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江婷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阳泉 045200)
梦是人类在睡眠时的复杂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同时有着两方面的倾向,一是人类集体的思维和信仰,二是做梦人自我的主观虚幻构想,二者共同让梦成为一种经常性与普遍性的现象。我们都知道,小说离不开人的生活,作为经常和普遍发生的梦,也势必会出现在小说之中,成为其描写的重要对象之一。仅以明清小说为例,其中描写梦境的小说作品与情节数量巨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因为在技术上,印刷业更加成熟;在商业上,出版业更完善,所以明清两朝,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除了汉魏以降的传奇神异风格之外,还大量增加了文人直接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一大批思想先进的作家为小说作品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价值。其中,梦境因为内容既有浪漫的一面,也有较强的隐喻性,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成为小说创作可资应用的重要方法。现分别以不同篇幅的作品来说明明清小说的梦境塑造基本情况。
梦境塑造在明清短篇小说的应用主要体现于《三言》《二拍》为代表的话本作品,除此以外,还包括像《蓬窗类记》《蓬窗日录》《子不语》等文言作品之中。这些作品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形式都比较传统,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可能会经过多次的整理与编印。因为有文人的精心参与创作,故而其中的涉梦作品会同时存在雅化和世俗化两种面貌,具体到内容方面,便在魂游幻异和因果报应中,接续了唐宋玄怪故事,反映了实际人生况味。若从叙事角度进行分析,则可以发现,明清短篇小说不管是梦境的建构表述,还是梦境的功能发挥,依然以传统特色为主,发展程度有限,这一点较中长篇小说还有一定的差距。
明清中长篇小说创作成绩斐然,其中以描写梦境见长的中篇小说以明末清初董说所创作的《西游补》最具代表性。该作品既有超现实情节为载体,又有对社会的讥讽,对历史的评价,对内心焦虑的反馈,其中所营造出的“恍惚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的梦境特色,虽写梦境而又现实感极强。关于长篇小说,明清两代很显然处在了巅峰阶段,叙事艺术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梦境作为长篇小说的常用叙事单元,在《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等诸多作品中,都有比较引人注意的表现。特别是在《红楼梦》里面,其写梦、记梦、析梦的水平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难以匹敌。
总的来说,梦在明清小说中有着不同的出现情况,而这些情况的发生,往往因其叙事结构而给读者以不同的艺术享受,具体到小说中人物,就是其做梦时机的差异。现以《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将梦境以常规叙事的形式融入于人物经历和作品结构,可以让故事情节自然推动,也就是说,梦境内容在其他情节中没有发生,只有梦的存在,才能让故事发展更加完整。比如,在《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一卷《许察院感梦擒僧 王氏子因风获盗》里面,王爵被杀,两个嫌疑人各执一词,许察院想要侦破此案没有线索,这时他做了一梦,梦中有一妇人给他几句诗,“无发青青,彼此来争,土上鹿走,只看夜明”,他据此知道真凶是谁。这个梦境的出现,正是让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乃至复杂化的手段,故可视为常规叙事。
对于插入叙事的梦境塑造叙事结构来讲,其作用在于提醒已经发生的故事,或者引出即将发生的故事,起到提示和警示的作用,从而加深读者的印象。例如,在《初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酒下酒赵尼媪迷花 机中机贾秀才报怨》里面,作者应用了插入叙事,写巫娘子之夫贾秀才在书馆做梦,因为梦境才及时赶回家中,再继续接回来写巫娘子这边的发展。
用梦境的形式,解释故事里面一些情节的逻辑关系,使故事更加合理,让读者对故事的发展顺序产生比较清晰的观感。例如,在《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一卷《满少卿饥附饱 焦文姬生仇死报》里面,满少卿抛弃原妻焦氏,再娶朱氏,十年之后,焦氏寻来,称自己无依无靠,愿意作妾。当晚,满少卿去焦氏房中休息。此后,小说以朱氏视角展开,读者和朱氏一样,在完全懵懂的状态下看到满少卿暴毙的场景。一直到晚间,朱氏梦见,焦氏向自己解释,她原本是抱恨而死,经冥府同意前来索命。如此,读者才恍然大悟,故事也变得更加合理。
梦境是做梦者对现实的一种主观反映,如果放大到社会学的视角,那么明清小说则有颂扬理想和批判现实两种深层意蕴。
梦境的特点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皆可以在梦境中得到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理想的达成”。
在明清小说中,梦境塑造的颂扬理想意蕴,则首先表现在追求情感理想的方面,提倡与礼赞情感,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比如,以“大旨谈情”为标榜的《红楼梦》,自称作品“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是一种近于佛教的“色空观”,然则“色”并没有真正被“空”所掩盖,从整体构架上分析,作品本身便用一场大梦来讲述真挚的情感。类似的例子不但在长篇作品中有,在短篇作品中也有,像《聊斋志异·梦别》里面,便写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用于歌颂朋友间生死不渝的情谊。
梦境塑造的颂扬理想意蕴,其次表现在对于社会政治的高度关注。清末小说作者刘鹦在其所著《老残游记》里面,开头便写了一个梦中境界:一艘大船,残破不堪,满载着客人在惊涛骇浪中行驶,这个梦境十分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当时所处的境遇,即风雨飘摇、苦难深重。接下来,作者从这个梦境出发,写了与解救这艘大船也就是解救中国有关的几类人,这样的写法表现了作者深深的社会忧患意识。
梦境塑造的颂扬理想意蕴,还表现在追求生命理想的方面,也就是当作者处在现实不理想的环境中,会让自我生命的理想通过梦境的形式来实现,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神魔小说《西游记》,试看孙悟空大闹森罗殿的文字,其亦梦亦幻的描写,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不畏强权和勇于斗争的心理,这是一种朦胧状态下的生命理想追求。
明清小说作者往往利用梦境来写现实的不合理之处,从而寄寓自身的批判精神,主要表现包括批判官场和批判科举两种形式。
首先,梦境塑造的批判现实意蕴中,对于官场和吏治的问题揭露与批判比较突出。举例来讲,《聊斋志异》中的《梦狼》一篇,用一组梦境意象,十分巧妙地隐喻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官虎而吏狼者比比皆是”的情况。在作品中,白翁在梦中看到自己当官的儿子衙署之内,无论堂上还是堂下,无论是坐者还是卧者,“皆狼也”,他的儿子也化为猛虎,这些官吏们用死人会饭食的恐怖场景,把官场和吏治的盘剥民众问题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次,梦境塑造的批判现实意蕴中,对于科举的问题揭露与批判比较突出。对于封建人士而言,科举是个敏感问题,很多明清小说作者都有亲身科举应试的经历,对其中的问题感同身受,如蒲松龄、吴敬梓、李绿园等均属如此。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蒲松龄,其一生孜孜以求科举、功名、入仕,寒窗苦读却无奈落第,其中之苦定然感触颇多,因此若写梦境,梦境中出现批判科举现实的段落也便成为自然之理。比如,在《续黄梁》一篇中,士人曾孝廉在科考之后进入到一场幻梦之中,交公卿、置美女,最后因为草菅人命而被充军,这里作者用梦境的形式提出人在科举入仕后出现人格异化的问题。类似的写法,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里面也有体现,梅玖与王举人说梦等情节,同样给读者以思想上的启示。
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上面所提到的梦境塑造在颂扬理想和批判现实等方面的意蕴,只有在优秀的作品中能够看到,而毋庸讳言的是,并不是所有小说中的梦幻描写均有深刻意蕴,一些小说中的梦境层次低劣、境界不高,甚至于情节的编排不合理,这些都会让作品的梦境塑造走向失败。
在明清小说中,梦境塑造的情况比较多,有些是传统式的,有些则具有现代意味,总体上是塑造日趋成熟。其中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梦谶,梦谶在梦境中属于一种特殊的形式,历史起源很悠久,从先秦时候的占梦开始,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然而将其应用于小说作品中,又会让小说具有一定的新颖度。即使从现代小说理论来分析,在作品里面增添梦谶的形式,也不失为一种有创意的写法。因此笔者认为,完全有必要对梦谶这一特殊梦境进行单独分析,用于说明明清小说中梦境塑造的成绩。
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面提到,“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通常来讲,“谶”可以预测事情的发展,在未来会有事实的验证。托梦言谶成为历代小说作者进行叙事时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明清时代,这种方法趋于成熟。例如,在《隋唐演义》这部历史小说里面,李靖在梦中见到西狱判官给他黄纸,上面写了他的一生经历:南国休嗟流落,西方自得奇逢。红丝系足有人同……这些文字分明暗示了李靖未来将和红拂女之间有姻缘故事,和虬髯客之间有奇遇故事,和李世民之间有君臣故事,属于非常典型的谶语梦境。再比如,在冯梦龙所编《喻世明言》里面,写了“穷马周遭际卖缒媪”的故事。故事里面,王媪曾经梦见一匹白马,这白马把缒追一口吃光,自己去赶这匹白马,不知不觉间却跃上马背,而那匹白马变成火龙,冲天而起。等到醒来的时候,满身都热。这个王媪梦醒之后,觉得此梦异常,因此特别留意,等到身穿白衣的马周到这里来的时候,王媪就好生侍候他,马周加官进爵之后,王温最终嫁给了马周。这个例子里面的王媪,和前面例子里的李靖,所经历的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梦谶,前者只是单纯地预知未来,而后者则给做梦者以提醒,改变了做梦者的行为。但不管是哪种梦谶,其在预言人物命运和遭际等方面,或者在特定事件的感应方面,都将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谶梦这一特殊梦境形式,在明清公案小说中有比较多的应用。这类小说有一个基本叙事模式,也就是在某个案件无法解决时,便会有一梦顺势而生,做梦者在梦中遇到的人物言语、画面等,将给破案提供一个关键点。这样的破案模式说明了古人对于梦境鬼神昭示的强烈信仰,如前面所提到的《许察院感梦擒僧 王氏子因风获盗》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除了公案小说以外,在世情小说里面,谶梦也有大量应用。像明代小说《金瓶梅》、清代小说《红楼梦》里面,谶梦的存在所起到的作用是突出人物情绪,加强人物性格。如果说公案小说里的谶梦是为情节服务,那么世情小说里的谶梦则是为人物和思想服务,二者是各有侧重的。
一种特定文体叙事美学的产生,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小说中的梦境塑造同样如此,而无论原因为何,明清时代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鼎盛阶段,对于梦境塑造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思想性方面,都表现得相当成熟,这无疑给了读者极大的感官与心理享受。特别是梦谶这一独特梦境写法,更是表现了古典小说现代化的一面,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