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初高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有难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主动克服困难,进行深入理解。在新的形势下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了使初高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加强对初高中教育的创新。趣味性学习能够让学生更热爱学习,使学习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自身潜力的充分挖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先简单地介绍数学学科素养的内涵,然后从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主要概述了初高中数学衔接时的问题,接着从七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一、 引言
数学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潜移默化形成的,数学的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思想,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在核心素养下学习数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说小学是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和积累知识的过程,那么初高中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初高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不相同,所以刚从初中上高中的同学在学习数学时学习效率低,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同时,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对提升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开启课堂的提问环节,可以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提升课堂气氛,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初高中数学衔接时的问题
随着传统教育不断完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况了。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初中阶段的学习相对高中学习是比较轻松的,主要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数学学科是高考科目,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在面临巨大压力时,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和家长一味地注重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只会学习。学生刚上高中时面临的不仅仅是心理上的变化,学习内容也会逐渐变难,只有处理好衔接的工作,学生才更容易接受高中学习的节奏。因此,两者在衔接的过程中需要有耐心,对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其次就是学生本身,初中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初高中的衔接。在传统教育不断的改革下,从西方引进的理性观念从而得到的核心素养成为了高中数学的基本要求,结合高中生本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而制定高中生核心素养的计划,大部分的教师对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只停留在理论这个层次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从而完善新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构建不同以往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合作交流,灵活运用知识,进而达到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解决数学问题综合能力的运用,在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方法时,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施策略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比较死板,属于教一步走一步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一堂课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重视学生是否完全接受,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将自身作为课堂的主体。高中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所学习的内容都有很多疑问,因此更需要教师的耐心解答,还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课堂,这样有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更热爱学习,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轻松的课堂气氛,带着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并对下一节数学课充满期待。
(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课堂上,教师应该把更多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多多交流,从而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教师要多问,而不是多讲,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比如在学习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内容时,要求从一次函数的角度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发现三者的内在联系,利用这种联系来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类比的方法自行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合作探索他们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分组,将学习的目标交给学生,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更认真地去了解所学的内容。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下,提倡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做不到坦诚相待。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教师耐心地去引导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忘记擦黑板,结果被数学老师当众批评一顿,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从此上数学课不再听讲,对数学老师以及数学产生了抵制的情绪,直接导致成绩下降。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帮助解答他们的疑问,对于平时成绩落后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交流,耐心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在课堂中及时表扬学生,这样过一段时间后学生自然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四)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鼓励,在学生自学阶段,难免会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安慰和鼓励,避免学生出现心灰意冷的現象。教师一句小小的鼓励,就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学习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时,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步骤不规范的现象,教师发现后就应该用“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再完善一下步骤就完美了”等激励性话语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同时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提升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的内容时,在课前布置问题,上课之后再问学生,学生不管回答是否正确,都要积极表扬学生,这样会使学生信心增加,从而更热爱学习。
(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想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高中数学的知识学习,自学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抽象含义,能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本发展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教学目标,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的,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定义转换为生活中有趣的场景。比如在学习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统计》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用袋子装黑色和白色的小球,让学生亲自抽取和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六)創造情境,吸引学生学习
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多设置一些关于本堂课题的情境,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其中,更轻松有效地学习,这个方法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当中,不会像以往一样上课走神。创造情境学习,会使学生注意力全都在本堂的内容上,这个方法不仅仅使学生注意力在教师身上,而且也会培养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求知欲。创造情境的教学方法不但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到新的知识。因此在情境教学中,可以逐步加深情境,这样会使学生更了解数学内部的结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立体几何初步》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相对应的几何体,让学生亲自观察对应空间几何体,进行几何体的初步认识,这个方法不仅仅能吸引学生,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况,教师需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难易适度的课后作业,设计一些丰富有趣的课后作业,从而避免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烦心理。提高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并引导学生去自愿学习。课后作业,不仅仅帮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更是为了锻炼学生本身的思维发散能力。课后作业的难度应该逐步提高,从而给学生一个接受的过程。
四、 结束语
高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想学生在核心素养下学习,就得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基本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由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得学生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永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高中数学衔接[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6(7):10-13.
[2]王汉忠.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的研究[J].数码设计,2019(1):65-66.
[3]王克诚.核心素养下数学学科初高中衔接教学探索[J].名师在线,2019(30):50-51.
作者简介:陈海疆,福建省石狮市,福建省石狮市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