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启光
(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3)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生猪产品等的消费量持续增加,这便为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农村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生猪产品的消费量显著增多,每年投入市场的生猪产品保持了6.7%~7.4%的增长速度,生猪产品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在明显增加。依托于生猪养殖,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而且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对释放农村改革发展潜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生猪养殖过程中易滋生各种病菌,增加病菌传播的危害性,一旦遇到生猪感染疾病大量死亡,不仅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容易在动物与人之间传播疾病,实际产生的潜在性危害非常大。在现代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中,容易受到外来疾病等的影响,其中非洲猪瘟就是一种传染性、致死率非常高的外来疾病,一旦感染这种疾病,会导致生猪迅速发病并大面积死亡,给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带来巨大影响。在非洲猪瘟防控上,基层地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打牢基层防控基础,这样才能实现非洲猪瘟防控与高质量生猪养殖的紧密结合。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各种类型的传染性疾病不断出现,非洲猪瘟就是其中一种。该病最先起源于非洲,进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非洲猪瘟是一种典型的传播性疾病,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一旦养殖的生猪感染了这种疾病,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造成群体性传播,大大增加防控救治的难度,即使控制住了猪瘟病毒的传播,也会给养殖户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给生猪的健康生长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生猪养殖市场非常大,生猪养殖分布也较为分散,增加了非洲猪瘟的防控难度。当前,我国各级畜牧防疫部门对非洲猪瘟研究、防控等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非洲猪瘟的了解逐步深入。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饶子和院士、王祥喜研究员团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步志高研究员团队等发表了以《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机制》为题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非洲猪瘟的科学认知,增强了非洲猪瘟防控上的主动性、成效性,提升了我国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水平[1]。但是,相较于理论研究的深化,我国在基层非洲猪瘟防控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防控人才队伍薄弱等均是当前基层非洲猪瘟防控的薄弱之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完成的背景下,整个社会对生猪产品的消费会持续增加,更加凸显了做好基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更好地认识当前基层非洲猪瘟防控的不足,进而更好地指导新时期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由于非洲猪瘟影响范围广,危害巨大,被世界卫生组织纳入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范围,为此我国对于非洲猪瘟疫病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实际采取的防控措施也相当多。一旦生猪感染了非洲猪瘟,从最初感染到最终发病,整个过程比较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40~42℃),生猪心率显著提高,呼吸困难,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咳嗽,生猪的眼睛、鼻孔位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浆液性或者黏液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生猪的淋巴结、肾、胃肠黏膜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出血现象。从整体病症上看,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与正常猪瘟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专门的实验室技术手段进行最终确定。
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基层生猪养殖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覆盖范围广、点面存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等的实施,各地生猪养殖产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些均给基层非洲猪瘟防控带来了很大难度,自然也增加了对防控经费的实际需求。但调查发现,在当前基层非洲猪瘟防控上,乡镇兽医站的经费主要用来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实际应用到日常管理、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经费非常少,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明显存在着经费使用捉襟见肘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基层防控非洲猪瘟的成效。
基层非洲猪瘟防控覆盖范围相当广泛,涉及的防控情况非常复杂,这些均对防控技术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既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需要他们具有过硬的身体素质等,这样才能对基层农村地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进行全面细致地落实。但是调查发现,在当前基层非洲猪瘟防控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基层乡村地区远离大城市,基础生产生活条件差,难以吸引年轻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以山东省庆云县为例,庆云县原属于省级贫困县,生猪养殖在全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县的创收中生猪养殖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但是由于庆云县基础设施建设有限,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限制了基层乡村高素质防疫人才的引进,导致现有的防疫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水平偏低,45岁以上的工作人员在部分基层乡村占比为57%,拥有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不到30%。由于年龄偏大,导致一线防疫人员的精力不足,一些交通特别不方便的村落难以有效落实上级防疫政策要求[2]。其次,乡镇兽医站的防疫人员日常需要处理的工作非常多,而且需要参与乡镇政府的相关工作,包括卫生清理、扶贫救灾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防疫工作人员的负担。虽然当前许多地方纷纷推出了多样化的防控技术人才引进实施方案,但是部分地方由于财力有限,对实际引进的人才难以给予可观的经济鼓励,也难以长时间留住人才。
非洲猪瘟疾病的特殊性增加了基层一线防控的复杂性,因此,需要乡镇基层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起来,更加密切地进行配合。但是在当前基层一线,由于乡镇政府需要负责的工作非常多,对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而且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推诿扯皮现象,这些均给高质量的非洲猪瘟防控埋下了隐患[3]。
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的基因类型非常多,病毒序列较为复杂,导致现有疫苗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防控效果。虽然国际层面先后推出了多种疫苗,但是由于高度复杂的DNA病毒与高变的基因组,导致疫苗的研发进度不能跟上非洲猪瘟防控的实际需要[4]。同时,经过大量的案例分析,非洲猪瘟在感染猪体存在一个潜伏期,尤其是一些新型的猪瘟变种,不会让生猪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出发病症状,从出现症状到最终死亡的时间大大缩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效防控的难度。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生猪等产品上的流通不断增加,每年实际进口的猪肉、种猪、猪肉类深加工产品等数量不断增多,虽然主体要以正常的贸易渠道进入到国内,但是也有少量以走私或者地下贸易等方式流入国内市场。伴随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边境地区的野猪数量持续增多,也可能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这些因素均增加了我国生猪养殖过程中感染非洲猪瘟的可能,也增加了我国防控非洲猪瘟的难度[5]。
当前,人们对于猪肉等产品的消费量会持续增加,而如何在基层防控好非洲猪瘟等疾病成为重中之重。为此,在接下来的基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需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考虑到基层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基层政府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生猪养殖户分布区域、养殖总量等,加大在基层防控上的专项资金投入,确保能够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基层防疫工作的综合性开展[6]。同时,考虑到基层防疫的特殊性,需要加大对基层防控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确保专项资金能够真正用到关键环节,避免出现截留、挪用等情况,从而保障基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能够落到实处[7]。
首先,基层乡镇要结合自身生猪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综合基层非洲猪瘟等防控基本需求,制定合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引进计划,且为了确保人才引进后能够留得住,需要配套性出台工资福利等支持性措施。结合学历、工作经历等对人才进行针对性补贴,这样才能让引进的技术人才扎根到乡村一线[8]。其次,考虑到基层一线环境的复杂性和非洲猪瘟发生情况的特殊性,基层防疫部门要定期组织一线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将各种新的防疫要求、非洲猪瘟动态变化情况等纳入其中,确保技术人员能够在非洲猪瘟防控中精准把握各种病症、问题,这样才能将上级政策措施落实与基层一线防控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9]。再次,针对基层乡村非洲猪瘟等疾病防控力量薄弱的情况,县级及以上部门可以探索到基层乡村轮岗的机制,让具有丰富经验的县市防控技术人员到基层乡村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技术、送知识、送文化活动。以山东省宁津县为例,为了缓解该地非洲猪瘟等疾病防控人才短缺的情况,德州市畜牧局等连同其他部门安排了47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宁津县开展了为期1年的驻村帮扶活动,重点落实非洲猪瘟等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市级专门技术人才的参与,不仅壮大了基层乡村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力量,而且为基层一线输送了大量的专业知识,给原有技术队伍的成长带来了极大帮助。截至目前,德州市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普及开展了这种轮换机制,对于破解基层乡镇非洲猪瘟等防控难的问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10]。最后,基层乡镇地区要加快推进兽医站等的独立性建设,注重突出其专业职能,在常态化工作开展上注重减少对兽医站等的干扰,减少非必需的硬性任务安排,确保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研究非洲猪瘟。
首先,基层畜牧、防疫、工商等部门要联合行动,加大对生猪养殖区域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上级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举措,一旦出现非洲猪瘟个例情况,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这样才能防控好非洲猪瘟,才能避免出现重大损失。其次,在对基层乡村养殖区域的非洲猪瘟防控上,需要从科学角度明确不同参与部门的权责,把权力和责任结合起来。如果出现了防控漏洞或者失职失责的情况,则需要进行问责追责,从而堵塞防控漏洞。最后,需要做好宣传工作。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宣传媒介的作用,让基层群众、养殖户认识到非洲猪瘟的危害性。建立各种形式的举报网络,方便执法监督部门及时了解、把握基层实际情况,从而营造良好的防控网络。
我国在强化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需要强化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分享各种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对于改善疫苗组成结构、拓宽疫苗防控范围有极大的作用,而且对于增强疫苗防控的时效性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在涉及猪肉产品的对外贸易等活动中,要更加严密地做好各项检查、管控工作,力争在各个隐蔽环节发现潜在的非洲猪瘟病毒,并加强对边境地区的安全管控,避免各种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野猪进入我国,最大限度地阻断非洲猪瘟的传播渠道。
在新的历史发展环境下,人民群众对猪肉等产品的消费能力显著提高,需要各个层面保障好猪肉产品等的质量安全。非洲猪瘟是一种影响非常大的传染性疾病,对现代生猪养殖产业有着非常大的危害。当前基层乡镇地区在非洲猪瘟防控上还存在着诸多薄弱之处,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整改,这样才能夯实筑牢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根基,从源头上保障猪肉等产品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