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理论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021-12-03 17:53方鸿志邓婉琦
关键词:弹性挫折研究生

方鸿志,邓婉琦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心理弹性理论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方鸿志,邓婉琦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一直以来被寄予厚望,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相对薄弱。运用心理弹性理论有助于全方面提高研究生心理素质,提高抗挫折能力,促使研究生健康成长。本文阐述了心理弹性理论的定义、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旨在从心理弹性理论入手,建立“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心理弹性运用体系,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研究生; 心理弹性; 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新时代的研究生不仅要具备极高的道德素质、专业技术和科研能力,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随着知识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竞争不断加剧,研究生面临着学术研究、就业择业、经济实力、人际交往、恋爱婚姻等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并且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值更高,这让他们承受的压力和重担也会更大。有关研究证明:心理弹性强的人,在面对威胁、逆境以及生活压力时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承受住更大的挫折[1]。因此,将心理弹性理论运用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助于完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一、心理弹性理论的定义及运用的必要性

(一)心理弹性理论的定义

心理弹性又称心理韧性、复原力、抗挫力。其定义可分为三种:

1.结果性定义,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面对困境后获得复原和适应的能力。2.品质性定义,心理弹性是个体在承受高强度的破坏时,表现良好的一种能力和品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3.过程性定义,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逆境或压力时,自身的能力和环境相互作用,以良好的状态应对困境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这三种定义分别强调的是个体的发展结果、个体的品质和能力以及个体经历的动态变化过程。

经研究可得,研究生心理弹性包括两个核心要素:一是研究生经受的重大压力环境或逆境,如经济、科研、人际、就业、婚恋压力等;二是尽管环境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但研究生仍然能从困境中实现心理韧性的复原,且发展良好。

综上所述,研究生心理弹性是指研究生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不断激发自身内在潜能和优秀心理品质,调动一切保护性资源,通过自身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最终能实现心理状态良好适应,持续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动态过程。

(二)运用心理弹性理论的必要性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积极的思维看待压力、挫折或逆境对个体成长发展的影响。心理弹性作为积极的心理资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理念、新视角,改变了以往我们只关注压力、逆境、痛苦、疾病的观念,告诉我们人的承受力有一定的弹性。在弹性范围内,一般个体不会受到逆境和压力的严重伤害,依然可以适应良好;相反,当压力过大超出弹性范围时,个体将受到影响或伤害。研究生处在学生和社会人的过渡阶段,面临着角色地位转变、能力提升、经济实力等各方面的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生存环境,就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提升研究生心理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需要从心理弹性入手,关注其面对逆境时的内外环境和发展过程,逐渐挖掘研究生自身的品质和潜能,培养积极认知,快速提升和锻炼心理弹性,塑造坚毅人格,从而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研究生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一)影响因素是研究生心理弹性的基础

影响研究生心理弹性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危险性因素;二是保护性因素。“危险性因素是指阻碍研究生发展,使其容易受到伤害而得到不良发展结果的生物的、心理的、认知的或者环境方面的因素。”[2]在生活中,危险性因素包括研究生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内在的因素有:气质、性格、情绪焦虑、不健康的身体状况、不良的心理冲动、不科学的思维、不成熟的认知等。外在的因素有:角色冲突、情感问题、经济实力不足、学术科研压力、社会就业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等。

能够促使研究生更好适应挫折和困境的相关因素都可以称之为保护性因素。保护性因素也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指研究生自身所具备的积极因素,可以分为认知、情感、人格与能力四个方面。认知方面:包括创造力、目标感、生命意义感、自我认同、责任感等;情感方面:主观幸福感、情绪稳定性、幽默感、积极态度等;人格与能力方面:良好的性格、勇气、挫折耐受力、自我控制力、延迟满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内在因素都能够促进研究生个体心理弹性的发展。

外在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家庭因素主要是指亲密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教养方式、完善的家庭功能等;学校因素包括浓郁的学习氛围、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亲密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丰富的科研资源、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谐的朋辈关系等;社会因素包括良好的治安状况、完善的政策资助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谐的社会关系、公平的就业机会等。

(二)作用机制是研究生心理弹性的关键

所谓研究生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是指当研究生个体面临逆境和挫折时,保护性因素发挥作用的途径[3]。通过影响因素我们了解到,心理弹性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有伸缩的空间,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中进行动态调控和适应。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心理弹性的动态变化发展过程,调动自身的力量和积极的环境资源,打破消极的负性连锁反应,提升心理弹性的水平,使研究生更有能力面对挫折和逆境。其次,发挥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关键在于提高研究生保护性因素的比重,将关注的热点转移到发展完善保护性因素上。使用恰当的防御机制和应对措施,把握研究生心理健康新问题、新动向,让研究生增强其内在力量,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可以从容应对困境与挫折。此外,有关研究证明增加适度危险因子可有效提升心理弹性能力,强化内部保护因子功能[4]。因此根据研究生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设计适量、可操纵的挫折教育,培养其战胜挫折的信心和能力,可有效提升研究生心理弹性。最后,要从保护性因素入手建立“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心理弹性运用系统,打造出健全有效的心理弹性提升方案,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支持。

三、心理弹性理论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的有效措施

(一)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1.学会合理归因,积极悦纳自我。学会合理归因,有助于帮助研究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成就自己。美国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对事情进行不同的归因,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首先,研究生要树立积极正确的认知观念。知仁者智、自知者明。把过失归因于自己可控制、不稳定的内部因素,如努力程度、动机强度、知识基础等,能够帮助研究生产生积极正向的情绪体验。采用积极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关注事件中蕴含的积极因素,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与成长。

其次,设置合理目标。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充分运用“篮球架效应”,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才是最好的目标。找准自身的定位,对目标进行清晰、科学的规划,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克服,脚踏实地地完成目标。

最后,在实践中悦纳自我。在实践生活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学会三句话:第一句“太好了”,遇到问题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以良好的心态去承受;第二句“我能行”,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断鼓励自己,帮助自己努力发挥潜力,告诉自己可以克服和适应;第三句“请让我来帮助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爱与温暖中增进和改善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更自信、更乐观、更坚强地面对身边的人和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心理弹性。

2.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坚强品质。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帮助研究生正确体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冷静而稳妥地处理事情,同时也能心胸开阔,保持乐观主义精神,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形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首先,研究生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格局、思想境界和生活态度,研究生要学习其中的自信、乐观、坚强的品质,学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同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设立远大的抱负。有了信仰和目标,就有了支配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以此来增强自身使命感和希望感。

其次,要勤学。要时刻牢记“学以修身、学以立德、学以增智”的道理,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书本和学习他人的优点来不断充实自己。知识储备充足、心胸眼界开阔、文化修养提升,有助于增强心理弹性的活力,生活才能充满自信。

最后,保持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学习、生活中要多想想自己拥有了什么,而不是失去了什么。要学会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乐观地面对人生。

3.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人要幸福快乐,强身健体十分重要。研究生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免疫力,也能够预防心理疾病,增强自身心理弹性。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平衡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作息规律与饮食习惯可以让研究生拥有旺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增强生理和心理弹性,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应对各种压力与困境。

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研究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要有优异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也要有健康的体魄。进行体育锻炼,可以转移自身注意力,消除负面情绪,能使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益,是缓解压力和挫折的一种手段。通过锻炼身体缓解情绪、自我调节身心,保持平和的心态,培养平衡放松的生活方式。

最后,要积极参加各项体育实践活动。研究生在学习之余,要创造机会参与户外活动,结交更多朋友,开阔眼界,缓解压力,愉悦身心。在体育比赛中,与他人的竞争能够增强意志力与忍耐力,锻炼研究生吃苦耐劳、坚韧自强的品质,进而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增强自身心理弹性。

(二)健全高校支持系统

1.增设相应课程,提升学生心理弹性。对于研究生而言,上课是他们最熟悉的一种接触外部环境的方式。高校应妥善运用课堂环境,课程可分为两种:一是知识普及性课程。为研究生普及心理弹性相关知识,如心理弹性的积极作用,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等。研究生基本已经具有了完善的人格和思考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较强,能将所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对自身的心理弹性进行调节和培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境和挫折,及时完成对自身心理健康的有效维护。二是实践性课程。要积极引导研究生主动参与,先减少学生对于心理干预的抵触情绪,后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课堂渗透、专题讨论、团训辅导等方法,提升研究生对突发事件、重大挫折、缓解压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研究生认知规律,及时总结经验与方法,关注研究生实际情况,时刻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变化。在现实的情境和放下压力的状态下,其心理健康状态也会逐渐得到舒缓和改善。

2.构建健康校园文化,营造积极环境。首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结晶,高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对研究生的思想、行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能够提升研究生心理弹性,对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孟子在《孟子·告天下》中提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6],这告诉我们正是在挫折的磨练中个人的能力才能提高,要正确看待逆境和挫折。《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7]164,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引导研究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 167教会了人们要笃实,踏踏实实做学问,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高校要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通过校园读书节、校园广播、板报、文艺节目等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鼓励研究生学习《论语》 《诗经》等传统文学,使大学校园形成健康、积极的氛围,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积极环境。其次,导师、同学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导师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研究生人生方向的“领航人”。导师既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心理健康状况,更要在日程生活中多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的困难和困惑,帮助研究生排忧解难,培养研究生形成自信、乐观、抗挫等良性心理特征。

3.完善领导机制,保障工作质量。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制多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管理,存在管理者身份交叉、工作人员的身份界定模糊等问题。

首先,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独立化,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室,让专业、权威的老师们负责增强学生心理弹性方面的工作,指导和保障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其次,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计划和工作制度,形成统一的标准和体系。第一时间把握好研究生新生入学心理健康质量,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合心理咨询、问卷调查等方式,排查各项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分类归档,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利用心理弹性测量工具对研究生的心理弹性特征进行搜集,并依照具体的心理弹性状态,查找其中的影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设定目标和相应的课程。

最后,要针对研究生个体的差异性,分层分类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学校也要定期抽查,检测研究生的心理状态,随时跟踪调查和帮助,及时做出调整,持续关注研究生群体,以保证研究生的心理弹性达到预期中的弹性活力。

(三)营造家庭良好氛围

1.强化家长认知,唤醒重视程度。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父母能够在困境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孩子长大后会把从父母处习得的应对方式应对困境和自身的局限性。家庭教育伴随着研究生的成长,同时对研究生成长影响持久。然而,大部分父母觉得研究生子女已经成人且学历较高,生活独立、成绩优异,很少有机会跟子女进行沟通和交谈,忽略了子女精神方面的需求,长时间会导致子女缺乏安全感,孤独恐惧,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逐渐变差。家长要提高对子女心理状态的关注,拉近与子女的距离,学会爱的表达。一方面,父母要充分认识到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等对子女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家长要主动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应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在生活中要适当表扬与赞赏,增强研究生的自信心;家长要避免攀比的心理,注意保护子女的自尊心,为子女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在研究生遇到挫折与困境时鼓励他勇敢面对。挫折和困境对研究生是十分可贵的体验,它能磨练人的意志和毅力,造就人才。另一方面,父母要和学校、导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研究生心理情况,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促进研究生的健康成长。

2.注重以身作则,加强榜样示范。“所谓榜样示范教育法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8]虽然大多数研究生已经成人,但父母一言一行对子女的心理仍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提升孩子的心理弹性,需要以身作则,以自身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首先,家长自身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生活工作中的目标要明确,对自己的发展与规划要清晰,这样能够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形成价值导向,增强孩子希望感。

其次,家长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乐观面对工作与生活。这样能够对子女的情感起到感染熏陶的作用,让子女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最后,家长在经过多年的工作与经历后要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在面对挫折困境时要积极解决,勇敢面对,不能被挫折击败,更不要在子女面前抱怨,及时减少孩子的消极情绪。这样既能够为孩子带来安全感,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孩子的心理弹性。

3. 采取正确教养方式,培养积极品质。采取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与被爱。父母的鼓励与支持能够增加研究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改变孩子们不成熟的认知和错误的行为,能帮助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不走偏路,自信独立,阳光向上。吴玉章曾说:“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我认为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政治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9]可见,正确的教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保持理性期望值,不要要求过多。对子女要保持理性要求,不要给子女带来过多压力。在交流过程中要减少自己的控制欲,多提意见,少做决定,要注意保护子女的自尊心,防止对子女的言行过多干预。其次,善于发现子女的优点。父母对子女要多做正向激励,以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激发研究生的乐观心态与自信心,提升研究生心理弹性。最后,平等交流。家长应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子女的需求,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子女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尊重子女、呵护子女、包容子女,让子女在被父母尊重下体验和培养良好的自尊水平。

(四)构建社会支撑力量

1. 重视新兴教育载体,发挥网络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把握互联网与新媒体发展的这一契机,结合新兴教育载体,充分运用新媒体,发挥网络优势。

首先,把握主流媒体导向,传递正能量,减少消极情绪的蔓延,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研究生心理弹性。

其次,积极构建研究生网络学习分享平台。可安排专门人员利用网络空间中的论坛、微博、公众号分享励志格言小故事,增加研究生乐观心与自信心;宣传英雄人物、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的人生阅历与宝贵经验,激励研究生不畏艰难,乐观向上,促进研究生潜能的开发与全面发展。

最后,要注重网络平台与现实教育的结合。网络平台需要以现实为依托,真实有效,使网络教育与现实教育二者互相取长补短,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2.构建社会干预机制,减少受挫因素。社会应当提供关怀帮助,给予学生一种温暖、安全、尊重信任的感觉,给学生营造一种充满积极期望的外在环境。研究生在刚步入社会时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焦虑、担忧、失望、悲观等负面情绪也会随之而来。构建社会防御机制,能够使研究生减少受挫因素;在遇到困难时及时得到帮助,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社会应该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咨询机构与实践基地,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团体心理训练和社团活动等,提升研究生的心理弹性,给予研究生更多支持,使研究生在心理出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帮助。尤其针对贫困研究生、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政府部门要呼吁联系爱心企业,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对这些弱势研究生给予重视,建立研究生对政府的认同感,鼓舞研究生积极提升自己,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3.搭建公平公正平台,做到人尽其才。公平公正既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也能够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心理弹性作为研究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挖掘研究生的潜能,提高研究生的竞争力。通过促进研究生的就业能够增强研究生希望感、乐观感、自信心,提升研究生心理弹性水平,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提高研究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政府要积极搭建公平就业平台,激发研究生潜能,做到人尽其才。

首先,成立专门的就业创业机构与培训机构,完善培训机制,鼓励研究生树立正确择业观。

其次,鼓励相关企业提供实习岗位。鼓励研究生“走出去”,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获得实习锻炼的机会,扬长避短,凝练自身的优势,增强研究生实践经验。这既有助于研究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为企业筛选适合自己的人才。

最后,要保证就业信息的及时与透明,建立理性平和、公平公正的就业平台。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相关网络平台,使研究生及时、准确了解政策规定与就业信息。尤其针对公职岗位,政府部门要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就业公平,满足研究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1] 方鸿志, 谭启霖. 研究生心理韧性培养路径研究[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2(2): 75-77.

[2] 周秀艳. 研究生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及教育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 2018(8): 68-70.

[3] 黄群瑛. 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视角: 心理弹性理论[J]. 中国成人教育, 2011(5): 33-35.

[4] 段媛媛. 基于心理弹性特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22(3): 99-101.

[5]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 人民日报, 2014-05-05(02).

[6] 宛惠哲.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文化的借鉴[D]. 石家庄: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5 .

[7] 杜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J]. 探索, 2017(2) .

[8] 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81.

[9] 崔德华. 爱育论[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G640

A

1674-327X (2021)02-0091-05

10.15916/j.issn1674-327x.2021.02.025

2020-1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KS079)

方鸿志(1965-),女(满族),辽宁锦州人,教授,博士。

(责任编校:付春玲)

猜你喜欢
弹性挫折研究生
例谈“动碰动”一维对心弹性碰撞模型的处理方法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Holism in Education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挫折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终身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