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华
摘要:疫情突如其来,学校教育受到冲击。传统的“教”与“学”遭遇挑战。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科教师、班主任、学校管理工作者,都需要积极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线下教学必须转为线上教学,真正实现“停课不停学”。
关键词:线上教学 挑战 机遇 思考
教学方式的变化发展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疫情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变化带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前所未有的思考契机。笔者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管理工作者之一,全程参与了“疫情期间”学校线上教学方案的策划、推荐实施、反馈监督、阶段总结,感受深刻,思得一二。
一、亟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实施线上教学,保证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做好面向学生的“跟进式”线上辅导。研究、解决问题,是掌握新技能、提升教学质量的契机。线上教学阶段,一线教师利用钉钉直播、腾讯课堂等软件,进行全年级或者部分平行班的“网络直播公开课”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同步共享。教育主管部门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推送的课程资源,课程容量有限,资源选择的广度、深度、难度,难以兼顾,教师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便能够在积极开发传统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获取网络优质教学资源,服务非常时期的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今后教师专业化的当务之急。
二、有效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受疫情影响,学习环境发生变化。意味着学生、家长和教师交流的空间虚拟化。师生缺乏实时现场互动,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时学习效果。线上学习的效果取决于线上教学内容的精彩度、学生的自觉性和家长监督的有效性。
在校期间,由于老师和同学的提醒帮助,学生能够持续得到“激励”;居家期间,学生更多处于独立思考的状态,需要更多的提醒监督。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自我管理,即自主规划学习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内容,自主联系辅导教师。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由家长进行监督,由辅导教师做线上专题辅导——线上问答、交流检测、辅导讨论,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明显提升。
如果教师线上教学的内容、方法、教学心理,依然和传统课堂一样,一定会给学生、家长带去不必要的负担。学生实施自我管理,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烙印“个人行为痕迹”,教师及时讲解,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合理规划“双线”学习活动
考虑到居家学习环境的特殊性,不可能照搬学校课表有序进行,长时间使用电子移动设备学习,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很不利。因此,在老师的辅导下自主学习相关课程内容;在家长监督下,适当借助电子产品查询知识。因此,合理规划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做到一生一案。
不同学习科目、同一科目不同章节,对于学习时间要求不同。教师依据学情对学习时长、学生掌握程度等进行规划。各学科老师协作,分时段进行线上指导,在线上教学时答疑解惑,收集问题,向学生发送预习提醒。
四、关注学生认知心理规律
疫情来临,学生被迫居家,借助信息媒介,进行远程学习。伴随教学时空的变化,学生学习遇到诸多挑战。师生缺少面对面互动、家长“贴身”监督、诸多“分心”因素,无一不影响着学生居家学习的质量。
线上学习,完成的任务主要有知识学习和答疑解难。实施教与学的媒介主要是电脑。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封闭固定的环境中,借助电脑进行持续学习,随着学习时长的增加,学习效率呈下滑态势。因此,关注学生认知心理规律,合理选择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是确保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
12-14岁的青少年,求知欲旺盛,持续专注力较差。基于此,笔者建议利用微课教学进行知识传授,用线上直播的方式答疑解惑。
教师进行微课教学时,应遵循“短小精悍”原则。“短”即微课视频不超过十分钟,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即知识传授的切入点小,一课一得,每次能讲清一个问题,保证学生学有所得;“精”即制作精细,从素材到制作到播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和认知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悍”即学习效果好,让人难忘。只有学生有收获,学生求知动力才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浓厚,这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良性影响。
五、再次定义学校教育价值
疫情防控阶段,线上教学成为居家教学的重要方式,促使教育人重新思考学校教育的价值。从关注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转变为对学生自我发展规划、自主学习管理、自主控制能力等复合素养的培养。这就促使教育人重新思考学校教育存在的形態,重新考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的关系。学校教育不再局限于现实的空间,学校教育力量也不再单元化,教育的人力资源组织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教育实现以教师的个体劳动为主,但是疫情背景下的教育打破了时空界限,学科教师团队协作的教学方式,成为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教学资源的在线化,突破时空局限,最大程度上打破了学科差异、校际隔阂、区域界限,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生共享共融。
六、重新建构师生教学观念
疫情防控阶段,线上教学所彰显的优势也促使了师生教学观念的重新建构。
教师职业观的重新建构。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和注意力,将成为教学重点。教师的教学管理比教师的教学更为重要;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比教师课堂教学更为重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管理者。
教师课程观的重新建构。课程资源不再是封闭的、静态的、固化的资源,将以开放、活泼的状态呈现,教师的课程关注力、课程再生力、组织学习力将成为今后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维度。
重构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疫情防控阶段,教师的学习不再是单打独斗,学生的学习依托网络实施小组合作,形式灵活、方便。
重构教学流程,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学习任务前置,以导学单、任务单等形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建构式学习。有限的课堂时空被无限扩大。课堂成为凝练重要知识,点拨答疑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唯一的学习阵地。
学习评价发生巨大改变。线上教学依托信息技术,学习评价也相应发生变化,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评价方式,将会发挥其客观、及时、准确的特点,反馈教学效果,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
以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作为预测出发点,未来教育的轮廓已大体勾勒。未来教育的人文色彩将更加浓厚,教书育人,尊重每一个教育客体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长将成为可能,未来教育将呈现开放共享的特点。学校教育将不再是教育的唯一主阵地和公共资源空间,由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教育红利将惠及千家万户。未来教育的智能色彩将会更加浓厚,新技术在教育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斯考隆.教师备课指南——有效教学设计[M].陈超,郗海霞,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约翰·D.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