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建设九年制学校 冯大元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将这些物理现象进行整理、设计,能够形成丰富的物理教学素材,充实物理课程知识。基于此,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回归生活,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结合学生日常常见的现象呈现物理知识,列举生活中的相关案例,作为学生学习、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支撑。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为物理知识的运用奠定基础。
例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历,为学生展现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夏天,游泳的人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吹过,甚至会冷得打战;而坐在岸边未下水的人却觉得很热,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制造金属工具时,为增加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入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声,并在水面上冒出“白汽”,你能尝试解释一下为什么吗?秋天,草木、石块上会出现许多露珠,这些露珠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对这些生活化的情境十分熟悉,教师抓住其中的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思路从生活中延伸到物理探究的层面,启发学生根据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进行思考、总结和归纳,并初步认识汽化和液化这两种现象。
这样的教学导入将生活案例融入物理学习,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进行迁移,并从物理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进而抽象地理解了物理知识,为学生探究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做好了铺垫。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通过体验的方式发现知识、总结知识、进而运用知识构建更加美好的生活。从这一过程中我们获得关于生活化教学的启示,即引导学生经历生活、体验生活,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深入探究与思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结合物理探究目标,设计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关注、经历、体验,并总结物理知识。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引导学生理解声音产生的方式,设计了如下探究性实验:(1)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橡皮筋绷在硬纸盒上,用两支铅笔插入垫起橡皮筋,使橡皮筋悬空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发生的情况;(2)教师要求学生边说话边轻按喉头,并说出自己的感觉;(3)教师演示音叉实验,并在敲击音叉后,将一张薄纸片放在音叉上,要求学生观察音叉从发出声音到停止发音后,纸片的变化。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现象时,教师设计探究性实验:将一个玻璃钟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听到电铃声;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一听电铃声,并描述其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经历物理现象的探究和分析,并在思考、讨论中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这样的教学方法契合了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利于学生在体验参与中参与物理知识探索与生成的全过程,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也要结合一些生活案例,深化学生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心里抹去对待物理的陌生感,并且通过一些教学方法的引导,激发起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热情与兴趣。教师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结合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案例,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牛顿运动定理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引入一个惯性的概念。比如说惯性这个物理概念,学生就无法从字面上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引入一个具体的实际情境,比如说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当你们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如果公交车在正常运行时,司机踩一脚刹车,你们的身体运动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时候学生就可以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境产生联想,这样学生就能够综合起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思考这一物理概念。然后当教师对这一定理再进行具体的阐述和解释,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和教师的讲述,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对物理知识产生理解与认识。再例如学生在学习热和能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夏天在经过学校食堂的时候,会不会闻到饭菜的味道?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饭菜的味道会飘散得如此远?通过创设这个生活情境提问,让学生自行思考,并且回答教师所提问的问题。然后教师再讲解有关于热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知识相联系起来,并且意识到物理知识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案例,学生就能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的知识,并且学生还能以所掌握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从而起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将物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基于此,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物理实验活动,为学生安排生活化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物理知识,体会物理知识的价值,进而提升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为了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就必须在物理实践活动方面着重入手。教师在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要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物理知识,能够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并且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物理实践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实践中去。
例如,在学习了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等相关知识后,教师为学生设计实践性任务:排除“家庭电路”系统漏电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回归生活,对活动探究所需要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并着重解决家庭电路漏电的实际问题,并针对改善家庭电路提出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方案;教师针对学生给出的方案,进行多元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电学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物理的意识,也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主动引入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构建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的参与体验;组织物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指导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并在了解知识、参与实践中提升物理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