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钢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辽宁阜新123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质量牛肉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但我国肥牛养殖受传统畜牧业的影响,大部分地区仍然以散养模式为主,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因此,要采取措施更新养殖技术,做好牛舍建设、营养搭配、疾病预防等工作,提高牛肥牛产能和牛肉质量[1]。
目前,我国育肥牛养殖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质量也偏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肥牛散养程度相对较高,规模化养殖水平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下无法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及科学利用,同时无法做到集中免疫,导致养殖成本大幅度增加,不利于提升肥牛养殖的经济效益[2]。
第二,缺乏相关专业养殖人才。大部分养殖人员是农民出身,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相对较低,对畜牧养殖缺乏深刻了解,在实际养殖肥牛的过程之中无法对饲料营养进行合理、科学搭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肥牛茁壮和健康地成长;对免疫重视不够,对官方要求的免疫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一旦出现疫病之后,会大面积传染,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和阻碍肥牛养殖业的发展。
第三,肥牛的生存环境相对较恶劣。在养殖肥牛的过程当中,疫苗、饲料、生存环境等无法得到保障,肥牛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下,无法获取新鲜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如冬季无法对肥牛进行保温,使其容易受凉进而发生疾病;夏季无法对有害蚊虫进行抵挡,也没有落实消毒工作,卫生管理状况不佳。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牛群健康成长。
为了提升牛肉品质和增加牛肉产量,相关人士要高度重视上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在肥牛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肥牛的生长特点和实际情况对饲料营养进行合理搭配,并随着牛群对营养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3]。在肥牛长身体阶段,应当投喂更多的高能量饲料,有利于加快肥牛生长速度、提高养殖效率。肥牛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对能量需求比较旺盛,要切实保障配制的饲料能给肥牛提供丰富的营养,且能被肥牛充分吸收,同时要规避养分浪费问题。
育肥牛必须免疫的疫病有口蹄疫、杆菌病等,2种疫苗间隔15 d 注射。牛群到场后15~20 d,进行第1 次驱虫,多选择伊维菌素皮下注射与阿苯达唑(或左旋咪唑)内服联合驱虫,间隔10~15 d 再驱虫1 次,效果更佳,以后春秋各驱虫1 次即可。育肥牛1~2 个月健胃1 次,可用菌益健等微生态制剂,或饲料酸性较大的情况下按饲料0.5%比例添加小苏打来中和胃酸,若兼顾健胃可以使用大黄苏打片(粉)。
在肥牛养殖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肥牛生长的关键时期,并利用这一时期对肥牛进行快速增肥。可将体重250 kg 作为育肥牛养殖阶段的分界点,小于250 kg 时可用前期养殖模式进行养殖,大于250 kg 时可用强化养殖模式进行养殖。强化养殖就是将肥牛圈在栏内,减少其运动量,促使其能量消耗减少,让其迅速长肉。肥牛在180 kg 左右,要在饲料当中添加食盐、黄豆、玉米及磷酸氢钠等物质,以提高肥牛养殖效果和出栏率。当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不同区域与肥牛增长状况进行养殖[4],不能一概而论。
养殖肥牛需要专业的养殖人员。规模化养殖场要定期对饲养员进行培训,重点培训用药知识和催肥技术[5],以提高其养殖能力和专业素养。政府可以组织散养户进行免费培训,以减少个体户的经济负担,也有利于其掌握专业养殖技术,避免不合理、不科学使用药物,有利于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即使出现了疫病,也能快速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治,从而促进我国肥牛养殖行业得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育肥牛养殖业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要采取严谨科学的养殖措施解决问题,缩短育肥牛周期,提高肥牛出栏率,减少疫病产生,保障肥牛肉质量,满足消费者以及市场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