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莹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形式上,是以‘说理’为主要方式的教育活动,是以‘话语’为主要载体的言语交往活动。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施的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完成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其话语体系的建构影响育人成效。习近平的语言艺术具有其优势和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构中以此为启示,为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例证。
习近平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立场鲜明、表达生动、信手拈来,如沐春风,他通过引经据典、善用俗文俚语、巧用妙喻、善讲故事的方式,将深奥的道理讲得生动、易懂,“习式语言”是伟大创造,彰显中国智慧和时代性,也充盈朴实气息,可谓是具有独特的魅力。
习近平的语言善于引经据典,说有“根”的话,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其语言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引经据典是习近平语言中国化的突出表现形式,蕴含着大智慧,能够受到国人的青睐,产生共鸣。《习近平用典》一书整理习近平用典情况,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孔夫子到毛泽东,涵盖敬民篇、为政篇、立德篇、修身篇等,共罗列297条用典的具体例子。2020年9月18日,习总书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见到师生们时引用“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表达人才济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中引用“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做到知行合一;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了解民情、掌握实情,引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要求与时俱进不要当口号喊,不做桃花源中人。习近平总书记总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善于用典,推陈出新,讲有中国灵魂的话语,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在谆谆言语中塑造语言的灵魂。
习近平最鲜明的一个语言特色就是用一些质朴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用耳熟能详的歇后语、谚语、网络语言等,实实在在、接地气、讲情理。比如他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说“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用口头语,很平实的话语,就把坚定立场和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在回信勉励福建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中说到“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来说明20世纪80年代末下党乡的交通不便利情况;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青年人提出“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求青年要毫不懈怠地努力奋斗;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他反复讲到“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用此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形象地表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只有自己体会才有发言权;比如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旨发言开头就引用海南经典民歌中的“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还有“打铁还需自身硬”等,用俗文俚语,语言接地气,亲和力十足,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平凡的语言中凸显语言之实。
习近平善于打比方、妙用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让道理更加形象,也更入脑入心。他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活动的讲话上指出:激励干部群众要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在关于理想信念的核心问题上,他指出要拧紧“总开关”,用“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来比喻民族团结;在坚决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上,他将其比作“打‘老虎’、拍‘苍蝇’”;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中,他认为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墙”。还包括“弱鸟先飞”“水滴石穿”“接地气”与“充充电”、赶考、发扬“钉钉子精神”等,这些生动的比喻,让深奥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更加形象生动,也更加吸引人,看似平常的语言,却彰显习近平语言的魅力,在平常言语中彰显语言之美。
讲故事是习近平语言艺术的一大鲜明特色。无论是专题会议发言还是调研时的讲话,不论是出国访问时演讲还是发表的文章,习近平都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传达深意。故事通俗易懂且生动具体,有感染力,也彰显中国文化、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时,讲述了“粒粒皆辛苦”农人辛苦劳作的故事;又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讲述鼓岭往事,拉近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距离,厚植中美互利合作的坚实基础。讲故事的方式能汲取古今语言之美,赢得受众,赢得话语权。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辅导员专业背景多元化,工作中不仅需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承担不少日常事务性工作,任务繁琐且繁重。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一线工作者,其话语体系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话语是连接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是沟通的重要媒介。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把握话语的主动权是必要的,亦要了解话语体系构成,完善话语体系。当前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包括:政治话语,即思想引领,传达党的相关政策、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学术话语,即辅导员科研工作中所使用的语言;文件话语,即各类文件等话语;网络话语,即网文、微博、微信、QQ等平台发布的语言;日常工作话语,即日常教育管理方面的话语;生活话语,如谈心谈话等。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话语的特点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当前话语较为突出的特点有动态性、多样化、即时性和虚实结合等,正是如此,为新时期辅导员话语体系的重塑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1.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内容存在阳春白雪。
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话语体系多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多固化为政治话语、文件话语、权力话语,语言体系多为宣传口吻,语言不够通俗易懂,又或者曲调高深,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而导致功能受限,话语表达因代际差异而导致效果不佳。特别是政治话语和文件话语,学生多数不感兴趣,会出现辅导员苦口婆心地讲,而学生并没有入脑入心,由此存在曲高和寡的现象。因此,要善于转化语言,运用大白话、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增强话语的亲和力。
2.高校辅导员话语表达方式存在低声自语。
高校辅导员在思想引领和日常工作中,话语方式存在自言自语且低声自语,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接收辅导员所传达的话语信息,当前大多数辅导员虽然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把握话语主动权,但仅是单向传播,并没有双向的互动,并且语言较为生硬呆板,甚至部分出现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更是不符合当前学生的喜好,因此出现学生互动性不强的境况。再则,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的阵地也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线上的交流较之线下缺乏人情和温暖,更是会产生辅导员一个人高呼,但是否能得到有效反馈,因人而异。
3.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与受众存在各自为政。
高校辅导员工作对象是大学生,绝大部分辅导员没有从受众(学生)的话语体系出发,出现话语体系脱节各自为政的情况。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时代以及接触的信息使其语言体系走在时代前沿,会出现辅导员使用传统话语与学生喜欢易接受、有趣味的话语的差别。其次,没有拓宽话语的场域,随着虚拟性、交互性和多样性的互联网兴起,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场域,而目前还存在话语体系停留在陈旧的表述层面,学生的关注点已经转移至线上甚至其他新兴平台,因此无法拉近与学生的情感共鸣。要多用学生的语言即接地气的语言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更具亲和力。
高校辅导员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语言艺术的精髓,讲大白话、打比方、善讲故事,善用典籍,将其运用到工作实际当中,讲老话、说情话、讲趣话、讲故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情怀、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这对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的构建产生启发,高校辅导员要对学生作正确的价值引领,不能忘本,培养能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首先要不忘历史,不忘本来,因此,辅导员要讲老话,说有“根”有“魂”的话,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论是思想引领、主题教育的政治话语,还是日常学生事务的工作话语,善于引经据典,以文培元,善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以古代典籍、经典名句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此增强高校辅导员话语的渗透力。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神、灵动善融,这对高校辅导员的话语体系构建具有启发。辅导员要善于说“情”话,用直击心灵的话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走近学生,用肢体语言、语态等展现真性情。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特别是生活用语,在与学生谈心谈话中,通过“共情”的方法,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得学生敢与辅导员交流、愿与辅导员说真话。在主题教育、思想引领中,将家国情怀等教育寓情于教之中,构建具有中国情怀的话语体系,增强辅导员工作中话语的感染力,以此收获学生的认同感,增加语言的生动力和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用俗文俚语,总能深入浅出、解惑释疑,善于用接地气的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善于以现象为思路,从问题入手,开诚布公、振奋人心,这对高校辅导员话语体系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高校辅导员要了解当前学生的话语体系,要扭转辅导员的思政语言与学生语言之间的语境差,要将思政语言与学生语言进行无缝对接,说大白话,说接地气的话,说有趣的话,这对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话语具有借鉴意义,不论是政治用语、学术用语还是生活用语、日常工作用语等语言,将其转化成大白话、接地气的话,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思政语言,以此增强高校辅导员话语的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讲故事,他用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增加语言说服力。讲故事的方式是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魅力中最显著的特征,汲取古今故事之精华,将深奥的道理用平实质朴的大道理来表达。辅导员在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要善于讲故事,摆事实、讲道理,在学生工作中做到情理交融,用理服人、以理动人,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辅导员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真理的味道”“半条被子”等故事讲信仰、奉献极具说服力,此对辅导员话语体系值得借鉴,比如在挫折教育中,通过《在路边鼓掌的人》故事作为开场,比如榜样的故事等,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更加击中心理,达到教育的效果,以此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说服力。
习近平的语言极具魅力,妙语连珠,给人如沐春风、真实悦耳,有利于辅导员良好话语体系的形成,也有利于增加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工作魅力。高校辅导员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引路人,要不断提升、完善话语体系,为学生解读时代、引领思想、助力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