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福州市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2021-12-03 14:04吴敏文
中国食用菌 2021年1期
关键词:工厂化福州市食用菌

吴敏文

(福州市经济作物技术站,福建 福州 350026)

食用菌是福州市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食用菌的发展,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政府推动和市场带动下,福州市食用菌产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优势日益突出,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

1 发展现状

1.1 产量、产值逐年增加

据统计,2019年福州市食用菌产值在全市种植业中位于蔬菜、水果、粮食后排第4位[1]。2000年以来福州市食用菌产量、产值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分别从2000年的产量3.44万吨(干品、鲜品)、产值5.2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产量23.9万吨(干品、鲜品),产值25.7亿元,分别增长了601.8%、389.5%[1]。产量占全省的18.0%,居全省第2位,仅次于漳州市;产值占全省的11.2%,成为全省食用菌主产区之一[2]。全市产值上亿的县达3个(罗源县、闽侯县、闽清县)[3];有30多家以干香菇为主的出口企业,年出口值超1亿美元,成为我国最大的干香菇出口口岸[4]。

1.2 栽培品种不断丰富

目前全市除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香菇 (Lentinula edodes)、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绣球菌 (Sparassis latifolia)、海鲜菇 (Hypsizygus marmoreus)、草菇 (Volvariella volvacea)、金针菇 (Flammulina filiformis)、银耳 (tremella fuci-formis)、黑木耳 (Auricularia heimuer)、竹荪 (Dictyophora indusiata)、灵芝 (Ganoderma lucidum)等栽培的品种外,近几年,还新引进了珍稀的食用菌类,如牛樟芝 (Antrodia cinnamomea)、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黑皮鸡(Oudemansiella raphanipies)、大球盖菇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栽培品种,极大地丰富了福州市食用菌种类。据本研究调查统计,目前,福州市食用菌栽培种类近20种,其中栽培规模为全国最大的有2种,即秀珍菇、绣球菌。目前全市秀珍菇年栽培规模达1亿多袋,产量超过4.5万吨,约占全省70%、全国60%,罗源县成为我国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形成了一个涵盖菌包生产、设施栽培、市场营销、初级加工在内较完整的秀珍菇产业链。被誉为“万菇之王”的绣球菌近年来发展迅猛,全市年产量达3 500 t,约占全省80%以上,居全省乃至全国第一。

1.3 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福州市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经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不断发展,工厂化生产逐步实现了专业化、周年化和品种多样化。目前,全市食用菌规模栽培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约6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全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企业8家,生产品种涉及绣球菌、海鲜菇、牛樟芝、蛹虫草、黑皮鸡等[5]。食用菌加工业稳步发展,冻干产品、干片产品、方便食品、即食食品等加工龙头企业崭露头角,一些具有保健功能与药用价值的珍稀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如以灵芝为主的药用菌加工企业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加工生产的“仙芝楼”牌有机灵芝系列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地区),行业标准及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前列[5]。同时,通过产业聚集而催生的食用菌园区、产业强镇、产业强村也渐成新亮点。罗源县起步镇在2013年创建的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的基础上,2019年7月获批全国农业产业强镇[6],成为福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

1.4 品牌培育方兴未艾,提质增效日益突显

围绕“质量兴菇、绿色兴菇、品牌强菇”的发展目标,推动实施品牌化战略。据本研究调查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26个,示范带动全市3 510万袋食用菌采标生产;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9家、绿色食品标志许可使用7家、有机食品认证2家;获评福建省名牌产品3个、福建省著名商标5个、福建省名牌农产品8个,涌现出“仙芝楼”“容益”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商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取得显著成效。罗源秀珍菇于2010年10月被农业部登记为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后,2020年又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7],2017年品牌价值达12.80亿元,在2018年中国区域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排行榜食用菌类中排行指数为66.02,位居全国第6位[8]。通过品牌培育带动,有效提高了食用菌产品市场认知度和品牌效应,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县罗源秀珍菇常年栽培规模达1亿多袋,总产量超4.5万吨,总产值4.9亿元,菇农单项人均增收达4 300元以上,比未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前总产值2.3亿元和菇农单项人均增收3 000元,分别增长113%和43%;福建仙芝楼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民技术员”的模式,带动分散1 000多农户栽培灵芝,实现每年每户均增收约1.5万元,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致富。

2 特色与优势

2.1 生态优势

福州市地跨中亚、南亚热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雨热同期。东南部纬度较低,地势平坦,濒临海洋;北部与西部纬度较高,多为中、低山,靠近内地,构成了从南亚热带到中亚热带山地的多种多样的气候带或气候类型[9],发展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产出的食用菌品质好,营养丰富。同时,在福州市山区还蕴藏着许多未经开发的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为开发珍稀食用菌奠定了种质基础。

2.2 技术优势

作为省会城市,福州市辖区有多所科研院校从事食用菌研究,如农业部食用菌加工研发分中心、特色食用菌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药用菌栽培与加工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科技力量雄厚。此外,福州市乡村还有一大批富有食用菌栽培与管理经验的菇农,种菇基础深厚,技术较为先进。福州食用菌的品种、技术、人才和资金已经辐射到全国各地,促进了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2.3 产业优势

福州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嘉靖时期编纂的《罗川志》中就有香菇、木耳的记载[10],产业基础好,拥有全国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最大的绣球菌生产基地、最大的干香菇出口口岸,是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技术的发源地。福建仙芝楼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灵芝深加工技术创造了多项全国之最。福州市食用菌生产独特的产业优势,以及多年的栽培技术与人才优势,为福州市食用菌产业实现创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4 物流优势

福州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物流发达。目前已构建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多层次、多功能的交通网络体系。拥有国际海港和国际空港,并已建成温福、福厦、向莆、合福等高速铁路。同时,全市所有县(市)区都已通达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了以福州为中心、覆盖全省的“4小时通达网”[11]。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交通条件为食用菌产品流通、保障市场供给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福州市正致力于把中国(福建)食用菌产业博览会菌博会打造成“全国食用菌贸易集散地”,将为食用菌产品流通发挥积极作用。

2.5 政策优势

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行动计划》《关于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12]《福州市特色现代农业发展(2018-2020年)行动方案》(榕委办发 [2017]36号)以及《关于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 (榕政综 [2018]214号)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食用菌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3 问题与短板

3.1 发展势头有所减弱

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部分农村年青人“弃农从工”;劳动力成本上升,食用菌生产效益降低;外省特别是西部省份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在市场、原料、土地要素等方面有很大优势,成为不少食用菌生产投资的目的地,致使福州市食用菌技术、人才、资金外流,造成近年全市食用菌发展势头有所减弱。

3.2 工厂化发展放缓

福州市永泰县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始于1994年[13],在全国最早开创了白色金针菇工厂化袋栽模式的先河,全市工厂化生产白色金针菇企业曾达到10多家,日产鲜菇达20万吨以上,约占全省的50%[14],为全省之最。此后的20多年,全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不断涌现,产能、品种都不断扩大。最多时全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曾发展至20多家。但近年来,受国内不少省份充分利用原料、市场、土地、区位等要素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产品同质化及市场日趋饱和等影响,挤压了全市工厂化生产企业的市场空间,目前仅剩8家。

3.3 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不够优。据统计,我市食用菌生产结构中,香菇、黑木耳、蘑菇等大宗菇类占全市总产量65%左右,珍稀菇类占35%左右[1]。据本研究调查统计,全市常规栽培占比接近80%,以中小农户生产为主,抗风险能力差、栽培效益不稳定,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和高质量发展;工厂化生产占比不高,品种相对单一;珍稀和药用食用菌栽培技术瓶颈突出。

第二产业不够深。目前全市除灵芝产业链发展延伸较为充分外,其他大多是初级产品,加工方式以干制等初加工形式为主,精深加工和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机械化装备水平急待提高。

第三产业不够强。仓储、冷链物流存在不少短板,销售渠道窄,仍以批发市场、多层级销售为主;食用菌产业的第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尝试摸索阶段,尚未形成规模,三大产业融合不紧、不深。

3.4 科技创新与推广不到位

科技服务体系相对薄弱,推广队伍不够健全,市、县(市)区两级管理机构缺乏食用菌专业技术干部;食用菌生产者文化水平不高,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不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科研与生产联系不够紧密,食用菌精深加工、菌渣高效循环利用、病虫害防治等重大关键技术、标准化高效栽培模式等一些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优良菌种推广困难。

3.5 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有限

食用菌属于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福州市近年虽然加大了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力度,但与其他地市相比,财政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十分有限,致使科研及技术推广受到制约,许多生产上的技术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及时解决。特别是随着食用菌生产逐步规模化,对菇农、食用菌龙头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优惠政策。

3.6 品牌意识不强

目前全市只有秀珍菇、绣球菌、灵芝等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总体上对食用菌加工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营销缺乏重视和扶持。如“罗源秀珍菇”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虽已初具影响,但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有限。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产业持续发展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切实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健全食用菌管理和推广服务体系,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十四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研究出台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全市食用菌产业质的提升。

4.2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工厂化发展

加快食用菌由分散、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向工厂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方式转变。用工业的方式来发展食用菌产业,进一步扩大工厂化生产比重,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目前,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品种看,在做大做强绣球菌、秀珍菇的同时,应积极拓展新的可工厂化栽培的品种,不断巩固发展全市工厂化生产优势。同时,要总结和不断完善、改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做到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

4.3 着力调整优化结构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4.3.1 做优第一产业

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引导有条件县(市)区推动食用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食用菌产业园等建设,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产业加快集聚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同时,优化品种结构,挖掘传统优势品种,加强新品种选育、引进及推广,培育壮大菌种生产企业,做大做强优势种类规模化栽培,加快珍稀品种产业化。如罗源县、闽清县、永泰县、闽侯县等地区可重点发展秀珍菇、香菇、海鲜菇;闽侯、长乐、福清等县(市)可重点发展绣球菌、双孢蘑菇;闽清、闽侯、永泰等县山区可重点发展银耳、木耳和药用菌。

4.3.2 做深第二产业

目前福州市部分食用菌已经面临供大于求的局面,需要向第二产业深化发展。要加快补齐干燥、冷藏及采后商品化处理方面的短板,扶持建设一批食用菌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提升鲜冻干品、即食食品等粗加工水平;从资金、技术、服务、人才等方面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着重培育壮大精深加工产业龙头,大力发展调味品、食用菌保健品等功能性产品,打造一批科技实力强、产值过亿的食(药)菌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4.3.3 做强第三产业

针对目前“批发多、配送少”的现状,推动市场建设的升级和创新,发展冷链物流,降低物流成本。支持建立高效畅通的一站式互联网购销平台,让产品更多、更便捷进入高端商超、酒店、餐饮企业。同时,充分发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龙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办好中国(福建)食用菌产业博览会,逐步将福州打造成为中国食用菌行业内外贸易桥头堡和集散地。同时,要积极拓展产业功能,统筹兼顾产业功能开发和生态资源保护、生产可持续发展,大力挖掘食用菌产业休闲、生态、文化功能,引导鼓励发展食用菌采摘体验、展示观光、膳食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

4.4 加快科技进步推动质量水平提升

发展食用菌产业,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科研技术优势,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制约因素和短板,加大科技攻关。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快推广先进适用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引进、推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珍稀食用菌,开发特色产品,提高珍稀菌类的比重和市场占有率。切实加强食用菌菌种管理,净化行业市场,严把菌种质量关。推动“互联网+”激发产业活力,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推动食用菌生产主体建立健全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制度,实行源头赋码、一品一码、标识销售,实现产业的提档升级和产品的质量安全。

4.5 培育“福菌”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加大“福菌”品牌宣传推介,提高福州市食用菌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强化标准菇棚建设,创建规模较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标准化菇棚生产基地。抓紧制订并推广主要珍稀菌类的地方标准和栽培生产操作规范,逐步实现主栽食用菌品种全部按标生产。支持开展食用菌产品“三品一标”、GAP认证和商标注册登记工作。重点加强区域公共品牌创建,进一步扩大罗源秀珍菇等区域品牌知名度,提升绣球菌、灵芝等地方特色产品品牌的美誉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食用菌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的宣传,营造发展“福菌”品牌的舆论氛围。支持食用菌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不断提升“福菌”品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工厂化福州市食用菌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工厂化、小棚、大汪子…… 400精英齐聚山东,探讨北方养虾新思路
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专用蚕品种“中2016×日2016”繁育性能比较
福州市妇联深化“姐妹乡伴”助力脱贫攻坚
奇妙的梨子提琴
教育,是一种成全——福州市宁化小学“成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