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协作推进教师团队建设的校本实践

2021-12-03 06:06李春霞
江苏教育 2021年57期
关键词:师徒研讨同伴

李春霞

大雁在迁徙的时候呈“V”字形列队,这样可以减少飞行阻力,按这种队形飞翔的雁能比单独飞行的雁多飞12%的距离,这就是团队协作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中,协作更是高效完成复杂工作的基础。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师徒”“教研”“学习”等同伴协作机制,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开放周”——师徒同伴的帮扶式成长

(一)师徒结对共成长

近几年,学校办学规模扩大,逐步形成了由东区、西区、本部三个校区构成的,拥有158个教学班、近7000 名学生、300 多名教师的集团校。如今,由于一大批“60 后”老教师陆续面临退休、不在编教师相继考编离岗等诸多原因,引进新教师成为学校每年暑期的常规工作之一。新进校的青年教师逐年增多,这些青年教师因从教时间短、经验不足、教研能力薄弱,对新环境还不太适应,工作中很容易感到困惑无助。这个时候,他们非常需要一位成熟温暖的老教师引导他们走出困惑,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老教师的经验与资源,淮阴实验小学每年9 月底会举行一次“青蓝工程表彰大会暨拜师仪式”,表彰往届优秀师徒,同时为新一届师徒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

我们会在9 月初开始进行“师徒结对意向”的调查工作,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让新老教师自主结对形成师徒同伴。有了老教师的引路,年轻教师很快在新环境中找到了归属感,也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有了年轻徒弟不时在身旁讨教,老教师也重新焕发了教学的热情,一种被需要的感觉也让他们产生了更强的责任心。

(二)同课异构深研讨

学校在拜师结对并签订协议书之后,开始了每月一次的“青蓝工程开放周”活动。“开放周”定在每月10 日所在的那一周,要求师徒在这一周进行“同课异构”活动,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师徒共同协商确定。学校教科室通常提前一周发布活动通知,教科室汇总方案后在微信群中公布所有师徒的活动日期、地点和上课内容,向全校开放师徒课堂。有时候,一位优秀老教师的课堂会吸引许多年轻教师结伴一起去听课,充分发挥了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有的年轻教师还创造性地把“青蓝工程”师徒“传帮带”的发展模式应用到了所带的班级,让优秀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学困生”遇到问题时请教“小师傅”,“小师傅”定期检查“徒弟”的作业。“青蓝工程开放周”活动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大教研”——学科同伴的研讨式成长

(一)让同行走到一起来

每一天,教室里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的情况,教师要面对种种新出现的事情,这对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教研活动让教师打破了物理空间上的隔阂,走到一起、坐在一起面对面地交流各自遇到的问题。

学校每个星期都安排了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我们按学科安排教研日程,周二开展数学教研、周三开展语文教研、周四开展常识和英语教研,要求所有教师都参与,在观摩他人的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升教学能力。

(二)让同伴范围最大化

学校每个学期会举行几次“大教研”活动。“大教研”活动不再局限于一个校区、一个教研组的教师,而是包括整个集团校乃至整个地区的教师,有我们结对帮扶的乡镇联盟校教师代表,还有与我们友好合作的市直学校的优秀教师代表,现场有上百名教师一起参与听课研讨。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有锻炼的机会,“大教研”活动和平时的教研活动一样,每天的活动按年级分多个场地同时进行,上午3 节课为听课时间,下午为研讨时间。一周之内,会有几十位教师展示研讨课。

“大教研”活动让更多的教师成为教研同伴,让不同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在同一个场域发生碰撞,产生新思想的火花;“大教研”活动让教师得以观摩异校同行的课,聆听异校同行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的阐释;“大教研”活动也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提出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疑惑,和同行分享自己对教学的深度思考。

(三)让课堂研讨更深入

为了深入开展“大教研”活动,学校教务处在每一次活动前都提前做好计划、方案,定好主题。从2020 年开始,学校的“大教研”活动还和教育部提出的“三个课堂”应用有机结合了起来。学校每周利用网络平台与乡镇薄弱地区共享优质课堂,通过在线直播进行实时互动。目前,淮安市淮阴区多所乡镇学校的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得和我校学生一起上课的机会。“大教研”活动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让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共享优质课,也让整个地区的教师通过这节课走到一起,成为教研伙伴。

国家督学成尚荣老师说:“公开课表达了一种开放的心态,表达了一种研究的需求,表达了一种交流的姿态。名师就是在公开课的洗礼中成熟起来、成长起来。”对于教师同伴来说,不仅用心上课的教师会在公开课中成长起来,用心听课的教师也会在观摩研讨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

三、“学习坊”——学习同伴的分享式成长

(一)以读书促成长

教师是教学生学习的人,更应该率先垂范,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然而,现实中很多教师会感到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学习。我们深知,专业成长能够让教师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实际效率。因此,教师越是感到忙碌,越是需要专业学习。淮阴实验小学的领导团队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把读书学习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

学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激励措施促进教师读书,要求教师坚持每月读一本书,每月在学校钉钉读书群分享一篇读书心得,每学期安排一次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还成立了以“读书分享、共同成长”为宗旨的学习者团队——“学习坊”。目前本部校区已经有4 个“学习坊”,大致以学科分类,分别由学科主任和教科室主任领衔,成员主要由好学上进的青年教师构成,学习内容是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成员每日读书打卡,“坊主”每学期对学习者的学习打卡情况进行考核,促进教师阅读成长。

(二)以分享促阅读

每个“学习坊”都是一个学习者团队,教师在“学习坊”成为学习同伴,每日分享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相互切磋交流。“学习坊”通过持续不断的读书活动,让教师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同时,“学习坊”成员分享充满正能量的读书笔记更像阳光一样照亮了同伴的心灵。

每学期一次的读书分享会也由“学习坊”的教师作为首选嘉宾。在读书分享会上,“学习坊”成员结合自己平时阅读的心得体会与全校教师进行分享。在读书分享会中,随机选择台下的教师参与交流,让台下的听众教师也有机会与“学习坊”成员就阅读心得进行交流。

过去,人们将教师比喻为“红烛”“园丁”或“人梯”。新时代,有人把教师重新定义为文化的“摆渡人”,这是终身学习时代对教师群体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光有红烛的奉献精神和园丁的勤勉品质是不够的,教师一定还要有不断学习成长的需求和能力。只有当读书学习成为教师群体的价值认同和精神自觉时,教师作为“文化摆渡人”的身份才能得以确立。“学习坊”成员正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感悟教学规律,明确新时代的使命。

教师因工作而结成各种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这个共同愿景就是想要发现最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做最好的教育者。在这样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当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会与团队的整体发展产生共振效果,形成一段交响乐般的美妙旋律,使个体发展与团队发展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师徒研讨同伴
扎根现实的罗丹师徒
唐僧师徒为什么不“飞着”去取经?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唐僧师徒的超速罚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寻找失散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