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仕彧
不管是纤细婉约的宫廷仕女还是彬彬有礼的高人韵士等,康熙古彩工艺形式都能让人物题材在寓情于景的装饰设计中被直观呈现。了解现有康熙五彩人物表现图式可知,不同题材所呈现的审美思想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在“仕女”题材中,女性的柔美姿态被进一步强化,这也表明此时文人雅士更喜好“清瘦”;而在“刀马人物”题材中,过于张扬的色彩和构图在烘托氛围的同时,也进一步展现了人物的阳刚之美。
康熙时期作为清代历史经济发展较为繁荣的阶段,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产业行业的革新发展。以陶瓷为例,从明朝晚期开始,“闭关锁国”的政策就开始慢慢宽松,很多商品经过贸易渠道进入异域市场,此时市场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关键。而随着民窑产生需求量的持续上升,原本的民窑规模已经无法满足市场消耗,因此市场开始发展“官搭民烧”的发展模式。直到清初时期,这种模式在实践发展中得到了深化,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开始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不断调整陶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貌。康熙五彩就是以大明五彩为依据才得到“蓝彩”的,并利用这一内容取代了原有的釉下青花,同时还将黑彩运用到了彩绘中,这样既丰富了陶瓷制作的应用色彩,又进一步规划统一了当时的工艺系统。研究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器物的绘画装饰表现形式可知,康熙时期的五彩造型更加丰富,且拥有多种类型的纹饰,不仅超越了前代发展模式,而且成为后代竞相模仿的主要对象[1]。除此之外,在这一阶段帝王审美对五彩人物所形成的绘画风格也有极深影响。因为康熙帝本人非常喜欢汉文化,并且对科学、工艺以及技法等都表现出了极深的兴趣,特别是对书画和瓷器,所以这一时期文化艺术所取得的成绩与康熙帝本身也有直接关系。以瓷器为例,康熙帝对这一内容的重视度非常高,在康熙十九年曾派遣内务府官员到场监督窑场制作,并严格管控了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制作过程。在帝王对行业大力关注的基础上,行业领域发展也越来越快,不管是官员还是窑工都在不断研制和烧造中,提出了更多工艺绘制技法,并且完成了革命性的创新发展[2]。
古彩瓷的绘画形式结合了元代西域文化中掐丝珐琅的装饰风格,从明代后期开始发展,因此也被叫作大明五彩。而随着时代发展,相关工艺技术越发成熟,一直到清代被发展成为“康熙五彩”,因此也有人将两者统称为“古彩瓷”。两者不同朝代的古彩瓷器从审美角度分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且由于明清两代的上层统治阶层的民族习惯存在差异,所以对古彩瓷器的喜好偏爱也有不同。为了更好地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阶层需求,古彩瓷器的绘画图案在风格、呈现等形式上都发生了变化。在明代中晚期制作的古彩瓷器的绘画内容非常丰富,其所包含的艺术风格在延续前朝精华的同时进行了一定创新。以成化年间的题材为例,其中呈现出的人物形象更加飘逸和随性,而到了正德年间人物纹饰变得更加生动,且更为注重细节上的刻画和呈现。而进入清朝,随着绘画工艺水平的提升,这一阶段的古彩瓷器绘画艺术风格带有部分明末文人画的遗风[3]。
与此同时,不同阶段的京剧、版画等艺术形式的彼此融合和影响,也对古彩瓷器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极深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古彩瓷器的表现形式和绘画风格直观呈现了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所处时代的社会形态,而画师们在不断创作中潜移默化地将自身审美元素融入纹样图案中,展现出了具有个性和张扬的独特艺术风格。明清两代作为瓷器装饰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所拥有的绘画艺术和表现题材非常丰富,且随着画师数量的增加,他们所呈现出的形态各异的手法和审美差异,也让市场中存留的古彩瓷艺术作品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不管是从明中到明末还是明末到清初,受不同阶段所处朝代的社会风尚所影响,古彩瓷的绘画艺术语言极为不同,虽然彼此都具有代表性,但也不是单独出现的,彼此之间都具有极深影响。
下面对常见题材的特征进行简单分析:
第一,仕女。对比分析康熙五彩仕女图当中的装饰形态与其他艺术形式可知,康熙五彩当中的仕女装饰手法和风格源自于早期的仕女题材绘画艺术风格。明朝虽然提出了仕女题材的五彩绘画工艺,但受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的限制,其所呈现出的纹饰更为单一,特别是对女性体态而言,不管是笔法还是着色都没有达到康熙五彩的要求。因此,康熙五彩在延续前代工艺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艺术形式,这种独特且惟妙的绘画方式,也为五彩仕女增添了新色彩。
第二,婴戏人物。这类题材作为我国传统装饰和绘画最为关键的纹饰之一,所呈现的场景是孩童玩耍嬉戏的画面,其主要用来寓意多子多福、喜庆祥和等。相比仕女纹饰图案,这类题材的动态感更强,且人物拥有非常丰富的表情。结合现有康熙五彩人物类型图分析可知,常见的婴戏题材纹饰有多婴、单婴以及百子婴等,不同类型的表现风格都存在极大区别。以单婴戏图为例,画面主体主要是几位儿童,通常孩童在器物的中间位置,且脸颊是上大下小的倒鸭梨状,脖颈区域较短,有的会直接省略,这样所表现出的婴儿体态是微胖的。同时,还会添加花草纹、项圈或牡丹、如意等作为装饰,这样能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真实和独特。除此之外,康熙五彩人物还涉及历史神话、高士世俗等人物题材[4]。
我国古代绘画因为具象写实不只注重对物体的真实再现,更为关注其具象内涵。虽然现如今有很多文献都解释分析了艺术内涵文化,并且从哲学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特定时代的瓷器人物纹样进行研究可知,基于陶瓷绘画艺术的文化研究并不多。本文在了解康熙五彩人物形态的基础上,对下面几点因素进行研究:
第一,阴柔主调。按照一般习惯分析“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就是指武将必须要阳刚硬朗,而随着中国画从无名画工手里转到文人笔下,主导地位发生变化,宣泄就成了绘画的重要功能。此时情感的宣泄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让绘画领域在阴柔和阳刚的对比之下产生了以阴柔为主的艺术效果。康熙时期作为发展绘画人物纹饰的重要阶段,不同题材下的人物绘画都发生了变化,仕女看起来柔气过重,武夫将士多了几分女气,缺少男性的气概和健朗,而婴戏所刻画的童趣过多,更让整体看起来缺少阳气。
第二,含蓄思想。了解康熙人物纹饰所呈现的画面可知,其虽然看起来具有极强的动态效果,但内在却存在静谧性。康熙时期的文人墨客将传统动态场景,融入了静态思想中,不仅能让文化思想呈现出含蓄的美感,而且可以为画面遐想提供更多空间,这也引导观赏者在欣赏的同时依据思考在意境当中自由翱翔。
绘画艺术所呈现色彩就如同文学当中的语言,就像是音乐所创作的旋律等,既是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观赏的核心元素。结合康熙五彩人物当中的纹饰色彩及其所构成的意境进行研究可知,由色彩所构成的意境当中拥有以下内容:
第一,传统哲学思想。传统哲学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鲜活情感。了解我国绘画领域发展情况可知,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根据传统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探索,视觉传达与审美理解都融入了多种哲学思想。从细节入手研究康熙五彩人物的色彩可知,受到材料的限制,大部分古彩瓷器的颜色搭配都是以紫色、红色、黄色、绿色以及蓝色为主,最终呈现出的画面是绚丽多彩且鲜艳明亮的,同时所拥有的自然平和、宁静悠远等魅力,也正如传统哲学思想当中的色彩观一样[5]。
第二,写意化。我国以往装饰艺术所用色彩和自然物象的颜色并不相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随意搭配和变化。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绘画并不是为了写真,而关注的是装饰的效果,以此达到抒发情感的目标。由此可知,我国传统装饰艺术的色彩具有情感性和写意化等特征。因为我国绘画色彩不是生搬硬套的,更不是简单模仿瞬间的光线冷暖变化等,而是在突破环境限制的同时,通过色彩对比、情感特征等灵活运用色彩。康熙五彩人物就是由此开始发展的,其运用色彩也具有一定的写意性,但受时代工艺技术所影响,只能选用几种颜色来表现“大千世界”。以写意作为绘画风格的康熙五彩人物,最为关键的是设计人员可以依据立意构思,将色彩融入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当中,并结合设色的概括性和象征性,直观地表现这一时期的古彩瓷人物形象,最终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表现意境。
综上所述,康熙五彩人物纹饰作为我国传统历史发展中最为关键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从所处时代角度分析可知,人们在战争和恐惧当中所献出了张扬的精神状态,而随着统一时代的来临,文人思想开始引领精神世界,促使“独善其身”的思想在绘画领域当中的展现形式越发内敛,在进入清朝后这一思想变得更加阴柔,且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格调。现如今,基于康熙五彩人物的深入探讨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慢慢理解其所创造的色彩意境及其表达的核心思想,相信随着未来科研技术的提升和对历史文化的不断探讨,必然可以在发展中掌握更多纹样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