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主持人:江苏师范大学 陈美兰
·主持人语·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教育合力”……类似的主张或口号喊了多年,但实际进展如何,真的要打个问号。从当下中小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实践看,确实还存在许多不同步、不合拍的堵点。
家校共育是基于协同学理论的思考。1976年著名物理学家哈肯在《协同学导论》中系统论述了协同理论。他认为,客观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系统,社会的或自然界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宏观的或微观的。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亚系统,教育系统内部又有许多子系统,从宏观上看,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从微观上看,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等。只有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与协调,教育才能实现其特有功能。协同性是系统的普遍性,若没有协同性,教育系统在干扰下就会瓦解,其结果和层次就会受到破坏,功能就会随之消失或大大削弱。家校协同是实现教育系统功能的手段之一,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协同效应。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提出:“加快推进家庭教育立法,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家校协同落实到具体教育实践有了紧迫性。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本专题试图从“协同育人”理念出发,阐述“家校协同”的新理念和新实践,促进教育者打开育人的视野,转变育人的理念,实现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