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2021-12-03 11:54曹雪峰
家长 2021年25期
关键词:排队挫折家长

□曹雪峰

挫折是人生的伴侣,生活无处不挫折。家长不必费尽心机去制造挫折,只需带孩子融入真实的生活,真诚地引导孩子对待挫折就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有机会与校长、德育主任们一起探讨生命教育、家庭教育等问题。有一次,当我和几位校长、老师谈到挫折教育时,大家很热烈地围绕“挫折教育应该渗透教育还是集中教育”这一话题讨论起来。

讨论到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在学校,挫折教育应该以渗透教育为主,集中教育为辅,有利于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那么在家庭中呢?我的观点是,倾向于渗透教育。因为家庭是生活现场,是家庭教育的现场,毕竟有别于学校;而且大多数家长也不一定具备专业教师创设情境的能力,如果刻意为之,往往弄巧成拙。再者,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挫折其实就已经很丰富、多元了,家长只要把握好教育契机,完全可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必须亲自体验 家长莫要包办代替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因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而受到阻碍或干扰,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体验。所以,要进行挫折教育,前提是让孩子真切地体验到挫折感。但是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孩子还没开始体验,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插手、帮忙了。这样怎么有机会展开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呢?

比如,现在恰逢九月份,孩子们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学期。有些孩子幼升小或小升初,便进入一个全新的学校、班级;有些孩子是刚刚转学,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时孩子就自然而然地会遇到“挫折”: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到新的环境完全不适应。有些家长就心疼孩子:怎么办啊,孩子这么小,在学校一天8小时没朋友可怎么行。于是他们就去找校长找老师,想方设法把孩子与以前在幼儿园的同学或小区里熟识的朋友安排在一个班级。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明智,这样会剥夺了孩子真实地去体验孤单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与陌生的同龄人交朋友的能力。家长不妨放宽心也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去尝试,在这一系列的实践过程中,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悄悄提升了。

还有些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吃亏,比如舍不得让孩子自己排队。有一次我带孩子到北京工体的冰雪大世界玩儿,看到一些有趣的排队现象。有些家庭孩子不排队,由家长代劳,其中有一个非常另类的家庭,全家人齐上阵,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六个人为一个孩子排队,而孩子却在一边玩儿,坐享其成。一会儿爸爸大喊:“宝贝,快过来,我给你排上了!”一会儿奶奶大叫:“我的乖孙子快来哟,好不容易给你排上了!”公园里充斥着大人毫无公共空间意识的大喊大叫,孩子忙着赶场,一会儿去到爸爸排队的项目那儿,一会儿赶赴奶奶给排好的项目。可是孩子好像并不开心,因为他很忙,忙着在项目之间跑来跑去,有时候时间并不合适,这个项目玩好了,那个项目错过了。关键是他没有经历自己等待的过程,所以这些来之不易的项目他并不会珍惜。

又想起前几年暑假我带孩子去旅游,在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乐高公园、海洋世界……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排队。有些外国家庭是这样做的:大人在一旁的太阳伞下聊天喝咖啡,小孩自己去烈日下排队,大一点的哥哥姐姐还要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排队。排上了,大孩子让弟弟妹妹先玩儿,然后才是自己玩儿。

我们一些家长用心良苦,不惜出巨资让孩子去参加国外的夏令营,说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其实生活就是最好的学校,我们日常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比如排队,就是最好的耐心和素质训练。如果这些小事你都不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生活;如果生活中这些小小的规则他都遵守不了,这些小小的困难他都克服不了,那么他也不可能有什么大格局大胸怀,长大以后也不太可能干出大事业来。

生活无处不挫折 家长何必费“心机”

挫折是人生的伴侣,生活无处不挫折。家长不必费尽心机去制造挫折,只需带孩子融入真实的生活,真诚地引导孩子对待挫折就行。尤其不要刻意制造困难,甚至为了磨炼孩子而欺骗孩子。这样的骗局一旦被识破,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那可是得不偿失啊!

我就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女孩可可家“一贫如洗”,可可的爸爸妈妈一贯衣着朴素,甚至节衣缩食,在别人看来实在不入流。他们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也要求可可平时穿最便宜的衣服、鞋子,连扎辫子都不能戴头花,只能绑最便宜的头绳。可可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父母只是工薪阶层,不仅要供自己上学,还要每个月还房贷,的确很不容易,所以她从来都不对父母提物质要求。直到有一天,可可找东西时无意中在妈妈床头的抽屉最里层发现了一张巨额存折,看到存折上的天文数字,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又联想到父母平时一再渲染自己家很困难时那有点不自然的表情,就忍不住给老家的姨妈打了个电话。姨妈在可可的追问下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可可家并不贫穷,但是她爸爸妈妈为了“锻炼”孩子,为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就一直向孩子隐瞒“家底”。可可听到真相后觉得受了父母莫大的欺骗,一气之下和同学借钱买了高铁票独自跑回了老家。

生活中对孩子“装穷”的父母并不少见,可可家的案例只是比较极端而已。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怕孩子抱有“反正父母有钱,我读不读书都没关系”的依赖思想,怕孩子知道自己家境不错就不努力学习,于是对孩子谎称家里很困难,用心良苦地对孩子“装穷”“哭穷”,以为这样就能“刺激”孩子为了摆脱贫穷而努力读书,就能让孩子在“苦其心志”中提高抗挫折能力。为了圆这个谎,家长还要平时忍着,有钱不敢花,在孩子面前装出一副贫困的样子。这样的家长太假了,也太苦了。要知道,今天撒下一个谎,今后可是要用无数个谎来“圆”。要在朝夕相处的孩子面前一直“装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装着装着就会露出破绽,还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危机,甚至会影响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挫折教育不是靠费尽心机装出来的。家长如果想在消费方面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就应该对孩子坦诚相待,真实告知家中的财务状况,这是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开展有效家庭教育的前提。同时,家长还应让孩子明白,家里无论多富有,这些钱都是家长凭自己的辛勤劳动挣来的,现在的“家底”与孩子的将来其实毫无关系。孩子因为还没有经济能力,所以消费要适度,还要为家庭着想,考虑父母的劳动和感受。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要求家长都要满足。只有合理要求家长才会适当满足。不要怕让孩子伤心或不舒服,家长合理的“有求不应”就是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开始。在这样的情绪体验里,孩子慢慢就学会了反思和感恩,也就慢慢得到了挫折体验。

猜你喜欢
排队挫折家长
Holism in Education
怎样排队
挫折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家长请吃药Ⅱ
终身不遇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