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3 15:12彭芸李菁昭
关键词:金融科技新时代人才培养

彭芸 李菁昭

摘 要: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人才需求带来了巨大变革。技术的不断创新,对金融人才的复合性、创新性、国际化和应用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存在培养方式相对滞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此,本文从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四个方面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加快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金融科技;人才培养

一、引言

金融科技(Fintech)是指“由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通过变革业务模式、流程、应用或产品,创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潮流,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冯莉莉等(2018)指出,现有的金融人才队伍知识相对老化、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尚有差距。陈琨等(2019)认为金融科技人才短缺是影响和制约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传统经济学框架下培养的金融科技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金融科技人才不仅需要熟悉金融的业务模式、风险管理方法和监管要求,还需要了解前沿技术并能运用技术改造传统金融业务,兼具复合学科的知识体系背景和跨专业统筹能力。李建军等(2020)认为,应尽快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的金融科技人才,从强化基础理论研究、重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革新教学内容模式等方面,对金融科技方向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改革与适应性创新。李艳锦(2021)提出,我国需要重新审视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现状,结合新文科建设要求,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改革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案。

2016年以来,金融科技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新热潮,传统金融机构加快智能化转型,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宣布转型金融科技企业,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意识日益强化。2016年12月,百度集团正式宣布成立“百度金融学院”,为百度员工提供高端的金融科技跨界培训;2018年6月,腾讯正式宣布成立腾讯金融学院(香港)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实验室,并联合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报告》研究项目;2021年4月,度小满金融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度小满金融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协同培养金融科技人才,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除了业界的支持,要填补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的巨大缺口,依托高等院校培养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金融科技教学机构—金融科技系,申報的新专业“金融科技”已经获得教育部审批通过,从2019年起,不仅开始招收金融科技本科专业学生,而且在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项目中单设金融硕士(金融科技方向);2019年,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联合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合作举办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方向)本科教育项目已获教育部批准立项;2019年,深圳大学与微众银行共同组建了“深圳大学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学院”,招收金融科技本科生、金融科技与风险控制硕士、国际创新管理硕士等。然而,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科技人才仍供不应求。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从业人员科技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专业人才,优化金融业人员结构,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何实现金融人才向金融科技人才的转变,解决人力资源稀缺,是传统金融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新时代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金融科技人才需突出复合性

由于业务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的智力支持。金融科技人才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相关知识,知晓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对投资、资本市场运作等领域有所了解,而且需要具备数据分析、创新思维、组织协调、应变决策等能力。近年来,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但现有金融人才所拥有的知识技能跟当下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不匹配,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新时代背景下,金融科技对以银行柜员、理财顾问为代表的金融业基础岗位将带来较大冲击;在替代部分工作岗位的同时,新兴技术也将为金融业创造技术型、运营型等就业岗位,同时对未来人才的创造力、情感沟通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金融科技人才需突出创新性

金融科技是新时代的产物,催生出一系列的新生行业和新金融业务,如网络金融、智能投顾等,引发金融业务结构的变革。“十三五”期间,我国已经构建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用户体验为主体的金融科技创新体系,丰富了金融场景运用及金融产品设计,显著提高了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在此基础上,“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更加重视金融科技对金融服务的积极影响,提升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这意味着,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步伐加快,金融科技业务模式将持续创新,业务流程也会不断优化,对于创新型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节奏,及时调整和优化知识结构,凸显金融科技的创新特色,这样才能为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培养出优秀的金融人才。

(三)金融科技人才需突出国际化

近年来,欧洲、亚洲、北美区域的一些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金融科技稳健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埃森哲咨询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英国、印度、美国金融科技投资额分别达到63亿美元、37亿美元、261亿美元,整体发展态势强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金融组织也成立了相应专项研究小组,分析和评估金融科技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全球范围来看,金融科技领域的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融资热度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各国金融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发展战略下,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加深,对国际化的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日益加剧,不仅需要金融科技人才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多种语言,了解多国文化,以国际化的标准来规范工作业务。

(四)金融科技人才需突出应用性

中国银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金融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特别是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占比普遍较低。金融科技体现了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其相关业务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征。随着金融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巨大变革,金融行业对于应用型金融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升。新时代金融科技人才不仅需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拥有对金融科技政策和行业动态的敏感性,还需要具备将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创新思维转化为产品设计、业务操作、场景应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现有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一)培养方式相对滞后

一方面,科技创新是促进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新兴技术是推动金融行业重塑新生的重要手段,在培养金融科技人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互联网思维,不断完善教学资源,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但是,当前大多数高校金融科技相关课程的讲授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较为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体现金融科技中的互联网元素。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作为一种新金融业态,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对金融科技的学科内涵和范围界定不够,难以理清专业课程的关系,金融科技专业相关课程建设显得相对滞后,案例教学、实践教学都有待强化。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更为关注基础知识体系构建,对于金融交叉学科的关注度不够。金融科技体现了金融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特点。但现有的课程体系仍然是基于传统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数学、互联网、信息科技类相关课程较少,很多金融科技相关课程未能开设或者讲得不深,如爬虫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因此,在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上,需要考虑将金融、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知识领域相融合,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丰富金融科技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快建设智能投顾、智能借贷、区块链技术等实务性课程。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与金融科技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相比,国内高校在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相对滞后,特别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市场对业务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金融科技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重理论、輕实践,重知识积累、轻动手操作”的问题。许多高校不重视实践教学或是自身的实验条件不足、经费不够,尚未建立起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从而无法开设出足够的金融科技领域实验课程,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实践机会。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在金融科技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信息与知识体系更新迅速,这就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教师缺乏在金融行业、金融科技公司工作的经验,难以及时跟踪行业动态,授课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际业务讲授不够,难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多教师是从管理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跨专业过来,对金融科技知识体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校内教师与聘请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行业专家未能进行深入交流,相关课程的建设还存在实施困难等情况。

四、加快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举措

(一)明确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为金融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发展金融科技教育,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培养金融科技人才,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只有实现学科交叉、知识融合和技术集成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为此,高校可以定期深入市场调查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现状,以复合性、创新性、国际化、应用性为导向,根据市场岗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以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设计金融科技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模块、学分要求等,提高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金融科技专业(方向)课程设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与独立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综合性、多层次的能力结构。

(二)加快建设金融科技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金融行业已从互联网金融时代逐步转向金融科技时代,高校金融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应该做出相应调整,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能将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性、应用性、复合性、国际化人才。只有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改革,才能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金融科技人才。在金融科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可以引入新工科理念构建教学体系,对金融学、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课程进行重构;在传统金融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大数据理论、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大数据、深度机器学习和计算机编程等技术能力;在专业教材以外,将代表性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的培训资料、业务手册等资料作为辅助资源,更好了解市场发展动态。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三)建设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新时代背景下,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逐步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为形成新兴金融业态奠定基础,也对金融科技知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一方面,鼓励教师到高校合作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挂职锻炼,熟悉了解金融科技一线发展情况,畅通跟踪行业动态的信息渠道,为后续课堂讲授补充业界最新进展;另一方面,聘请业界专家担任合作授课教师、学生成长导师、专业指导教师,从企业行业选派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习实训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教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设计实验项目和开发教学案例等,不断提高金融科技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金融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四)创新金融科技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满足市场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政府等不同主体需要加强交流和合作。以新兴金融科技岗位需求为导向,采取“订单”培养的模式,开展协同培养。一方面,企业可以为高等院校提供实习实训的场地和机会,向高等院校及时反馈人才培养需求的信息;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为专业教师提供挂职锻炼岗位,让专业教师深入一线了解金融科技发展现状,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创,为高等院校技术成果的推广和有效转化提供良好的平台,提高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关联耦合,培养出更具特色和富有竞争力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敏容,阮坚,王小燕.金融科技人才内涵、特征及能力体系[J].金融科技时代,2020,(7):40-44.

[2] 陈琨,滕琪.基于产教融合的金融科技教学体系探索——以南方科技大学金融系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0):44-47.

[3] 段江娇.金融科技背景下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J].时代金融,2020,(24):185-186.

[4] 冯莉莉,张博.金融科技新时代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18,(7):65-67.

[5] 李建军.金融科技学科的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7-23.

[6] 李建伟.基于金融科技背景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20,(25):39-41.

[7] 李莉.基于校企“五共”协同育人模式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探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1):51-54,71.

[8] 李明岩.《互联网金融》实训课程的教学探析——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互联网金融模拟实训》为例[J].山西青年,2020,(3):30-31.

[9] 李小好,甘海源.地方财经类院校开设金融科技本科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6):82-83.

[10] 李艳锦.地方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1):99-100.

[11] 李莹.金融科技背景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10):116-117.

[12] 刘勇,曹婷婷.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20,(1):31-36+59.

[13] 石坤平.金融科技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商展经济,2021,(8):92-94.

[14] 孙璐,孙榆棋.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專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对外经贸,2018,(10):136-137.

[15] 叶楠.我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J].金融科技时代,2021,(2):39-46.

[16] 王慧.CFA培训模块嵌入金融高等教育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124-125.

[17] 王捷.金融科技背景下应用型大学金融教学转型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1):111-113.

[18] 王小燕,阮坚,蔡敏容,范忠宝.金融科技人才能力结构与培养策略研究——基于高校供给侧的视角[J/OL].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5):1008-8105(2020)-1055.

猜你喜欢
金融科技新时代人才培养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