时还改善了废弃砖的性能。
管理上,应该加强源头控制和回收管理,加深工人的环保意识,重视建筑材料的利用和维护,使建筑垃圾从源头上减量从源头上回收。以便于提高废弃砖的源头利用率减少二次或者多次搬运造成的污染和损耗;联系好施工工地,加工工厂和对口销售商形成环闭式链条供应,提高废弃砖的回收利用率和再生砖的生产率以及销售率;加强对废弃转加工改良工序的严格把控,从生产源头提高再生砖和再生混凝土构件的生产率和利用率,避免造成回收废弃砖的二次浪费。
政策上,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措施,鼓励更多企业投资建筑垃圾回收产业,推动建筑垃圾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环境保护。加强建筑垃圾回收理念的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到建筑垃圾回收,从而更加深入地影响人们对于建筑垃圾回收概念的理解。形成环保理念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推出更多建筑垃圾治理方面的法律条文,从法律和道德兩个角度强化垃圾回收意识,也可以从侧面推动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借鉴发达国家中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占比高的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发展出适合中国的建筑垃圾回收体系。
结论:
无论是从政策,工艺还是系统管理,国民意识,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行业都还远不及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还处于一个长期缓慢发展的阶段,各类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利用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秋义. 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
[2]魏雨露. 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研究[J]. 环球市场,2020,(22):311.
[3]刘立宏. 潍坊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D]. 山东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