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喜
[摘 要]博物馆空间要求更高的室内照明标准,其灯光应用与人居空间或其他功能空间大不相同。本文将实践中关于照明问题阐述出来,并将博物馆陈列空间中的照明需求进行整理及分析,进而对设计构建新框架,以期提升博物馆空间中的陈列效果,使博物馆中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照明设计 灯光选配 环境营造
博物馆空间陈列设计中的照明设计是个难点,将照明设计从陈列设计中剥离出来,其原因是照明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形成一个学科很有必要。照明设计是以空间为依据、以提升展品为准则、服务受众为终极目标的综合艺术,现阶段照明设计需要优化的地方还很多,优秀的照明设计具有更好地服务陈列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作为博物馆空间设计者,要想将文物以最好的面貌展示出来,必须将博物馆的空间合理设计,使空间中的照明问题得以解决。
博物馆照明设计的现状
2019年,第二届“城市·建筑·光”城市照明论坛在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举办。参与论坛的设计师和一些行业的相关专家,结合目前国内对于城市照明以及建筑内部照明问题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其现存问题:设计者的设计重心主要集中在整体方面,而没有注重细节设计,因此会“痛失”全局;博物馆设计中要接触各种规格的展品,对于个体的细节设计相对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很难有设计师面面俱到,相应的灯光调配工作更是烦琐;挖掘细节设计的包含元素、艺术、人性化等方面的关系,照顾四维空间中各个元素的存在关系,更是最重要的难点。当空间陈列设计方案照顾到了每个细节的灯光处理,即使用一些简单的艺术陈列方式,也能够打造独特的文化空间,从而提升展品形象。
博物馆照明设计需要借助大量灯光硬件,目前,灯具市场还存在各种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打造理想化博物馆空间更需要先进的灯具硬件和照明技术。对于博物馆这种專业空间来说,相对应的灯具还较为滞后,匹配于设计的技术问题还有较多漏洞,能配合博物馆空间完成陈列需求的灯具供应商更是少之又少,也导致照明实施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如想解决目前现状,艺术设计工作者必将在整个方案的概念构想和策划中总结经验,将设计考虑得更细致深入。
营造博物馆空间理想的照明环境
博物馆空间是还原历史文化印记,展示艺术造诣,并提供集中学习与研究的公共空间。博物馆承载着城市文明,是记载文化史料的场所。博物馆建设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文化项目,其政策有所倾向的同时,对于博物馆行业专业度的要求也在相对提高。打造理想的博物馆空间是设计者要思考的事情,给受众一个良好的观赏、学习环境是设计师的首要任务。
1.博物馆照明设计需要注意的因素
照明设计需要在整体环境中加以思考,在局部调整灯光阶段,要照顾整个博物馆空间的协调统一,整体考虑再突显功能特性,并结合以下因素进行设计:
(1)以“人”为第一因素
要在照明设计全过程中充分考虑“人性化”的元素。配合从建筑装饰结构到环境应用的需求,使布灯的灯源参数、位置及数量准确地标于图纸上,灯光调试人员要熟知图纸,并能根据场景的情节随机调整。博物馆是公众活动空间,人在其内部有各种需求,要想打造人性化照明环境,必先以满足公众的活动及获取信息的需求,保证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实现为基础,使陈列空间功能结构与灯光和谐统一。
(2)以尊重“展品”为原则
博物馆空间内的灯光是为展品服务的,每组展品的光通量参数、投射角度及安置方式,都是在展品存在的合理环境下进行设计的。灯光使用的基本标准要求是不能伤害展品,且保证将展品的信息良好地展示出来。博物馆的最大功能就是保护文物展品,通过灯光的布置将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产物传承下去。光线的伤害对文物来说是不可修复的,减少光污染、光破坏是博物馆照明设计不可让步的原则。
(3)以低碳环保理念作为常态化原则
博物馆空间的照明设计对灯具的能量消耗很大,节电节能是选择灯具的基本要求,而且有些灯具的散热量很大,对展品造成伤害,甚至会导致整个空间的不安全隐患。可供借鉴的如休斯顿艺术博物馆的南希和里奇金德中心利用了自然光线满足室内光照需要。建筑的曲线顶篷垂直向天空,弯曲天花板带来的光线是随太阳的照射角度而流动的,并与博物馆中的展览流线契合。
(4)以智能化灯光设备为优选原则
随着科技的进步,照明技术的智能化产品逐渐代替了传统灯具,不仅满足了低能高效的要求,在照明效果上还呈现了不同的渲染状态。照明设计师在智能灯光上还在不断探索,尝试博物馆陈列的最优照明条件。
2.注重光影与色彩处理
博物馆空间中光影与展品关系密切,尤其是具有立体感或是富有丰富肌理的展品尤为突出,光影可以在其存在的空间内实现三维的可见状态,明确展品的造型,清晰其轮廓。光影是塑造形态的魔术师,只要一个合理的角度,便可以利用其特性,即适合角度的反射,映照在粗糙表面的漫反射,照射在半透明材料内的透射与折射。在光色美学关系上理解为光在空间中可以影响一切造型的色彩,营造其独有的环境,并突显出所照射展品的真实动态与变化,构成创造性的形式美感,并利用光与影的对比丰富展品在空间中的表现力。
博物馆陈列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展品,在陈列空间找到照明设计的要点,首先将展项及重点照明的共同点作为基准点,避免与周围次重点展项形成强烈的明暗落差,考虑和谐统一的气氛。博物馆的陈列形式渐趋多样化,展示手法丰富,场景配合展品的综合手法已经不是新展陈方式了,新媒体及虚拟技术手段逐渐替换传统形式,博物馆所传递出来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可视化处理,由传输数据显示出来,并借助视觉信息图像和场景中光影效果一并呈现。光影的作用更多是烘托展示气氛的,不同色彩环境的营造让展品在照明设计环境中呈现融合状态,利用光影的模拟气氛,使受众得到身临其境的历史穿越效果,更有效地传递与展品相关的历史文化信息。
光与影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受到广泛应用,博物馆的作用是搭建文物的舞台,营造服务展品的灯光环境氛围,以光影对比变化特质来突出符合主题的基调。照明设计通常是将光亮与阴影同时考虑而呈现出来的气氛,利用光来表达视觉形状,创建和模拟特殊的气氛来表达艺术效果。博物馆空间设计是多元素组合的艺术,博物馆中的文物陈列通过灯光制造的光影来引导受众的参观动线,使受众的视角停留在展品区域。
有经验的照明设计师会在设计方案阶段考虑到各种色彩的差异性营造的不同的视觉效果,并模拟其可达到的环境状况,这也是增加文物展品吸引力的关键。
3.运用灯光打造理想展陈环境
要想运用照明技巧提升展陈效果,必须分项设计灯光的角度及光通量。每种视觉效果由不同角度的光线设计所决定,几种灯光投射角度可分为:置于天花板或展柜顶部的顶光,装于侧墙或暗藏在展示侧景中的侧光,在展品底部或地面上的由下而上照射的灯光,以及渲染气氛的环境灯光等。博物馆的照明设计要将灯具巧用,少量且点到即止,强调重点且精准把握节奏,兼顾空间又服务于展品。在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以均匀为原则,过渡区域及通过性空间采用整体灯光;展示区域采用局部的重点照明方式;特殊功能及情节展示需要特殊化照明处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一直堅持让文物会说话,拉近历史的距离。运用新照明技术手段使游客可以沉浸式地了解故宫,将VR虚拟技术与照明技术结合,游客以不同的视角领略了“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建筑构造。
博物馆照明系统以空间造型艺术为基础系统,运用新媒体和高新技术的智能优势来提高视觉表现力。韩国沉浸式艺术展《ARTE MUSEUM》围绕“永恒的自然”主题打造博物馆空间,运用黑暗中现代感的光影变化,使观众享受探索浩渺宇宙的神秘,将变形的光影图像与音效结合,制造出色彩绚丽斑斓的虚拟环境,为观众营造出视觉与听觉的奇妙体验。
博物馆陈列照明中的灯光选型与布置
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中选择硬件设备并与前期的设计相匹配是很难的。博物馆陈列空间根据需要,将空间做成自然光线和人工光源两种空间。自然光很亮,尤其中午照度非常高,但是在室内,照度几百就够了。要在室内做出自然的光环境,就要匹配合理的人工光线照度。
1.博物馆陈列空间模拟气氛的灯光选配原则
选配灯光的核心由博物馆中的文物展品的形体与文化特质决定,是以适合为主的功能性原则。博物馆空间的整体照度以4000K左右为基础,展示区域的照度与通道及公共区域相比较而定,展墙多采用柔和的洗墙灯或宽光照明,不会出现不均匀的光斑现象。就博物馆而言,重点是展示文物,而文物大多设置在立面,顶部的大部分灯光意义不大,因而要进行精简。
西安美术馆壁画展厅壁画作品比较特殊,虽属于表面还有肌理存在的平面作品,在通柜中壁挂展示,顶棚上安置直管型荧光灯,磨砂透光板进行导光,使光线更均匀柔和,因为这种光源发出的较低的光通量,产生的热为80%,光仅为20%,所以在顶部灯箱需做通风和散热处理;紧凑型节能荧光灯常用于天花板、挑檐下部或置于展柜中;而混光性射灯则照亮壁画正面,使其层次分明,肌理清晰可见。可调节式灯源则辅助于主体,一般用于照射背景及次重点展品。用灯光分出重点和次重点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符合展陈脚本的需要,另一个是解除观众的观赏视觉疲劳。对于半立体展品,如一个浮雕画来说,可以以大面积顶棚面的扩散光作一般照明,在展品的侧前上方30~40度的位置以定向型聚光灯作重点照明,并使重点照明的照度为一般照明的2~5倍,采用发光天棚和轨道射灯组合使用的方式让展陈照明表现力更丰富。
西安博物馆展厅的展品以版画平面画作和雕塑为主,以针对立体造型的雕塑等,展开对于博物馆展示的照明分析。空间中合理的灯光运用会使空间元素层次感加强,同样,雕塑作品更需要有效地体现出立体感。例如,西安博物馆的佛像是以青石为主要材料,投射灯以重点照明的方式刻画佛像的立体感、质地和形式。暖色光线投射在素灰色面部上,塑造出了佛头的威严和历史文化特征。
2.灯光环境的后期调整
照明设计实施的最后一项工作在于灯光的调试。按设计图纸的标注,将灯光按点位布置出来,如用智能控制系统的灯光可按控制调节,目前常见的是按回路调节、手动单灯光调节等。布灯前的线路铺设工作已经把设备的选型和场景的设定安排好了,具体的照明设计要求有以下三点。
一是根据展品的光敏感度及空间视距进行分类,出于对展品的保护和观看效果,可在进行细节设计时考虑不同空间属性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德国阿伦的界墙博物馆以两种不同的文化展示状态为重点来讲述边界从古至今的不同意义。游客在两个不同的气氛空间中感受其文化,展出的内容也由此作了合理的分类。一种情景潜入古人的生活中,另一种情景带入是通过交互设计以及装置,感受发掘考古现场的场景。
二是按参观人的活动习惯分割区域,进而调整照度需要条件。博物馆设计必须遵循参观人的行为习惯,用细节的人文关怀设计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在博物馆中,大多参观人的视角是平视,所以我们要做到80%的展示信息是基于一米六左右的高度上呈现。博物馆陈列的后期要把投射于墙面的洗墙灯调整准确,突出重点,把参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重点位置。
三是尊重主题气氛。灯光后期的调整要全力为主基调服务,将光色恰如其分地融合于场景之中。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博物馆用6000K面灯照射红色柱子、红色展墙、地上的红色地毯,每一组光都照射相应的位置,亮度要求调整均匀。踏进序厅的一刹那就能感受到充满视觉的浓烈,明确了博物馆的主基调。沿着动线进入展厅,依次看到的是主光源投射的开国大典全幅画面,展示了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和平的历史。
结 语
博物馆照明设计中的高要求有三点重要原则:保证展品的安全性,尊重展品的历史特征,把控整个空间的整体性、保障信息传递效果。博物馆的展陈照明必须能够满足高级别展陈标准要求,并能满足多功能、综合性艺术展览的要求,提供文化教育、文化交流重要场所的照明。光学智能技术在迅速发展,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已经实现了超出预想设计效果的成绩。科学的照明能够给受众带来与博物馆主题相符的情景感受,营造出富有生命、充满活力、感觉逼真、整体优化的照明效果。优质的陈列结合灯光的渲染会对受众的参观体验感有引导作用,且更好地表现历史内容。
博物馆空间的照明设计还面临着很多新挑战,作为陈列空间中的主要元素——光,存在的现实问题还很多,需要设计者逐个解决。不仅要完善设计者的专业知识和实施技术,更应该改善设计者的意识,重点提高对照明设计在博物馆环境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应用材料知识与空间设计理论打造空间的同时,考虑到照明设计是营造最终效果的核心,且赋予博物馆中的文物展品视觉张力和渲染力,进而展示文物的文化价值感和美学特征,使博物馆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陈燮君,刘健.世博与艺术[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2]王浩强.工业革命的盛宴: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J].科学文化评论,2009(3).
[3]张婉丽.展示空间照明设计浅析[J].中国报业,2018(8).
[4]梁伟安.浅谈灯光对于展示设计中的运用[J].传播力研究,2018,2(15):212.
[5]刘广珑,李伟.灯光模拟气氛在展示设计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6(9):77.
[6]陈玲,张钰.论灯光装置的展示表现[J].艺术科技,2016,29(4):12-13.
[7]张雷.简析灯光照明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5,28(12):61.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