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行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3 11:55段慧玲
乡村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办学职业农村

段慧玲

(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工作,将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为农村提供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普及教育理念、优化农村教育环境,而且能针对性地培养市场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增加农村地区的收入来源,进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进程。

1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在农村地区推行的优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重视教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使农村地区不断焕发生机的根本。职业教育作为行业型、技能型、市场导向型教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职业教育可以推动乡村振兴

通过教育可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从而实现乡村振兴。贫困代际传递是指贫困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并将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的一种恶性遗传。这一理论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拉格纳·纳克斯(Ragnar Narkse)提出。贫困包括收入贫困和能力贫困两方面[1]。其中,收入贫困主要指经济水平低下、物质生活条件匮乏,而能力贫困在很大限度上取决于受教育水平,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经济水平低下直接影响家庭中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及获取教育资源的机会;反之,受教育水平低下使得家庭获取物质资本的渠道受限,导致经济水平低下。因此,从物质资本开发方面改善贫困状态仅能暂时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贫穷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切断家庭内部贫困沿袭的链条,应将扶贫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向人力资本投资开发,重视贫困人口教育和素质培养。教育扶贫应重视人力资本培养,关注贫困者本身,通过教育激发个体积极性和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增强人的内生性动力和社会生存能力[2],进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资本流动、阶层流动。

1.2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具有高度契合性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3]。

首先,职业教育的行业性、地域特色性应贴合农村地区的需求。职业教育的行业性和地域特色性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发展不同于城市,通过工业化拉动经济增长进而转向以服务业和资本市场为主的城市化发展经验,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普适性。然而,农村积攒着几千年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且各农村地区具有其显著特征,这种无法割舍的特色正是制约其发展的阻力。同时,深深植根于农民思想观念中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已无法适应社会的转型发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职业教育应在吸纳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农村地区不同的现实需要,开设符合当地发展的课程、专业,以满足农村地区的本土需求,使得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其次,职业教育具有市场导向性,对于市场具有极强的敏锐度。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不同,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市场输送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需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农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充足的后发优势。基于此,职业教育可以在剖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将农村地区的特色转化为经济效益,充分挖掘隐藏的经济潜力。将职业教育与农村地区的产业扶持相结合,通过职业教育为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平稳运行能力。同时,职业教育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社会稀缺型技能人才,使农村地区人人均有一技之长,提高农村人口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职业教育具有灵活性。职业教育的灵活性表现在职业教育的办学周期因专业可适当调整。例如,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在高等专科学校至少学习3年才可以向市场输送,而美发、烹饪等专业的学生学习6~12个月便可以就业。职业教育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其课程开设、专业设置、导师选择等方面,可以根据地域调整。例如,舞阳县香菇种植基地与职业教育学校联合培养人才,采用“师徒制”和学习班的形式,课程安排集中针对香菇种植技术,而教师仅需要熟练掌握香菇种植技术、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不需要具备很高的学历水平。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农村地区推行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一方面,夯实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础,拓宽乡村振兴的渠道。例如,支持学前教育,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将教育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等。另一方面,提升乡村教育振兴的能力,积聚乡村振兴的资源。通过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更加规范化;开展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人口的职业技能水平,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

2.1 职业教育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办学目的不明确。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与贫困地区达成战略合作目标的职业教育学校开设相关专业以后,原则上应依据农村地区的相关情况调整课程设置。但部分学校仍沿袭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思路,尤其在开通升学渠道后,盲目鼓励学生考试升学,改变了开设相关专业的初衷。其次,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市场的实际需求脱节。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市场输送劳动力,市场需求是影响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部分职业教育学校未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仅根据学校现有的设备和师资力量决定办学内容,导致出现毕业生不被市场接受、就业率低等问题。最后,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不高,无法实现农村地区因时因地因人施教。学校管理层没有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培养方案,不能形成人才供给的长效机制。

2.2 社会存在一些偏见

首先,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受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人认为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读普通高中、再读大学才是正确的出路,忽略了社会对不同技术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尤其是世代为农的农村家庭,他们认为考上一所好大学才是光耀门楣的事。而职业教育是无法选择普通高中和大学但又渴望继续求学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其次,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成绩优异的学生均会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及大学继续完成深造,而进入职业教育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动力不强、学习自觉性不高,导致后期开展教学活动时较为困难,教师的教育兴趣日渐削减,教学活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便使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找到合适的工作,不理想的就业情况也使得人们对职业院校产生较强的排斥心理。因此,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与学校生源质量偏低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共同成为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国家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扶持及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国家大力推动“三支一扶”工作,鼓励大学生参与支教,同时推动教师资格考核认定制度的完善工作,每年均会有大量考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走上教育岗位。然而,对职业教育中技能型教师的招聘却少之又少。此外,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且来源单一,学校无法解决教育环境恶劣、教育资源紧张等问题。

2.4 农村职业教育帮扶机制不健全

首先,帮扶精准度不高。部分地方政府忽略农村自身的地理条件和地域特色,迫切想摆脱职业教育的农村化,开设社会热门专业,使得当地职业教育并没有得到良好发展[4]。其次,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机制有待落实。职业教育是针对某项技能所进行的专项培训,而该项技能在社会不断变化发展中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需要建立并落实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机制,才能使农村职业教育培育出乡村精英人才。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3.1 加大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监管和办学扶持力度

当前,部分职业教育学校存在办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施设备陈旧等问题,一部分原因在于政府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关注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因此,政府应完善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制定职业教育投入政策。首先,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对实习、实训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完善学校实习、实训设施的投资政策。其次,政府部门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兼顾基建和设备,不能将设备设施采购和管理的任务完全交由学校承担。同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根据市场要求加大对职业教育学校布局的调整力度,着眼于当地乡村振兴工作中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合理规划办学点和专业,搞好骨干学校和骨干专业的建设及布局。最后,政府对职业教育学校应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实体的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是确保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这种监控既可以采取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规范、文件,提供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质量管理等措施,也可以通过教学评议、教学检查、教学水平评估、各种竞赛,并辅之相应的奖惩措施等,以保证职业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3.2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及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

首先,应控制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使职业教育生源呈现主动增加的趋势,既可以为乡村振兴稳定地输送人才,又可以使职业教育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效提升。其次,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及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相关调查显示,农村地区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在于所承受的教育经济负担太重。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资助力度,使当地农村家庭了解就读职业学校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村家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就业观,进而降低教育致贫的概率。

3.3 改革职业教育学校的师资选拔机制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着眼于农村的地域特性,但职业教育不能丧失其自身的教育特性。因此,在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中,教师应在具备一定学历水平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教育学校通过“双师制”对学生进行精心培养,“双师制”是指为职业技能学生配备两个教师:一个教师负责理论教学,教导学生在取得丰富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学会创新和发展技能;另一个教师负责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使学生形成敏锐的市场观察力。然而,目前大多数职业教育学校采取小班教学的模式,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学校也可以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逐步完善涵盖学校、教师、学生各主体和教学、实习、投入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办学标准。

3.4 健全农村职业教育扶贫机制

健全农村职业教育扶贫机制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首先,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在职业教育招生中实现“精准招生”。加强对贫困家庭的摸底调查,有针对性地给贫困家庭入读职业教育的学子在专业选择上给出合理建议。在入学后,对贫困学子建立“档案卡”,实现“精准资助”和一站式资助。从入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到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乃至于更高层次的高校,国家资助均对该贫困学子进行动态监控,助力其完成学习内容。其次,完善职后技能培训培训体系,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对于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家政府机构专门举办学习班,强化执业者的技能培训,使贫困地区不至于在脱贫后再次与社会脱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鼓励社会机构举办培训班,为该补贴机构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5]。

4 结语

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发展模式,在已全部完成脱贫摘帽工作后更好地阻止返贫现象发生,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家庭日积月累形成的落后问题。通过在农村地区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和扶持力度,转变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理念,针对性地对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学生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帮助农村人口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使其持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而实现“增收不停步”的乡村振兴效果[6]。

猜你喜欢
办学职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