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县城西幼儿园 揭月玲
音乐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幼儿歌唱、幼儿音乐欣赏、幼儿韵律、幼儿打击乐和幼儿音乐游戏五大内容。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展了音乐活动教学,但是从现状来看,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仍然占据课堂的主要位置,教师往往比较注重“教”,技能是学习的主要目的。一般形式就是让幼儿在课堂上学习唱歌、跟听音乐、学习舞蹈等,这样的教学模式较为流于形式,忽略了幼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从而导致幼儿“今天学明天忘”,从根本上无法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革新观念,首先要加强自身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论水准。其次,要从教学创新出发,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将音乐活动的分类,通过游戏、故事、表演、生活四种形式融入幼儿学习当中,让幼儿更热爱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情感上获得美的陶冶。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好奇心、探索能力高速发展时期,音乐游戏是一把最好的钥匙,是打开幼儿用心灵去触摸音乐之门的神奇钥匙。同时,游戏也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与音乐活动的结合能有效促进幼儿积极探索,从而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作为第一要务,在幼儿音乐活动中融入游戏,为幼儿架设起与音乐美好沟通的桥梁,让幼儿在游戏和玩耍中感受和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增强他们对音乐活动的信心和兴趣。
例如,进行大班幼儿音乐游戏活动“圈圈”教学时,重点引导幼儿学习看图识方位,能跟随音乐的节奏正确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探索能力,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和亲身示范的方式,向幼儿展示“圈圈”音乐游戏的玩法。其次,让幼儿跟着音乐玩一玩“转圈找朋友”的游戏,分别站在圈内圈外,随着音乐引导幼儿通过相同方向、相反方向转圈找朋友。在音乐和转圈圈的游戏配合下,幼儿玩得十分尽兴。当音乐游戏到一个阶段后,教师可以给幼儿发放一只圈圈,让幼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由玩圈”,看看谁能走得更有趣、更好玩。当教师让幼儿自己思考圈的玩法时,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每个幼儿都能拿着圈玩。有几个幼儿表现特别突出,能用圈套自己手上转、地上滚,教师请玩法好的幼儿为大家示范,别的幼儿也都积极地跟着做。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不仅更好地感知了音乐和圈圈的魅力,也在活动中提升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歌唱是幼儿音乐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完整的演唱内容需要借助旋律、歌词、配乐来打动人心。但是对于幼儿而言,语言能力有限,对音乐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很难准确掌握歌词含义、完全理解抽象的音乐艺术。因此,只有架构起幼儿与音乐表达内容的桥梁,才能帮助幼儿去获得更好的音乐表现力。此时,绘本故事就是最佳工具,它用直观的图画讲述故事,更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对幼儿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将绘本故事作为音乐活动开展的得力助手,利用绘本创造温馨的氛围,引导幼儿通过阅读相近内容的绘本来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含义,产生和音乐旋律相近的情感,如喜悦、欢快、热情等,真正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音乐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能更加主动表现,尽情享受音乐美。
例如,教学《老狼》音乐活动时,这首音乐作品具有高度的故事化情节,既有幼儿熟悉的老狼形象,还有需要保护的小羊形象,容易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教学时,教师可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将整首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以故事形式向幼儿进行讲述,让幼儿充分理解音乐故事内容。随后,教师可以设计音乐故事活动形式,教师化作“狼”,幼儿变身“黑猫警长”,按照音乐表达的内容分段进行演唱。第一段,教师扮演的老狼贼头贼脑、张牙舞爪地四处张望,流着口水,饿着肚子想吃小羊;第二段,一、二小节全体幼儿站立,边唱边指着老狼,三、四小节右手张开用力地向右边甩,五、六小节用手围着自己的小凳子保护“小羊”,七、八小节踏步走到自己的椅子背后,九至十二小节伸出画有“黑猫警长”的左手,右手做抓“老狼”的动作,十三至二十二小节右手做枪状,听音乐在椅子的上下、左右、前后有节奏地开枪,并发出“叭叭”的声音,老狼做抱头四处逃窜的狼狈相。通过这样的绘本结合故事化音乐活动方式,幼儿对于整首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边唱边玩的过程中,幼儿呈现高度兴奋的状态,特别是当幼儿化作“黑猫警长”时,大家都在音乐的感染下变得充满了正义感,大声地发出“叭叭”的枪声,课堂气氛十分浓厚。
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尝试和做在音乐教育中意味着一切,因为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对于体验过一切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来感受和体验,才能表现音乐的丰富性。同时,音乐也是一种情感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用体验的方式让幼儿动起来、做起来,才能把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因此,在音乐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幼儿的体验感,将音乐活动和表演结合起来,创新方式方法介入多种形式,如奥尔夫音乐、音乐剧等,让幼儿在表演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把握更加准确的音韵律动,提升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素养。
例如,开展“快乐的传递”音乐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拉德斯基进行曲》以奥尔夫音乐教学带入课堂。首先,教师准备积木、小乐器若干,并让幼儿完整欣赏整首乐曲,引导幼儿边听边用多种方法拍节奏,幼儿能快速地在音乐中自由律动起来,有的拍手、有的拍腿、有的蹦跳,打出了多种节奏。接着,教师根据音乐ABA段式进行整体的互动表演,让幼儿站成圆圈,在A段时听音乐进行快乐的传递小乐器,到B段时拿手中的乐器根据节奏演奏,再听到A段时又继续进行传递。不难看出,奥尔夫音乐教学作为一种体验式快乐学习方式,应用在教学中能有效加深幼儿的体验感,当幼儿在一起表演时不同声部交织在一起,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诞生了。这样的音乐活动方式不仅给幼儿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赋予幼儿更多的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又如,教学儿歌《春雨》时,教师可以用音乐剧的表演形式,提前准备各种活动材料,并让幼儿拿着道具扮演禾苗和果树。接着,让幼儿跟着歌曲进行舞动表演,扮演禾苗的幼儿扭着身子站起来,做出长大的姿势。随着歌唱的进行,教师要激发幼儿表现欲,让他们将自己幻想成春天的禾苗、果树,用快乐的心情歌唱。通过表演,幼儿对歌曲内容有了更准确的感知,可以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合理想象,进行歌唱跳舞表演时就能更加自如,充分享受快乐时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要从幼儿的音乐创造力方面出发,以生活和大自然为教学环境,遵循幼儿自发性音乐表现角度,让幼儿在内部情感驱动或外部环境感染下,能够自发、自主产生音乐律动,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比如,进行音乐活动“美妙水歌”时,教学的侧重点要放在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创造上,教师可以将课堂带到大自然中,可以在公园的小池塘边举行这次活动。首先,教师可以给幼儿准备不锈钢水杯和调羹,然后引导幼儿去发现水杯装不同高度的水,演奏出音乐中的高音、低音、中音。其次,进入有目的的探究阶段,强调让幼儿自主探索,通过用调羹敲打水杯发现不同水量的水杯所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使幼儿发现水也能唱歌。最后,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去让幼儿自主创造,启发幼儿聆听水的歌唱,并尝试用水声随歌曲打击相应节奏,感受水声的美妙。在给乐曲配伴奏过程中,使幼儿进一步对水有更直接的体验和感知,同时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整体的教学画面犹如一幅自然山水画。活动结束后,为了更好地延伸课堂效果,让幼儿的音乐创造力体现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家庭音乐作业,让幼儿在生活中去发现音乐。幼儿在课堂热情的影响下,兴致都很高,有的幼儿发现吃饭的碗根据大小不同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并且即兴创作了一曲。不难看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也间接促进了幼儿的音乐素养、社会性、自我表达和自信心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综合发展。
总而言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在幼儿教育中开展音乐活动,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项重要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从根本上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遵循“四个化”的教学原则,即注重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启发,将音乐活动“游戏化”,创建趣味的教学氛围;将音乐活动“故事化”,借助绘本故事使幼儿产生情感共鸣,让幼儿边学歌唱边交流,促进幼儿音乐理解力产生;同时,从音乐活动表演化、生活化的层面出发,增强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体验感,在生活中内化音乐素养。日积月累后,一定能为幼儿打开一扇音乐的大门,让幼儿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由歌唱、自由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