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灵动政治教学与评价研究

2021-12-03 04:54杜良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8期
关键词:思政法治学科

如何恰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客观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以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是长期困扰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首要问题。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广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广州外校”)政治科组和广州市杜良云名教师工作室从2018年下半年起联合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灵动政治教学与评价研究”。经过三年研究、推广与应用,2021年8月经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鉴定如期结项,获评优秀等级。

本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推广、应用模式,深化思政课灵动教学理论与实践,建构了一系列教学质量评价与学业质量评价机制,为创新政思课教学、开展思政课过程性评价和多主体评价提供了可操作、可推广的范式,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全面提升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和灵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与美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但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严格学业标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法更加多元。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必须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评价的诊断性、动态性、多元性、综合性,让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贯穿到学生的实际获得中。

(二)理论基础

1.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

从1999年开始,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以“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细化为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北京师大李晓东教授提出,当前的核心素养建构,先确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再将这些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化为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华南师大陈友芳教授基于学科素养测试的阶梯,提出思政学科测评体系应强化对学科思维方式或思想方法考查的基本途径。

2.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到灵动教育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而灵感智商是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往往表现为一种潜意识过程,灵感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基于灵感思维,各地中小学校树立灵动教学理念,从不同角度提出灵动教育的含义,其本质是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手脚灵活、思维灵敏、思想灵光的境界。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政课灵动教学模式研究

新授课主要采用“预习互教—情境导学—自学交流—展示点评—辨析感悟—拓展升华”3H六环节教学模式,活动课采用五环节教学模式,共同打造“灵手”主动、灵思互动、灵魂触动的教学风格。

2.基于中学思政学科素养的灵动教学评价机制研究

建立学科素养本位的思政课灵动政教学评价机制,客观评价灵动课堂教学、学生学业质量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和政策文本,了解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完成支撑课题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学术理论探讨。

2.案例研究法:通过典型案例具体分析、解剖促使师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情景和学习过程,建立真实的学习感受和寻求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综合運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4.模拟研究法:借助模型手段,再现模仿体系各要素和变量之间的互相作用,既可用于一般政治分析,也可用于教学和技能培训。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创新之处

1.融合灵动学习、议题式教学、深度学习理论成果。议题式教学是基于我国思政课教学的广泛实践和积极应对现实思政课教学问题的一项理论创新;深度学习是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内在地包含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能够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与积极活动的教学。本课题将议题式教学、深度学习等理论引入思政课教学领域,开创了灵动学习融合议题式教学、深度学习理论的先河。

2.强化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全方位培养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和灵商。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模拟心理咨询、模拟道德讲堂、模拟法庭、模拟“两会”、模拟联合国、模拟交易会,实现由讲授型课程向活动型课程的转变,增进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众参与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灵商水平。

3.教学与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融合,课堂教学评价、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健全。从校本课程到国家课程,从学科教学到活动课程,从过程评价到结果评价,建构并试行教学质量评价与学业质量评价内在统一的评价体系,以评导学,引领学生灵气成长;以评促教,促进教师灵性发展。

(二)主要结论

从学校实际出发,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学业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政课灵动教学与评价的相关问题,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1.厘清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与灵商的内在联系

政治认同属于情商、情感力,它是人们对于政权的赞同态度、支持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对政权代表的国家的心理归属感,是灵商的价值观目标。科学精神属于智商、思维力,它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是灵商的理性思维境界。法治意识属于法商、思维力,它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是灵商的法治思维内涵。公共参与属于行动力,除了公民的政治参與外,还必须包括所有关心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的人的参与,要有推动决策过程的行动,是灵商的行动表达。实施思政课灵动教学,可以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从价值观、理性思维、法治思维和行动表达等方面提升学生的灵商水平。

2.明确让思政课教学触动学生心灵的基本路径

本课题引进时代活水,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有针对性地设问、分析、推理,及时将最新理论和重大时事融入思政课堂;激活学生思维,提供更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和展示中得出正确结论;革新教学方法,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创新上下功夫;优化考、评机制,从主动性、互动性、灵通性、触动性、创造性等角度考量思政课教学效果,使学生主体地位更突出、教师主导作用更有效、教学效果更显著。这样,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心服口服,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入心田。

3.总结“一案到底”思政课灵动教学的手段与策略

坚持一案专用、精用、多用、深用的原则进行案例教学——“专用”,组合案例或相关元素可为本堂课所利用、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精用”,选材和设问尽量精简、明白,结构严谨,符合本课教学内容的元素可组合运用;“多用”,组合案例能导向不同的知识和观点,增进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考与学科素养;“深用”,所选择的连续性案例能强化学科思维能力,升华为学科核心素养。

4.提炼思政课灵动教学提升中学生法商和法治素养的策略和有效途径

从灵动的教材、教学资源因素入手,采用案例分析法培育学生法商,以灵动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法商,运用“互联网+”技术充盈灵动思政课堂。在思政课堂中提升学生法治素养,一要学生为本,回归灵动课堂本质,涵养法治素养;二要灵活创新,丰富灵动课堂内涵,落实法治素养;三要注重实践,升华灵动课堂思想,深化法治素养。课题组初步探索了培育和提升中学生法治素养的基本途径——法治新闻述评提升法治认知,灵动法治课堂增强法治意识,校本法治课程训练法治思维,法治实践活动孕育法治信仰,引导学生成长为遵法、守法、用法、爱法的新时代好青年。

5.形成模拟活动课程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和灵商的范式

思政学科模拟活动课程包括模拟心理咨询、模拟道德讲堂、模拟法庭、模拟招聘会、模拟“两会”、模拟联合国、模拟广交会、模拟招聘会等。结合不同年级思政课教学内容,课题组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模拟活动课程教学,各环节让学生自主组织、充分参与,真正成为活动型课程的主人。

6.建构教学质量评价与学业质量评价内在统一的评价体系,全面优化学科核心素养评估机制

从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活动两个维度,制订并实施“两主一效”灵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以评价机制创新促进学科育人。课题组倡导的思政课程学业质量评价不单纯以考试为准,而是由师生分别在期中、期末作过程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终结性评价。第一,根据预习与研学、展示与交流、思维与创新、笔记与作业、时评与践行等五个方面的情况,由学生本人、组长客观地评价自己、组员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主动性、互动性、触动性、创造性、灵通性。各项指标权重均为5分,共计25分。第二,根据学生平时作业质量(权重20分)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初中、高中阶段权重分别为20分、25分)进行师评,初、高中阶段共计分别为60分、65分。第三,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将其作为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和灵商评价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在本学期参加思政学科活动的表现、获奖情况加分,累计加分不超过5分。第四,学分认定由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组成,初、高中阶段分别采用90分制、100分制,最后以等级形式呈现为A、B、C、D。

在现行考试、升学制度下,作业、测试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估学生学科素养的必要机制。第一,科学命题,作业、测试围绕各子维度来检测学生的行为表现,检测灵商水平。第二,悉心阅卷,训练灵动思维,在训练、检测中展示灵动思维。第三,针对讲评,促进灵性成长,提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和灵商水平。

四、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

2021年3月,广州市教育局批准广州外校申报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灵动语文教学与评价研究”为广州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标志着灵动教学理论开始从思政学科迁移到语文等学科教学与研究。从思政课到其它学科,从本校到兄弟学校,从南沙区到其它区,从高校研修班到研讨会分享,从工作室研修到在职教师继续教育,课题组以点带面,拓宽了推广应用范围,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0年下半年以来,《南粤校长》及公众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公众号、《中学生报》《中学教学参考》公众号分别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推介本课题成果。2020年制定、颁布的《广州外校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广州外校教育集团发展规划(2019-2024)》相继提出“构建灵动课堂,培养灵气学生,成就灵性教师”的教育发展模式,华南师大、广州市教育局因此将广州外校列为协同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教师发展实验学校,相关办学经验入编《教师专业发展的本土化探索——基于广州市25所中小学校的实践》一书。《广州日报》《广州师训》《广东教学报》《中国教育报》《中学生报》相继向全市乃至全国推介广州外校开展灵动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经验。

五、研究成果取得的社会效益

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科团队建设,推动了灵动教育教学理论传播和应用

近年来,课题组成员中1名成员被评为“广州市百名优秀思政教师”,2人当选广州市中学政治教研会理事,2人受聘為广州电视课堂高中课程资源审核专家,2人受聘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兼职教授,1人当选为广东教育学会理事,初步建立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先后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教学月刊》《中学课程辅导》《师道》《广州教研》等报刊发表专题论文10多篇,《中学灵动政治教育理论的凝练与提升》《灵动政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等被华南师大列为“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政精品课、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学示范课”。

2.通过课题研究,革新教学、学业质量评价机制,提高了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和灵商

课题组率先将自评、组评、师评等过程性评价引入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创建教学质量评价与学业质量评价内在统一的评价体系,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角度同步评价教学质量与学业质量,从主动的学习习惯、互动的学习过程、灵动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全方位评价思政课教学质量与学业质量评价。这样,改变单纯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业质量的评价方式,通过以评促学引领学生灵性成长,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普遍提高,选择思政课参加高考的高中生人数和学业质量稳中有升。通过为期三年的思政课灵动教学,学生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显著增强,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素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灵商水平整体提升,不少学生在思政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奖。

3.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教育教学经验,梳理教育思想,创建了教育教学新范式

课题组在本校研究、推广十余年的《构建主动、互动、灵动的政治课堂》等课题成果基础上,总结、提炼的《培育新时代灵气学生——灵动政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灵动政治教学课堂理论与实践”项目逐步辐射到了其它学科、其它学校、其它区域,并取得一定成效。今后,课题组将深化现有研究成果,努力使思政课灵动教学发展为灵动教育,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作出新的贡献。

六、该研究领域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1.思政课灵动教学与评价模式如何从中学试水走向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怎样将灵动教学与评价模式推广到中小学和大学思政课教学与评价中,使之在大中小学校管理和思政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生根,实现与广东省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无缝对接,服务广大师生,还有待市、区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整体推介,有待今后大中小学校协同推广。

2.灵动教学与评价模式如何从单一学科迁移到多学科教学与研究

经过连续几年的立体式研究、应用,本课题研究呈现出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推广的良好态势。灵动教学与评价模式可否推广到更多学科?课题组研发的思政学科教学与评价机制,对其它学科的教学与评价有何借鉴和参考价值?这些还有待今后深入研究、检验和推广。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2019年度研究项目的立项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灵动政治教学与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YAJK104)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温铁雄  美术编辑/李泽文

猜你喜欢
思政法治学科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