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红色文化SPACEI教育机制研究

2021-12-03 23:24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三明红色育人

李 霞

(三明市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三明学院,三明 36500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1]。红色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崇高的革命精神,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培育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精神资源。

一、三明红色文化的内涵

三明红色文化是指三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红色文化[2]。福建省三明市是毛主席赋词盛赞“风展红旗如画”的中央苏区,全域12个县(市、区)都属于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1929年,毛主席写下著名诗词《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3]这是对三明革命的生动写照。毛主席还称誉三明为“东方好区域”,宁化县为中央苏区“乌克兰”。三明还是中央苏区“扩红补给”的重要地区之一,是五次反“围剿”的“东方门户”,具有光荣革命传统、深厚红色底蕴,历史贡献突出。革命战争年代,三明人民以“千担纸、万担粮、十万兵、百万钱”支援红军,曾有3万多名优秀儿女加入红军的队伍,有9万余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养育了党,养育了人民军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

三明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1934年10月,约1.4万名中央红军从三明宁化开始长征,绝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到达陕北后仅幸存76人;三明是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清流、归化(明溪)、建宁、泰宁、将乐、永安、沙县、大田等地都曾留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陈毅、罗荣桓、叶剑英、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的8位和共和国180多位开国元勋也曾在此战斗生活。

目前,三明境内共有353处革命遗址,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旧址共计188处,274个点,其中国保2处,4个点;省保54处,135个点;县(市、区)保132处,135个点。三明市委市政府将“风展红旗如画”定为三明红色品牌并进行深度挖掘,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2012年,三明市在全省率先以命名“中央红军村”为载体,推动革命旧址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先后分两批命名25个村为“中央红军村”,其中首批12个“中央红军村”经过多年规划建设,已成为集红色历史教育、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四位一体”的示范基地。2017年,三明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4]。

二、创新三明红色文化教育机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三明红色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三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五位一体”建设提供了新动力。但是自21世纪以来,大多数群众对三明红色文化缺乏了解,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对红色文化认同感不强。再加上传统的红色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内容理论性强、话语体系传统、形式枯燥乏味、传播队伍单一”的窘状,所以网络时代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表明,15-20岁的青少年中仅有26.37%表示很愿意接受红色文化教育[5]。因此,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机制与途径在当前是十分必要的。新时期、新形势、新媒体下,我们应结合时代特点,创新三明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拓展渠道、丰富载体,推出更多三明红色经典,鲜活讲好三明红色革命故事,生动展示三明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艰苦的奋斗历程。

三、三明红色文化SPACEI教育机制的内容

(一)环境育人(Surrounding Education):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环境所隐含的教育价值非常重要。结合三明红色教育文化,对市区、县城、乡村、校园进行环境布置。将三明的红色文化资源展示于墙壁、宣传栏、LED 屏幕等以往经常张贴商业广告的位置。在三明中小学、高校校园内设置红色文化艺术长廊,教室楼道张贴或悬挂当地革命先烈照片、名言名句以及学生创设的红色历史美术作品。通过在校园里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润物无声中传播红色文化教育,使学生感恩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继续传承红色精神。

三明市博物馆已设置专门的红色文化展厅,但是里面的红色文物资源不够丰富、不够鲜活,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应在校园内设置对全体学生甚至对外开放的红色文化VR体验馆。结合现代科技,让每一个学生重走三明红色革命之旅,重温当时革命历史,形成一种强烈自豪感。

例如,三明市实验幼儿园以三明红色文化为依托,首创未成年人“红色文化体验馆”。馆中的物品有的来自三明市博物馆捐赠,有的由教师、家长帮助收集而来。全园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反映了当年红军生产、生活、训练场景的“红色体验馆”。其主要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小展厅、百姓家、大晒场、红军营。

其中,红色文化“小展厅”用来陈列适合幼儿理解的红色资源。陈列的物品有表现军民生活场景的剪纸作品、红军当年时代印记的沙盘摆件、小人书、当年红军和百姓穿戴的蓑衣、草鞋等;在红色民居“百姓家”中,设计者利用土灶台、水缸、方桌、长板凳、竹篾挂篮等物品再现当年红土地上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场景。学生可以在此体验打水、烧灶、摆碗筷等活动;红土地“大晒场”上则陈列着稻谷、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孩子们在此可以使用农具,体验当年劳作场面;红色文化“红军营”里有红军服、绑腿绷带、红缨枪、步枪、手榴弹、铺草席的床,以及振奋人心的标语,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苏区红军的军营生活。通过“红色体验馆”环境的布置,把红色基因厚植孩子心灵,培养家乡荣誉感、归属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国主义情感[6]。

(二)实践育人(Practice Education):体验红色历史文化

实践活动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可通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三明红色研习教育基地的方式。每逢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假日、革命纪念日,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名人故居、会议旧址等地瞻仰,使得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体验并感知三明红色历史与文化,感受革命先烈的遗志,不断补充红色营养,使红色精神扎根人心;另一方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夏令营、冬令营之“探寻本地革命英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去查阅原始文献,搜集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并实地找寻、走访革命先烈的后代,探寻红色足迹,获得一手资料,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革命烈士的艰苦奋斗精神与坚定的革命理想。

(三)活动育人(Activity Education):打造校园红色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承载着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要以红色元素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中。充分利用三明地区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史、革命史的学习教育活动。成立“红传社”社团,与其他相关社团联合定期举办红色文化艺术节或者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艺晚会、系列专题讲座、红色读书会、文化沙龙、征文比赛、摄影比赛、设计比赛、歌舞比赛、演讲比赛、电影配音大赛、模仿大赛、广播录音大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讲好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之旅”等精彩纷呈的活动。此外,还可根据三明红色文化故事自己编排类似《沙家浜》《刘三姐》之类的话剧。这种体验沉浸式隐性教育价值所蕴含的红色精神与显性的活动相辅相成,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激发学生对中国红色文化的兴趣,萌发爱国主义情怀。

(四)课堂育人(Classroom Education):融合红色文化元素

三明市教育部门编印了红色教材《三明红色文化读本》大中小学四个版本,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教材将三明的历史文化转化成一页页鲜活的记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三明各校应利用《三明红色文化读本》教材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如三明学院开设“三明红色历史文化”课程,成为大学生的一门通识必修课。但是教师不能只是采用照本宣科“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应创新教学方法,借鉴翻转课堂或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红色文化一流课程。例如,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研习任务或者小组讨论主题,督促学生去图书馆或者档案馆查阅资料,并观看三明红色历史文化相关在线课程,最后在课上学生分组展示所讨论或研习成果,这样才会使学生对三明红色历史文化印象更深刻,真正入脑入心。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7]。红色文化则是重要的思政元素,教师不仅要在思政通识课程中传播红色文化,还应在专业课程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领悟红色文化、主动认同红色文化。教师在课堂上用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方式渗透红色德育,有机融入红色教育文化元素,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五)生态育人(Ecological Education):“红绿旅游”传递红色基因

“红绿旅游”传递红色基因,指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红色教育相结合,推动红色基因在青少年群体中绵延传承。红色旅游是红色基因传递的“大众化”载体,三明红色旅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有意义深远的教育功能。三明发展旅游产业不仅要突出红色主题,更要重视整合绿色生态资源,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因此,三明红色文化的宣传可围绕“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这一主线,将红色景点的生态资源与红色文化完美结合,实现当地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的良性互动。游客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绿色生态环境,又可以受到三明红色文化的熏陶,使游客在身心愉悦中重温革命历史,自觉接受红色故事的洗礼。

“红绿旅游”还可以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三明一方面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突出革命旧址在三明红色旅游中的要素引领作用,建立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带,推动红色文化广泛传播,让广大青少年群体听红色故事、知红色历史、学红色榜样、传红色精神;另一方面,打造“中国绿都·最氧三明”。据统计,福建森林覆盖率63.1%,居全国第一,而三明森林覆盖率78.14%,居福建省第一,空气、水、土壤质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因此,三明市应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整合生态与旅游资源,争取设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培训、研学基地。目前三明市共有8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家4A级景区,有宁化“中央苏区·长征起点·神圣宁化”、明溪“探寻红色足迹·体验闽学文化”等10条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加强红色旅游创意产品的开发推广,可参照成都武侯祠、三星堆、国民抗战博物馆等地作法,在景区的宣传品、纪念品印上当地革命伟人的照片或者名言名句等红色文化元素。

(六)网络育人(Internet Education):融合红色文化新媒体

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网络学习已成为青少年甚至广大群众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们要融合红色文化与新媒体的特点,占领红色教育“微阵地”。第一,三明红色文化内容要“微”化,满足学生学习心理需求。学生在网络上获取知识不再是通过系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微媒体时代特征,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微化”及趣味化,把冗长枯燥的文字介绍,变成有趣生动的知识传播。从选取体现红色文化的典型内容进行系统加工和提炼升华,制成简短精悍的红色文化图文介绍,满足学生学习心理需求,从而达到有效推广红色文化的目的。例如,学习强国APP“百灵”上的短视频与抖音APP短视频等非常受人追捧,因为几十秒的短视频内容比较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因此,红色文化内容的提取,应该以生动、有趣、惊奇等给人带来不同情绪体验为主,而不仅仅是长篇大论的叙事。

第二,三明红色文化教育形式要“微”化,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三明红色文化在内容“微”化后,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将“微”化的红色文化教育与之完美结合。因此,三明红色文化教育应与新媒体紧密融合,利用官方微博、校园网、易班、微动漫、微信公众号、微视频、微电影、抖音短视频、快闪、学习强国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营造网络红色文化氛围。三明市政府应建立“三明红色文化”微信官方公众号,编辑一些生动有趣的红色文化故事或者小视频,定期推送,学生可随时转发微信朋友圈或转至抖音等,使得三明红色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可借鉴江苏“一站到底”知识类综艺节目,举办“一站到底——三明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上述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目前学习强国APP的“福建学习平台”中有一个“红色福建”的专栏,专门介绍福建红色文化,分为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记录、红色景点等具体专题。“红色福建”专栏中有很多三明红色历史文化内容,尤其是《红色三明故事》十二集的视频(每集约7分钟),生动讲述了三明人民在革命年代浴血奋战的感人历史。但是随着“红色福建”专栏内容越来越多,最好能再具体分类为福建省各市红色专栏,如设置“红色三明”专栏或平台,方便学生查阅,并增加三明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四、全员协同育人——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共同体

上述“六大育人”SPACEI教育机制是三明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但最终要通过教育主体去推动。因此做好三明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工作,关键在于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共同体。首先,要组建一支以政府为主导的,以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政治觉悟高、品行端正、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红色教育团队。专业骨干老师负责梳理三明红色故事,技术人员将红色故事变成视频、漫画,并将故事开发成适应不同年龄段话语体系的红色课程。

其次,红色文化教育共同体中也包括学生家长。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最早接受的教育,也伴随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全过程[8]。家长应借助红色文化教育的相关教材、影视作品、红色故事、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等,在与孩子日常交流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渗透教育,增强孩子的人文素养。

最后,三明红色文化的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师生、家长,还需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三明市在全国范围内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组建中央苏区工作组,激励干部发扬苏区精神,深入研究,主动对接,争取政策项目与资金支持。例如,三明市委中心组于2019年7月举行红色三明故事专场宣讲汇报会,邀请开国中将韩伟之子韩京京做专题讲座。以史实为依据,梳理编撰了“一门三烈士”“红军挑夫”等100个红色三明故事,在全市开展“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比赛2544场(次),让近20万人(次)受到教育洗礼,部分宣讲员还受邀到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等国家部委宣讲。

五、结语

总之,我们应在“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视角下,组建由教师、家长、社会构成的三明红色文化教育共同体,全员参与红色文化教育,通过由环境育人(Surrounding Education)、实践育人(Practice Education)、活动育人(Activity Education)、课堂育人(Classroom Education)、生态育人(Ecological Education)、网络育人(Internet Education)组成的SPACEI教育机制,全方位地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各阶段学习成长全过程。这样才能彰显三明红色文化真正的魅力与活力,三明红色文物才能“活”起来,三明红色文化才能“火”起来,三明红色基因才能传下来。

我们要当好三明红色文化“燃灯者”,将红色火种撒入新一代心中,确保红色不熄、血脉不断,为三明经济与文化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让更多学生在三明红色文化氛围中沐浴清风、汲取营养。苏区精神滋养下的新一代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投身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在三明这片红土地上继续奉献力量,再放异彩,成为实现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中国梦的有力践行者。

猜你喜欢
三明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三明十年
红色是什么
家里的缝纫机
三明:姐妹发展有愿望,增收有门路
红色在哪里?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悦读·家@万家”活动三明首秀惊艳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