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学习效率的顿悟策略探究

2021-12-03 11:15:23陈华东
关键词:原型学习者个体

赵 杨,孙 通,陈华东,梁 丹

(福建医科大学 体育教学研究部,福建 福州 350122 )

运动技能学习是指人们通过练习对技能性动作的掌握过程,它决定着完成动作的质量。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及影响学习过程的各种变量[1]。在过去几十年中,运动技能学习的研究从早期的运动学、行为学的探索,逐渐扩展到教育学、心理学、认知及神经心理学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运动技能学习效率的研究,认为运动技能学习研究不应局限于解释技能学习的过程,其学习效率的探索也十分必要。因为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个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共同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运动技能学习效率的研究在对传统的反馈学习模型、内隐学习模型和练习率学习模型等进行探讨外,应用新理论的学习模型研究也逐渐兴起。笔者尝试以“顿悟”为研究视角,探索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率的顿悟学习策略,以期为大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为体育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一、运动技能学习的“顿悟”现象

“顿悟”最早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柯勒在1917年提出,其经典的黑猩猩实验发现,动物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按“突变”的方式进行。基于此,柯勒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顿悟学说。“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突然获得问题答案时的心理现象[2]。就运动技能学习而言,练习者常表现出反复尝试而不得其要领的情境。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练习者突然领悟了其动作要点,完成动作时表现出从“不会”到“会”的质性转变,最后从学习困境中解脱出来[3]。

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是通过“练习—纠正—再练习”的过程而逐渐形成运动技能,这种技能的习得建立在大量不断练习的基础上,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是一种“渐变”过程。与此同时,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技能学习的“突变”过程,一些思维活跃、打破常规的学生在面对技能学习困境时会突然开窍,快速掌握技能技巧,这就是运动技能学习的顿悟。“顿悟”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分析其本质和规律特征,对运动技能的习得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顿悟一般发生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联结阶段,此阶段动作表现要求更加准确、连贯和稳定,学习者通过前期认知阶段的学习,对动作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练习经验,当学习者希望完全掌握技术动作但无法实现时,个体会产生解除内在抑制的冲动,产生顿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技能技巧,而且更加稳定。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顿悟的发生是一种突然开窍的深刻体验,常常伴有类似“啊哈”的积极情绪情感,学习者的本体感觉和实践操作高度协调,技能掌握一蹴而成。Kershaw等通过3个“9点问题”,发现解决问题所需的关键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面对困境时顿悟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是十分高效的[4]。国内学者吕慧青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经常发生顿悟的被试能够较好地利用学习能力资源,在主观努力方面也更优秀,学习成绩要明显优于无顿悟的被试。同时,顿悟发生率越高,学习效率也越高[3]。运动技能技术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者可以将某一项运动中学习到的技术成功地迁移到另一项技术的学习,促进技能学习实现跳跃式发展,而这种迁移能力的根源在于顿悟,技能迁移实际上是顿悟关系的转移[5]。运动技能的顿悟一旦发生,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将会反复出现,并进一步促进后续技能的掌握,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教授技能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顿悟,学生一旦顿悟,技能学习就事半功倍。

二、顿悟的认知神经机制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们开始运用脑电图技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等来观察机体在顿悟时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而探索解释顿悟学习的效率。罗劲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精确记录了顿悟的过程,新异而有效的联系形成依赖于海马体, 问题表征方式的有效转换依赖于楔叶和楔前叶组成的一个“非语言”的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网络, 而扣带前回与左腹侧额叶主要负责思维定势的打破与转移[2]。Gilbert等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顿悟主要激活了大脑的右腹外侧前额叶、左背外侧前额叶、左额中回和左额极等区域,尤其以右腹外侧前额叶为关键[6]。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区域跟表征转换密切相关[7]。Anderson等通过远程联想任务和词干补笔2项研究发现,在顿悟发生过程中外侧下前额叶和扣带前回探索了不同的活动模式。在顿悟发生前,外侧下前额叶和扣带前回激活程度相当,但在顿悟发生后, 前额叶的激活程度要明显低于扣带前回。该模型将外侧下前额叶中的活动解释为对问题的检索操作,扣带前回则反映了问题解决的目标设置[8]。Luo 等人的研究则揭示了海马体与颞上回是顿悟中经常被观察到的典型激活区,同时广泛的大脑皮层也参与了顿悟的发生[9]。顿悟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是以“突变”的方式完成问题的解决。以往关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顿悟并非大脑某个单一区域被激活而控制完成整个过程。相反,顿悟脑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与功能系统,是由众多功能相关但结构各异的神经功能区形成的人脑功能网络或连接组[10]。

通过梳理顿悟认知神经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主流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来观察顿悟发生时相关脑区的活动情况。现有研究已经发现个体顿悟时大脑相对应区域的激活程度及发生过程[6-10],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刺激、训练大脑的对应区域来促进个体顿悟的发生,进而提高技能学习的成绩和效率。

三、顿悟学习理论与学习效率

顿悟学习理论又叫直觉性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重要理论。目前,关于顿悟的心理学理论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表征转换理论、进程监控理论和原型激活理论。

(一)表征转换理论

表征转换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Kaplan和Simon提出,该理论认为顿悟的解决问题是通过表征转换达成的。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依据问题自身线索对问题进行表征,当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时,就需要突破先前对问题的表征,在元水平空间领悟到正确的表征,继而成功解决问题[11]。Knoblich等也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打破僵局,研究者假设通过改变问题表征打破僵局,并描述了表征改变的两种假设机制,解除限制和组块分解。结果与预测一致,即在解决问题时,个体普遍需要超越过去的表征[12]。

基于表征转换理论,通过顿悟解决问题取决于表征转变,学习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面对困境时能否尽早走出错误的初始表征,快速、有效地领悟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表征。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获得技术动作正确的表征是实现顿悟学习的关键。然而,学习者要想获得正确的表征,必须进入“元水平空间”进行表征搜索,从学习率的角度来看,就是推动练习者从“错误空间”向“元水平空间”转变,在实际学习中教师可利用启发、提示等手段促进这一进程。

(二)进程监控理论

Ormerod和Chronicle作为进程监控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与表征转换理论截然不同的理念,他们试图用“手段-目的”分析法来阐释顿悟的认知过程。进程监控理论认为,个体在解决问题时是预期策略与目标状态的动态调整,同时个体会确定某种预设标准实时监控预期策略有效性,当预期策略与预设标准相背离时,个体就会产生一种内在动力,解除抑制,寻找新的解决策略直至到达目标状态[11]。爬山法就是对进程监控学说的经典解释,即在爬山的过程中在与先前的预设标准不符的情况下,果断放弃先前策略,寻找成功策略进而到达终点。Thomas等人运用“八枚硬币问题”发现顿悟的解决问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该实验结果表明,学习的效率与操作硬币的选择次数相关,当选择次数越多时,总体解决率越低[13]。

基于进程监控理论,顿悟表现为错误策略到成功策略的转变,学习效率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如何尽早发现预期策略与预设标准之间的差异,尽快找到解决策略。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发现先前采取的学习策略无法令其掌握相关的动作技能,学习者就会产生解除抑制的内在动力,不断寻找匹配预设标准的新策略,进而达成最终目标。与表征转换不同的是,进程监控理论是基于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顿悟,而表征转换则是大脑认知产生的结果。

(三)原型激活理论

表征转换理论、进程监控理论诠释了顿悟的本质及其研究意义,但未能解决个体在突破错误的定式后如何找到正确处理方式的问题,原型激活理论则给出了答案。原型激活理论认为在解决顿悟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在大脑中激活恰当的“原型”及其所包含的“启发信息”,那么顿悟就能够发生。这里所谓的“原型”,是指头脑中的对外界事物的主观认知或表征,即能对目前的顿悟问题解决起到启发作用的认知事件,而“原型”中具有决定性和指导性的“启发信息”是解决当前顿悟问题的关键[11]。

基于原型激活理论,顿悟的发生是正确激活解决问题的“原型”,学习效率的提升依赖“原型”中具有关键性“启发信息”的有效提取,个体顿悟能力的差异其实就是激活关键性“启发信息”的能力差异。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顿悟是基于对动作技能认知的激活,高效的顿悟取决于“动作技术原型”中的“启发信息”的提取。由于“动作技术原型”所涵盖的信息很多,并不是所有的信息对顿悟的技能学习都具有启发作用,而只有决定性、高质量的“启发信息”才是顿悟的关键,高质量“启发信息”的正确激活能够使个体在元水平空间中的搜索效率大大提高,进而快速掌握技巧[14]。

四、运动技能学习效率的顿悟策略

(一)加强运动技能理论知识学习

虽然运动技能学习主要靠技能的不断实践和练习而习得,但技能实践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指导,理论知识是技能实践活动的认识和升华。个体技能学习的顿悟取决于大脑对于“原型”的激活,“原型”是对技能动作的认知和表征,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有助于正确“原型”的提取,是个体顿悟“原型”启发的信息基础,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可以利用体育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来获得关键的“启发信息”,促进顿悟的发生。例如,在网球的平击发球教学过程中,由于技术难度较高,大部分学生在长期大量的练习下仍然无法正确掌握其动作技巧,此时不应一味加大练习量,教师可通过视频资料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地观察平击发球的每一个细节,同时,让学生学习动作的解剖学原理,了解整个动作的发力过程。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补充,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形成动作的具体表象,对于技能的顿悟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应用对于启发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元认知是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过程的再认知能力[15]。元认知水平高的学生善于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能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能够适时调整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元认知水平高能够有效激活个体大脑中正确的“原型”,对提取更加准确的关键信息和产生顿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重视技能学习经验积累

褚建勋等认为通过观察模仿、实践体验等方式可以加速学习的顿悟跃迁[16]。顿悟学习虽然是以“突变”的方式发生的,但却不能忽视先前技能学习的经验累积,长期技能学习经验累积是提升顿悟的有效方法。Wulf等研究表明,通过观察他人的实践有助于提升动作技能学习的效果,并且观察实践与身体练习相结合的动作技能学习模式效果更好[17]。长期科学的练习是学习者技能习得的必然要求,大量的经验累积有助于学习者突破工作记忆容量和顺序处理的限制,促进顿悟的表征转换,且大量针对性的训练会导致身体为了适应技能习得而产生身体上的变化。学习经验积累可以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先前经验的积累主要来自理论学习和观察实践,而长期的经验积累离不开个体的主观努力。

(三)营造良好的顿悟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基础,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很多,但起主导性作用的还是教师,教师要全程监控学生技能学习的过程,特别是要刻意营造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顿悟的课堂气氛。例如,教师要耐心细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科学运用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与运动技能的习得密切相关。为了使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尽早顿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外显学习法,虽然内隐学习也能够激活“原型”,但外显学习不仅能够激活“原型”,而且更容易在“原型”激活后激活其所隐含的“启发信息”,促进顿悟的发生[18]。另外,反馈学习与顿悟也密切相关[3]。反馈不仅是信息的交流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关键信息的提取转化,能够积极反馈的个体往往具有更高的认知能力[19]。运动技能学习一旦顿悟,学习者会快速地掌握技能技巧,同时还会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显著提升学习者的成就感,此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客观的、积极的反馈。合理的反馈不仅会加深学习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促进学生后续技能的学习,并且可以促进下一次的顿悟发生。另外,依据运动技能学习效率的顿悟解释模型,反馈不仅能够促进动作技能学习的表征转换,而且能为原型启发和关键信息的提取创造条件,进而更加高效地激发顿悟,提高学习效率[8]。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在技能教学中应增加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表象训练法等注重学生思考的教学法的应用以激发顿悟。另外,教师还可利用视频录像、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仔细的回放分析,有助于对正确技术动作的表征转换,并促进顿悟的发生。

(五)教师要加强自身业务修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自身业务水平对学生的成绩起着关键作用。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独具慧眼”,当学生顿悟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反馈,促进其技能的习得。同时,由于个体顿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应当保持耐心。而教师所具备的这些能力都离不开扎实的技术技能和理论基础,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和理论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运动技能学习的效率问题。

顿悟作为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运动技能的习得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顿悟理论,个体运动技能的习得主要通过对技能的“表征转换”或学习策略的“进程监控”来实现。同时,“原型”启发及其关键性“启发信息”的提取也不可或缺。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顿悟发生率与学习效率呈正比例关系[3]。因此,体育工作者应当从多方面进行思考,采用科学的策略增加顿悟的发生,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运动技能掌握。

猜你喜欢
原型学习者个体
包裹的一切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42
原型理论分析“门”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08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