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

2021-12-03 08:20:09达合塔才让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肉用人均收入牧区

达合塔才让

(甘肃省碌曲县草原工作站 747200)

结合当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效果分析,虽然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并带动各领域注重草原生态保护,但整体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标准,主要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包括牧民自身保护意识与能力。在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开展环节中也需牧民们积极参与,充分意识到草原生态系统对自身生活、经济的影响,明确草原生态保护目标与内容,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加大保护力度,扩大草原占地面积,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

1 草原生态保护现状

我国天然草原资源占国土总面积42.7%,在国内生态植被系统中占63%,具有的功能较多,如气候调节功能、防风固沙功能等,突出草原生态重要性。但随着各领域的创新发展,各领域对草原资源需求量持续增加,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求,选择不正当、不规范的手段“过度”开采、利用,使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降低草地生产力、承载力[1]。对此情况,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2000 年引起重视,并积极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以“天然草原退牧还草”为工作核心,实施京津风沙源草地治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等项目,并取得了良好成效。2011 年政府又正式确定每年下拨134 亿元帮助牧民解决生活问题、经济问题,也对牧区草原植被局部进行量化改善。

虽然建立了草原补偿机制,并实施在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中,但依然有部分地区因资金不足困扰,使后续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无法跟随创新发展步伐,严重影响牧民生计。

如内蒙古经济落后县(区),所落实的禁牧补贴标准偏低,相关部门对补贴政策的实施及标准制定,未针对内蒙古经济落后县(区) 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制定,牧民们在牧畜饲料不充足方面遇到难题,又没有过度的经济购买饲料,只能“偷偷”放牧,导致草原上部分区域的植被被破坏,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质量难保证,整体治理效果不佳,无法有效改善草原生态系统。

2 牧民持续增收困难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牧区牧民的人均收入高于农区人均收入。但在禁牧措施实施后,此情况出现较大变化。2008 年全国农区人均收入4762 元,而牧区牧民人均收入4063 元。从2000 年开始,持续8 年发展时间,甘肃省农区人均收入增长90.7%,而牧区牧民人均收入仅增长71.2%,导致牧区人均支配收入、牧区增速发展等远低于农区。虽然在2017 年我国政府部门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使内蒙古、甘肃、西等省区牧民年均收入破万元,但牧民们真正享受到的补贴政策无法满足牧民实际需求,未彻底、有效地解决牧民持续增收难问题。

此外,牧民赖以生存的畜牧业作缺乏基础保障,受各项因素影响,在谋生手段方面能力不足,整体劳动力水平下降,而物价上涨,牧畜饲料购买、畜牧业生产等费用的支出随之增加,对牧区生态文明建设造成阻碍。

3 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建议

3.1 协调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关系,完善补偿机制

无论是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还是解决牧民持续增收难问题均需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发挥出自身职能与义务,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牧民良好生活。首先,需对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关系相应探究,明确各项工作开展核心与目标,避免盲目开展,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等。其次,依据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关系,制定完善的补偿机制,要求政府部门组建专业化工作小组,由专业化工作小组积极参与到草原牧民生活中,既能真是掌握草原生态情况与牧民实际生活,又能为补偿机制制定与完善提供重要依据,确保补偿机制的科学性、合理性[2]。最后,对补偿机制全面性落实,在草原生态保护、牧民持续增收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基础保障,逐渐改善草原生态质量,成为解决牧民持续增收难主要措施,优化草原牧场结构,提升牧区综合水平。

如在经济落后县(区) 加大对补偿机制实施力度,能对基础设施完善,提高牲畜出栏率,控制牧民放养数量,也属于对草原生态的合理保护,使牧民生存与草原生态系统共同发展。

此外,补偿机制内容要全面,包括草畜平衡与禁牧补助标准,影响牧民基本生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降低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难度;调整农区政策实施方式,共建牧区生态文明,从而促进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一体化发展。

3.2 遵循“因地制宜”保护原则,大力发展肉用型牲富产业

遵循“因地制宜”保护原则有助于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内容,逐渐打造成完整的产业链,突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经济效应[3]。同时还可在保护过程中对当地优越的自然优势、物质资源等合理化应用,大力发展肉用型牲富产业。

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发展,肉用型牛羊具备良好的基础,以集约化草畜发展为前提,减少非肉用型、非生存性牲畜数量,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肉用型牲富产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与发展机遇。再加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均提供便利条件,稳定肉用型牲富产业在市场中的发展优势,随着肉用型牲富产业不断发展,形成成熟的产业体系,促进牧区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突出肉用型牲富产业大力发展重要性。

3.3 推广现代化科学技术,打造当地支柱产业

积极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工作,核心目的是促进牧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使我国牧区能向“科教兴牧”之路创新发展[4]。基于此情况下,还需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合理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我国政府部门大力推广下扩大现代化科学技术应用范围,应用高新技术,促进畜牧业生产与发展。如草原围栏、快速育肥、冻配改良等。

此外,还能依据当地实况,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开发畜牧业品种资源、草料,解决牧民养殖难题,不再单纯依靠草原获取养殖饲料,确保牧区生态与牧民持续增收协调发展。

4 结语

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持续增收存在密切关系,无论开展哪项工作,均考虑两者之间的独立性、相互影响性。并且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也是为了解决牧民持续增收难问题;通过对牧民持续增收难问题合理化解决,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破坏程度,有完善补偿机制,遵循“因地制宜”保护原则,大力发展肉用型牲富产业,从而确保草原生态系统平衡性、稳定性。

猜你喜欢
肉用人均收入牧区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9:00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4:38
现代化养殖场肉用牛饲养管理要点解析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高寒阴湿牧区羊痘病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1
季节和体重对肉用绵羊超数排卵的影响
肉用仔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
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 16: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