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陈金兰
从教以来,笔者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大部分教师都喜欢表现好的学生,但是每个班都会有让教师头痛的“特殊学生”。有的学生不爱学数学,课堂上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爱玩手机,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考试不及格;有的学生积极思考,爱思考难题,却不遵守纪律,经常调皮捣蛋;有的学生因为生理或心理疾病,如自闭症、多动症等,或沉默寡言,无法与别人沟通交流,没办法很好地学习数学……对待这些“特殊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应该把“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他们。本文以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陈×为例,谈一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
原生家庭与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每个“特殊学生”,我们应该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特殊学生”可能是单亲,父母离异,或者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者是父母管教方式不合适,等等。从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特殊学生”形成的原因,能帮助我们做到对症下药。
笔者几年前教一年级时有一个学生陈×,长得白白净净的,但是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到胆怯,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而且不合群,总是自己一个人,看了就让人不忍心责备。后来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发现他对教学内容大部分能够理解,但是要让他说出来,不能说完整,写就更糟糕了,全班学生练习都写完了,他却一个字都没写。虽然一直在提醒他“快点写下去”,但他就是不愿意动笔写,只是用无辜的眼神看着你。怎么办呢?到学生家中家访,只见到了孩子的爷爷,孩子的爷爷刚开始支支吾吾,似乎另有隐情。经过真诚沟通,爷爷才告知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出生后几个月就外出打工,经常几年才回家一次,孩子平时由爷爷一人照顾,爷爷忙于生计经常将孩子锁在家里,与他人较少交流,已被医院检测出轻微的自闭症,爷爷认为孩子在学校不闯祸就可以了。从家长那儿了解了陈×小朋友的情况后,笔者便针对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方案,先从简单的计算题入手,再到解决问题,逐层提高。
大部分小学生活动的场所局限于学校和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助力。我们可以通过打电话、微信留言、家访等方式,和“特殊学生”家长多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家校教育形成一致目标。
笔者在了解到陈×同学的情况后,心想:“糟糕,该不会家长想放弃不管了吧!”教师最怕学生学习有困难,家长又不管不顾的。笔者便严肃地对他爷爷说:“孩子有困难不等于就可以不管了,陈×更需要关心。小学是给孩子打基础的阶段,要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始。”没想到笔者这样一说,家长如释重负地笑了出来,说:“老师,我听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我原来还担心,我孙子这种情况,老师会不愿意管。”原来,这位家长一直担心孩子会因为其特殊情况被教师放弃。笔者当即说道:“你放心,我们对孩子都一视同仁。陈×刚开始可能不适应学校生活,但是我们会更关心他。”家长一听,高兴地说:“谢谢老师,老师放心,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会配合各项工作,争取孩子取得更大进步。”有了家长的配合,学校教育才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再特殊的学生也有他闪光的地方。教师不能用相同的眼光看待所有学生,这要求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特殊学生”真善美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特殊学生”的优点,让他们获得信心与勇气,比如通过观察发现,陈×同学虽然数学学习接受能力比较弱,但是对画画非常感兴趣,也非常有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画的人物、动物、风景都非常有特色,给大家传递了各种与众不同的意境。笔者经常把他的画展示给其他学生看,并把他的作品拿去参赛,还获得了大奖。在大家的赞扬声中,他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这时,笔者抓住机会,鼓励他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的团体活动,和同学多交流。
对待学生,只是欣赏远远不够,之所以说是“特殊学生”,就是因为他们有着薄弱的地方。因此,教师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给他们必要的帮助和充足的时间让其不断进步。比如说,陈×同学性格内向,与同学有矛盾,数学题不会做,没有想方法,光生闷气,不懂得寻求交流与帮助。笔者发现后,等他心平气和时与他分析讨论,探讨对策,用讲故事、举例子的形式教给他学习方法,并不时在课后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陈×同学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每一个“特殊学生”都有他们不同的特点,教师需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即时捕捉,即时表扬,促进他们建立自信,不断成长。
“特殊学生”由于被批评较多,往往对教师有防备或抵触心理。因此我们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沟通交流时注意做到不刻意,做到“润物细无声”,可以通过和学生拉拉家常、一起散步聊天、一起运动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真诚、以心换心,注意采取鼓励、宽容的态度让学生对我们产生信任感,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因为陈×的特殊情况,笔者对陈×特别关心。首先将陈×调到第一桌,以便于及时了解其学习情况,家长配合监督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到学校后,笔者及时表扬陈×的数学作业完成得非常好。课堂上,表扬陈×坐得非常端正,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比如计算题等让他回答。他一举手就让他起来说一说,说得不连贯时,让小朋友帮着一起说。由于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扬陈×,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从原来上数学课无精打采,变成上数学课时能积极举手发言。课余时间,笔者会用手搭住陈×的肩膀,和他说知心话,一开始他不习惯,会躲开我的手,只是小声地回答笔者的问题。慢慢地,他会主动拉着笔者的手,主动和笔者说一些小秘密。
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要注意给“特殊学生”布置分层数学练习。刚开始,笔者单独给陈×同学布置了一些比较基础的数学题,比如计算题、简单的应用题等,基础数学题完成得比较好时,逐步提高难度,从而提高他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一开始,他的数学课堂作业总是不能及时完成,笔者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回家慢慢完成,第二天再单独批改和辅导。慢慢地,他在课堂上完成的数学作业越来越多,被表扬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从他的眼里流露出的更多是喜悦和对老师同学的喜爱,他变得爱和小朋友一起玩了,陈×同学也变得越来越有自信。
笔者发现,班上一些表现好的学生会歧视“特殊学生”,“特殊学生”会感觉自己被孤立,产生敌对情绪,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营造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让表现好的学生帮助“特殊学生”,让全班学生在爱的环境中共同进步。笔者安排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和陈×同桌,并私底下做好这个女孩的工作,让女孩平时多帮助陈×。笔者让班级其他小朋友多主动找他玩,不嘲笑他、冷落他,创造各种机会,引导陈×平时多和小朋友交流。慢慢地,他不再孤零零地一个人发呆,而是和同学玩成了一片。
这中间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段时间,陈×连着几个早上不知道为何没来学校,对这样特殊的学生该怎么办呢?首先调查原因,再定对策。最终,笔者发现他都是因为一些小事而不来学校,比如黑板擦不见了等。笔者便利用课后时间单独找到他,先表扬他进步越来越大,再让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说出自己的顾虑,最后严肃地告诉他每天都要来学校,有什么事可以和老师说,没来学校很多知识就学不到了。他在一旁认真地听着,两眼发出异样的光彩,一边点头一边回答道:“好。”从那以后,陈×不来上学的情况再也没发生过。当然,一个孩子的变化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快,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我们以极大的耐心去浇灌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幼苗。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特殊学生”,我们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温暖,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开创“特殊学生”教育工作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