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养殖模式研究
——以榆林市羊养殖实证为例

2021-12-03 05:04:41王均良张恩平
养殖与饲料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种羊榆林养羊

王 冲 王均良 张恩平

1.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榆林 719000;2.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西安 71000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咸阳 712000

养羊是全国农村最适宜发展的产业之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皆有养羊的传统和习惯。现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养羊业不再仅仅是放牧饲养,集约专业养殖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业态,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在养羊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非牧区羊子养殖形成了不少好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养殖合作”模式、“产业化扶贫”模式等,在全国广泛宣传,被同类地区学习借鉴,有力推动了全国养羊业发展。

陕西榆林属于农牧交错区,养羊历史悠久,据榆林地方志记载,早在秦汉时期,榆林“水草丰美、土宜畜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畜牧为天下饶”。羊产业历来就是榆林农业农村经济主导产业,据2020年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榆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4.53 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54.1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全市羊饲养量9.460 4×106只,羊肉产量达到5.31×104t,占全省50%,羊毛产量达4.50×107t,羊绒4 301.4 t,山羊绒产量约占全省90%、全国9%。全市羊养殖超百万只县区5 个,超十万只乡镇32 个,万只养羊村185 个,万只规模养殖基地2 个、千只规模养殖场9 个。全市天然草场保存面积105.6 万hm2,人工种草保存面积54.67 万hm2,其中优质苜蓿1 733.3 hm2;年生产农作物秸秆超2.00×106t;年生产饲料5×104t;羊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一。在榆林羊产业发展过程中,虽然没有影响全国的大型养羊企业和值得炫耀的经验模式,但是在农户养殖、小规模养殖、大规模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不少发展模式。

不管是全国先进养羊模式还是榆林养羊模式,研究总结成因,凝练提升模式,对更大范围、更多地区发展羊产业都有积极借鉴意义。

1 羊养殖榆林模式

1.1 “农畜互补”养殖模式

1)模式简介。21 世纪,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下,榆林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原来放牧为主的羊养殖模式变成了舍饲养羊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榆林羊养殖经历了艰难转型,从大体量羊群变为小规模圈养,原来单家独户养殖也随饲草饲料量增加,逐渐扩大规模。在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两种趋势的发展中,不断总结形成了农畜互补羊养殖模式。这是榆林市主要舍饲养羊模式。据调查,全市60%农户、60%羊都属于这一养殖模式。

2)主要特征。①以家庭为基本养殖单位,以留守农民为主要劳动力,平均年龄50 岁以上,种地养羊,种养结合,农畜互补。②养殖规模取决于土地面积、劳动力和自有资金三者的约束。一般的家庭养殖基本不购买饲草料,羊子养殖需要什么承包地种植什么,能生产多少饲料养殖多少羊,主要饲料来源于自有土地种植。土地产出是限制养殖规模的主要因素。一般家庭羊场基本不雇佣饲养管理人员,个别短期雇佣帮工,因此能够参与养殖的家庭成员便成了确定养殖规模的第二个限制因素。通常以一对夫妇养殖50~60 只基础母羊为宜。一般的家庭羊场基本不贷款不欠债,利用庭前院后空间,自建羊舍,亦或利用废弃窑洞养羊。因此,在榆林有“窑洞养羊,城里买房”的佳话。但是对个别贫困户来说,也需要政府或企业提供一定的金融贷款服务或产业扶贫资金支持。③种养结合经营模式可总结为“为养而种,舍饲养殖,农畜互补,农牧循环,综合收益”。

3)模式优缺点。优点:①投资少,效益高。饲料成本和管理成本低,家庭成员养殖无工资支出,因此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是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②生态环保,几乎零污染。作物秸秆作为饲料,羊粪作为肥料,资源利用效率高,环保压力低。③安居乐业,社会效益好。如果家庭青壮年夫妇能够在家从事养羊产业,夫妻团聚,既能上伺父母,下育儿女,也会有一个不错的收入,很好解决了空巢老人赡养和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问题。缺点:①规模小,收益受限。②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现代养殖技术推广难,难以实现规范化养殖。③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较缺乏。

1.2 “工厂”养殖模式

1)模式简介。社会经济发展到由“以农补工”转变为“以工补农”以后,社会资本不断流向农业、流向养殖业。这些在工业领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工商业人士,将自己的“余钱”投入到养羊上,通过租赁、购买等形式,获得土地使用权,修建规模专业化羊场,建立自己的羊子养殖“工厂”。据调查,定边县丰禾源规模养羊场,养殖“工厂”占地5 hm2,饲料基地66.67 hm2,标准化羊舍800 m2,运动场16 000 m2,饲草料库有1 800 m2,青贮窖1 500 m2。近年育肥出栏羊子稳定3 000只左右,年均盈利5.00×105元左右[1]。现有的万只规模养殖基地和千只规模养殖场大都属于这种模式。

2)模式基本特征。①规范化建设。按照标准化羊场建设要求,科学布局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高水平配制饲养管理设备。②规模化生产。一般存栏基础母羊300~500 只,集中饲养,专人看护,成批量组织饲料,部分养殖“工厂”实现了自动化、半自动化养殖。③企业化管理。按照公司化管理要求,设置机构,配备人员,构建组织管理体系。④专业化生产。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生产,保证了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1]。

3)模式优缺点。优点: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生产效率高。缺点:投资大,养殖成本高,能够长期驻场认真负责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稀缺。

1.3 “社区”养殖模式

1)模式简介。该模式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应用而生,在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的同时,规划设计专门养殖区,建设养羊场,形成养殖“社区”,将村民自家的家畜全部集中到养殖“社区”进行饲养。横山县马家梁陕北白绒山羊养殖“社区”,在马家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划出10 hm2土地,建设养羊场,建成标准化羊舍3×104m2,饲养陕北白绒山羊5 100 余只。2010年被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认定为示范基地。

2)模式基本特征。①政府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与新农村建设一次规划、一次建设的专门养殖区。②由村组集体牵头,社员享有同等资格,自愿加入,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养殖,统一防疫,分户饲养管理。

3)模式优缺点。优点:布局规范,便于统一管理,便于组织生产,便于技术推广。缺点:对生物安全和卫生防疫要求较高。

1.4 “合作”养殖模式

1)模式简介。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下,榆林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真正地把陕北白绒山羊培育当作富民产业,说羊话,念羊经,发羊财,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步成为新型畜牧业养殖生产主体。

2)模式基本特征。①由单位或个人发起。合作社章程先行,愿意遵守章程,从事养殖或养殖相关产业,企业或农户联结组成的养殖合作社。②合作社社员享有类似“社区”养殖模式“四统一”服务的权利。③发挥合作社优势,集中引进使用技术、集中申报项目、集中争取政策扶持。

3)模式优缺点。优点:成立程序简单,成员具有自主经营权,便于统一组织、技术指导和产销服务,容易形成一定的产品定价话语权。缺点:组织形式松散,利益共同体形成难。

2 国内羊养殖先进模式

全国羊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改进完善,并经过10多年的推广实践,形成了不少各具特色的不同品牌的产业发展模式,不胜枚举。本文主要研究在脱贫攻坚中成效明显的几种模式,以资借鉴。

1)江苏乾宝牧业构建的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主要形式的湖羊养殖模式。重点抓种养和屠宰这两个环节,带中间羊养殖环节发展。该公司2014年底成立,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已经发展为集湖羊原种繁育基地、肉羊养殖基地、生态旅游观光基地、羊业科研教学培训基地、有机肥生产基地、食羊餐饮文化服务基地、特色精准扶贫基地于一体的羊业综合体。

2)甘肃省定西市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的以给养殖户提供从种羊到饲料、从技术到资金、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方位服务为内容的养殖合作模式。通过给贫困户投放种羊,扶持贫困村发展养羊业,秋后贫困户给公司还羊羔,冲抵种羊价格,既减轻了贫困户养羊投资压力,又增加了公司进一步投放种羊的资源,同时也减轻了公司扩大生产的资金压力。对投放到贫困户的种羊,产羔育肥后以协议价格统一收回、统一销售,既解决了农户养殖卖难的问题,也减轻了公司的流动资金压力,保障了生产规模,形成了规模效益,实现了双赢目的。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已累计投放种羊7.5×105只,帮助全省7 500 户贫困户脱贫,带动全省1.00×105农户养殖增收[2]。

3)甘肃中盛农牧集团公司探索形成的湖羊产业化扶贫模式。充分利用合作社的纽带作用,通过合作社把企业和贫困户连在一起,企业提供种羊,贫困户以购买种羊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统一饲养管理,育肥后以事前签订的保护价出售给企业,完成一个周期的合作。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到2018年5月,庆阳市依靠中盛农牧集团,完成草畜产业投资1.04 亿元,发展草畜产业的贫困户4.16×104户,更新种植紫花苜蓿7 893.33 hm2,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合作社)55个[3]。该模式发挥了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解决了农户饲养水平低下,应对市场乏力等问题;同时也发挥了合作社组织优势和效益激励优势,解决了饲养管理不规范,单家独户养殖质量不统一等问题;还可以发挥农户分散养殖劳动力优势和环境优势,解决了集中饲养带来的人工成本高、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3 结 语

榆林羊养殖模式不可谓先进,但却是榆林羊产业快速发展、稳定壮大的有效形式。不管是全国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还是榆林探索总结的羊养殖模式,它们都是结合当地产业资源禀赋,都对羊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模式的核心是依靠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挥企业、合作社、农户各自优势,紧盯市场发展需求,抓住羊产业链上下游的种羊、技术、饲养、销售等关键环节,提高全产业链综合效益。这些模式的关键在于将对技术、资金、组织能力等要求较低的养殖环节和因素交给农户,将要求较高的保证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市场销售等环节,交由政府和龙头企业负责。这些模式的根本是建立了全产业链环环相扣的组织机制和利益相关共赢机制,在羊子品种选育、养殖技术培训、疫病防控、市场销售等方面,提出公共性产业服务。这些模式对非牧区羊产业发展都有学习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种羊榆林养羊
榆林感怀
公民与法治(2022年4期)2022-08-03 08:20:56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46
“放牧+补饲”春季种羊饲养有诀窍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夏季养羊八注意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 11:50:54
走榆林
种羊繁殖配种技术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6:59:50
种羊的兽医防疫方法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