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二十中学 严萍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别注重通过实验手段获取化学知识与能力,而实验过程若缺失学生的参与,只是由教师进行演示甚至纯粹的理论宣讲,则初中化学课堂在很大程度上会失去本应具有的灵气与活力,自然也难以保证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并利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为此,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经验及相关学者对学生参与度的研究,立足本地具体的学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提升进行了如下的策略性分析或建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学情的把握应该建立在真实数据的基础上。为此,笔者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同事间的交流分享以及必要的问卷调查,就本校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情况进行了了解和掌握。通过整理分析,表现如下:一是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情感投入和参与普遍不理想,尽管化学教学中有学生的参与行为,但这种参与往往是被动的,如教师的课堂提问、实验小组的任务划分等,普遍缺乏由学生求知欲望或兴趣引起的主动参与,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而只偏重于化学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二是缺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经常是按部就班进行,如实验教学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完全按照实验步骤要求进行程序化的操作,很少有创新性的想法和行为,即使部分学生有一些创新或富有个性的意见,也往往不能引起教师必要的重视。若长此以往,必然会挫伤初中生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也不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相应的化学问题,自然也难以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三是以讲授为主的化学课堂导致学生难有机会和时间进行充分参与。新课程中倡导学习应该自主、合作、探究,在一线教学中大多数化学教师也在比较积极地进行该方面的尝试,不过这种尝试的深度和广度并不尽人意。上述情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在日常初中化学教学中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在调查中我们认识到,学生参与度不理想的原因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教师层面来看,一方面部分化学教师主观上很少意识到教学需要师生的双向互动,未能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时候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授课,不注重研究学情或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另一方面从客观上来说,初中阶段化学学科授课时间有限,如笔者所在地区是初三学校才开始安排化学学科的学习任务,且同样需要与其他科目一样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应试和成绩的压力,加上课时量的欠缺使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有深度的分享和讨论等活动。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也与某些化学教师缺乏一定的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大多数教师更多地关注教材的课时进度,不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生活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热情。二是从学生层面来说,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时间相对较少,尽管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很多化学现象,但相对而言由于缺乏较为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又欠缺化学学习方法。因此学生对化学缺少全面客观的认知,学生的化学基础普遍薄弱,尤其是对部分成绩较为普通的班级而言,教师即使愿意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活动参与,也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参与效果,且绝大多数学生也未能很好地意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不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则极容易使大多数初中生的化学学习过分地依赖教师,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就会非常困难。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为促进学生的化学参与,化学教师在授课之初,需要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这种交流既是为了更加全面且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各种困惑,逐步消除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陌生感和恐慌感,也是为了融洽师生间的关系,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融洽地实现师生彼此间的互动,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化学教与学的合力,引导学生尽快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化学学科学习中。
学科学习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对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参与度的提升上,同样需要我们重视挖掘课程资源的作用,尤其是作为基础性资源的教材。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注重立足化学教材,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和长足进步都是至关重要的,初中化学的学习亦如此。尤其考虑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才刚刚开始系统地接触和学习化学,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这也是学生进行课堂参与的基础。若失去或者不注重化学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运用,学生的参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学生愿意参与,也可能是低效的。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对化学概念、原理等的认知和掌握,如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配平等,掌握这些基础性的化学知识,既能有效提升学生在日常化学学习中参与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有助于其能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
化学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如人类的社会和发展、资源的开发、环境的保护、医疗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尽可能搜集学生熟知的各种化学素材并进行整理,以形成授课资源,拉近化学教材中各种知识与学生认知间的距离,逐步消除学生心中对化学的陌生感和对化学学习的抵触甚至恐惧心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参与至平时的化学学习中。如为了引出元素的相关内容,笔者就曾展示了部分现实生活中人体由于缺乏某些元素而引发疾病的图片,如缺铜导致的面色苍白、头发枯黄;缺钙引发的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缺锌造成的胃口不好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出现此类疾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既加深了学生对元素内容的了解,也理解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总之,作为一线初中化学教师,应立足学情,找出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多层面注重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并以参与度的提升为契机,逐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和质量,帮助学生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