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起义期间邓小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探索与经验

2021-12-03 05:01胡艳梅
百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右江红七军前委

胡艳梅

(百色干部学院,广西百色 533099)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引领其他党建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决定了党的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次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于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不仅需要立足目前党建实际探索方法与措施,也需要深掘与借鉴深厚的历史经验。百色起义时期,邓小平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广西特别是右江地区党的建设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一、百色起义时期邓小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探索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西党组织遭受要严重损失,力量涣散。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重建,得到一定的恢复,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各地组织现在仍是非常凌乱”,且“没有坚强组织的党,仅有些散漫组织的同志”。[1](P56)广西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组织问题草案大纲》对于广西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形式做了具体说明,指出“政治水平线低落,是组织散漫不起作用原因之一”[2](P142)。邓小平认识到,要实现创造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不能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将政治工作作为当时的一项中心工作,“在政治问题及工作的策略与方法上必要经常的指导各地”[2](P169)。百色起义期间,邓小平从组织、价值和制度三个维度进行党的政治建设。

(一)组织维度:建立集中统一的政治组织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组织有没有力量,关键在于组织体系是否集中统一,严密有力。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能否得到强化、党有没有战斗力,也要看党的组织体系是否坚强有力。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要建立集中统一的政治组织。百色起义前夕,在认识到广西党的组织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后,邓小平领导广西地方党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建设工作,以增强党的战斗力,强化党的政治功能。

1.加强党组织队伍建设,充实组织阶级基础

党的队伍建设,是建立集中统一的政治组织的关键,有了强大的队伍,组织才有了基本依托和力量。当时广西党组织遭受到严重破坏,“无产阶级基础很薄弱”,“没有执行创造党和改造党的工作任务”[1](P56)。鉴于这种事实,邓小平十分注重加强党的队伍建设,充实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

一方面,注重吸收工人阶级入党,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百色起义后,红七军前委发布了《前委通告(第二号)》强调,发展组织要“最大限度地发展同志,特别注意在工人中发展”[1](P127)。右江各级党组织特别注意城镇中的工人运动和在工人中发展党员。但邓小平并不拘泥于此,由于右江地区的工业并不发达,还是以农业为主,农民占大多数,因此他也特别注重在农村中发展党员,建立乡村党的基础。1930 年颁布的《前委通告(第七号)》就指出,“党必须加紧雇农工会的工作,以雇农工会的力量,在苏维埃中起领导作用”[1](P345)。为了保证党员数量和质量,邓小平等因地制宜,根据右江地区实际,注重以雇农和贫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对象,效果显著。正如邓小平在《七军工作报告》中指出,右江地区地方党组织“共有千余党员,成分上是雇农贫农占多数,余为中农,还有很少数的富农及知识分子”[1](P405)。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经过大力发展党组织和党员,红七军党员人数由最初的300 余人,到1930 年11 月发展到500 多人;地方党员在百色起义前约500 人,到1930 年10 月发展到1500 人。右江地区党组织的力量大大增强。

2.理顺关系,健全组织体系,增强组织合力

党的组织优势的发挥,需要各级党组织各正其位、各负其责,上下贯通、步调一致,否则就会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1929 年10 月底,广东省委指导建立了广西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明确了职责分工,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红七军前委成立后,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右江地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在军队党组织方面,红七军前委以下各纵队设队委,纵队以下设营委,每连队设立一支部。因此,各纵队所属部队在完成编制建设后,都建立了党组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在地方党组织方面,百色起义后中共右江工委负责地方组织工作,1930 年4 月,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将中共右江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右江特别委员会,在红七军前委领导下进行根据地内各级苏维埃政权和群众组织的建设,县设党委或特支,部分区设区委,个别乡设支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方组织结构。

二是明确职责分工。前委是军队中和根据地的最高政治指导机关和最高指导机关,部队和地方党组织均接受红七军前委领导,保证了政令统一。在部队中,红七军前委规定,纵队党委由纵队政治部主任、营党委由营政治指导员担任书记,各营委和各支部由各直属队委指挥。对于地方党部与所在地军队中最高党部的关系,前委明确指出,二者是“平行关系”,“但受前委之指挥”[1](P127)。如此,既能确保各司其职,又能在前委的统一领导下步调一致。

3.实事求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扩充组织外部力量

要实现党的政治纲领和路线,固然需要强大的党的内部组织,同样也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与协作。邓小平在百色起义期间坚持实事求是,采取合适的政策,争取团结各种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实组织体系力量。

一是制定了正确的统战政策。邓小平来到广西,一项重要任务是做俞作柏和李明瑞等国民党左派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加上当时党内对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政策的激愤,党内对于国民党主要还是实行关门主义和打击政策。广西也是如此。广东省委多次来信指示,俞、李是“改组派”,是“军阀”,并批评邓小平等的统战工作是“机会主义”,是“军事上的投机路线”。邓小平没有盲目地机械地执行这样的阶级政策,而是实事求是地看到俞、李二人同情革命的思想倾向,认为党应该继续与二人合作。而对于那些顽固派和国民党左派则应给予坚决打击。基于此,邓小平领导的广西党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打击了主要敌人,发展和壮大了自身力量,为广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环境。

二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右江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山区。百色起义期间,邓小平领导的党组织十分重视民族工作,认真实施党的民族政策,以动员、发动、组织团结各族人民参加革命、实现自身解放为目的,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维护各族人民利益。在政治上,给各族人民平等的参政议政、参军的权利。第一届右江苏维埃政府的11 名委员中,壮族、瑶族有7 名;各区乡苏维埃政府成员基本上由少数民族组成。在经济上,给各族人民平等地分配土地;在人身权利上给予充分的保护和尊重等等。总之,正确执行民族政策,使新生的红色政权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二)价值维度:建立信念坚定、作风优良的政治价值

从价值维度来看,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通过对正确价值观的弘扬和对错误价值观的坚决防止和反对,坚定党员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觉悟。百色起义之前,广西特委就指出广西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包括“在斗争中发生不正确的观念”“对群众运动的忽视”[2](P137)等。因此,邓小平特别注重加强对党员的价值引导。

1.明确政治纲领,坚定党员群众的政治立场

党的政治纲领,是建立集中统一的政治组织的首要前提,有了明确的政治纲领,才能引领广大党员统一思想与行动。“政纲的宣布与实施在扩大党及红军的政治影响上,在发动群众参加斗争上有着伟大的意义,必定要宣布政纲才能吸收广大群众与政纲之下而奋斗……”[2](P204)广西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广西党的政治任务决议案》,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作了深入分析,对党在今后一段时期的政治任务作了明确部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消灭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政治基础”“准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1](P58-59),表明了党的根本立场和目标。中共红七军前委根据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政治纲领,颁布了《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中国红军第七军司令部政治布告》等重要文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清楚而明确宣示了自己主张和纲领。如《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提出了十六条实施政纲,提出对外要“扩大反帝运动,用民众革命力量驱逐帝国主义出华、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对内要“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建立工农兵代表会与——苏维埃政府”[1](P105);明确提出要保护农民、工人、士兵、妇女群众等的权益。这些政治纲领符合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和总路线,更符合右江地区各族人民的利益和要求。这样的政治纲领的颁布,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统一了党员群众思想,更是吸引了广大群众团结在红军的政纲之下并为之奋斗。

在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政治纲领的同时,广西党组织毫不留情地揭露国民党的罪行。如《中国红军第七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明确指出国民党军阀“竟不惜为帝国主义掠夺之工具,加紧剥削群众,屠杀工农”[2](P215),揭露国民党军阀迫害压迫人民群众的事实,进一步宣传党的主张。红七军政治部印发了《打到国民党》的宣传册、《国民党罪状》传单,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列举了国民党的罪状,让党员群众认清阶级对立的事实,进一步坚定阶级立场和政治方向。

2.用革命理论武装头脑,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觉悟

右江党的队伍以农民居多,虽然有革命的斗志和精神,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甚至还有文盲党员,对马列主义没有什么了解。列宁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P311),“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3](P312)。没有坚强的理论武装,就不会有行动上的坚定。因此,邓小平特别注重对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通过各种方式,用革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

一是以文件形式规定了各级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干部的任务。在红七军《前委通告》(第二号)中,文件第三部分“创造干部分子”,专门提出要开办训练班,“在短期内施以基本理论训练之”[1](P126)。在支部生活中,强调“小组会议多讨论党的基本理论问题”[1](P126)。可见当时右江地区党组织对于党的理论学习的重视。根据文件指示精神,右江各级党组织在党组织建设中,努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

二是举办各类党政干部培训班。百色起义后,军队和根据地建设工作均需要大量干部来完成,而“右江工作的主要困难是干部太弱”[1](P407),“惟缺乏党和军队中和军中的政治工作人才”[2](P183)。为解决干部人才缺乏问题,邓小平十分注重党员干部的政治教育培训。1930 年4 月,邓小平在东兰武篆举办了一期党员培训班,学员来自各县的党员干部200 多人,为期1 个月。邓小平亲自编写教材,给学员上课。1930 年7 月邓小平在平马镇西街举办两期党政干部培训班,每期学习时间为一星期,培训学员约80 人。这类党政干部培训班在右江各县党组织都先后举办过。培训班帮助学员弄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当前党的中心工作和各种具体政策,使学员具有远见卓识的革命思想和胆略。这些学员回到各县后,又将革命理论和思想传播开来,进一步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

3.密切联系群众,树立为民谋利益的价值导向

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413)年轻的邓小平十分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关注群众利益,更是以此来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前委通告(第二号)》开篇明确指出,“目前红军所到区域,革命空气紧张,群众工作的开展已成为毫无疑义的事实”,“党能否加强对于红军之领导,并在工农群众中建立巩固的基础,则与红军的前途及右江各县群众工作均有莫大的关系”。[1](P125)

一是明确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导向。红七军前委颁布的《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中国红军第七军司令部政治布告》等重要文件公开宣布,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劳苦大众的武装,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军队。《右江日报》多次发表文章指出,“我们的革命,完全是为着工农群众”[1](P121),“红军是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1](P123)。在党员干部培训中,邓小平编写《党员须知》教材和授课,向学员讲解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和主要任务。其中对于什么是共产党这一问题,教材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工农兵奋斗,消灭吃人的压迫阶级,使世界无产阶级得到彻底的解放”[1](P171)。通过广泛宣传和培训,红七军前委向群众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和革命目的,更是引导党员干部一切工作要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一切工作要以为人民谋利益为要。

二是依靠群众实现政治目标。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邓小平非常强调发挥群众的作用,依靠群众实现革命目的。一方面,他主张理清党与群众的关系。首先明确党是革命的领导,必须尽力去参加领导,“党只要以党、团的作用去领导而作为群众的核心,以加紧党的政治影响”[2](159),而不是替群众包办一切事务,让群众对组织产生依赖。其次,党组织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群众利益,讲求民主,要肃清命令主义、委派制度,“党决不能命令群众或群众团体”[1](127)。另一方面,他强调党员要调动起群众参与革命的积极性与自觉性。首先,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需要广大党员深入群众去激发这种力量,使革命活动变成群众自发自为的行动。因此广西特委强调,党员要到群众中去,党员若是脱离了群众,退缩到党的范围以内,是十分危险的。在党的组织领导下,党员深入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了解群众的疾苦,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困难。邓小平同志更是经常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是爱民亲民的典范。其次,要发动群众。广大群众虽然深受压迫,有反抗的意识,但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无法产生革命的力量,必须要把群众组织发动起,参与斗争。广西党组织“加紧团结我们贫苦农民自己的力量,组织我们农民自己的武装”,强调“苏维埃政府才是我们劳苦工农自己的政府”,宣传“真心诚意帮助我们工农做土地革命的只有共产党”,号召“我们工农自动的起来,用自己的力量实行土地革命”。[1](P276-277)正是在这样的价值导向和政策安排下,根据地的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红军和苏维埃政权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大部分群众都知道,斗争是唯一的出路”,认识到“只有共产党确实是为劳苦群众谋利益的”[1](P293-294)。

但由于早期党的思想路线还不很成熟,加上百色起义时党面临着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项艰辛的任务,实践中也没有完全贯彻群众路线的要求。邓小平在1931 年4 月写的《七军工作报告》中,回忆起对于这一时期犯的错误,第一条就指出,“过去七军的中心错误是处处以军事为中心来决定一切问题,不是以群众为中心来决定一切问题”[1](P409),虽然注意了要做群众工作,但因有了这样的中心错误,结果常常处于被动。这正说明邓小平十分重视群众工作,才能够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点。

(三)制度维度:建立规范有序的政治制度

从制度维度来看,党的政治建设必然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以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领导行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百色起义之前,《组织问题草案大纲》就明确指出,党目前存在的制度方面的问题有“各级指导机关不健全”“各地方党及同志失去政治生活”“党的无政府状态”[2](P141)等。鉴于以上事实分析,邓小平领导的广西前委和红七军前委都很重视党的政治制度建设。

1.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邓小平十分注重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右江党的建设。一是强调集中领导。右江党组织强调关于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要经过集体讨论。《前委通告(第二号)》第五条强调“注意集体领导”,主张“党内一切重要问题均应召集各级委员会讨论决定”,明确“不可将一切问题推在书记身上”。[1](P126-127)通告还规定“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1929 年《关于各级党委请示报告制度的决定》指出:“各级党委及其负责人对于带有全党性、全面性的问题,应根据上级传达发言,不得标新立异,自以为是。”[5](P130)二是注意发扬党内民主。只有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对此,《前委通告(第二号)》第六条对“实行民主化”做了具体规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条“实行民主化时仍须保持民主集中权制之确立,须防止极端民主化现象”[1](P128)。百色起义期间邓小平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建中的运用,是极其宝贵的探索和实践。

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对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也是党的政治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十分注重党内政治生活的贯彻落实,主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使党成为群众核心的重要保证,“支部本身要有严密的组织,要有支部的日常工作,要经常的开会”[2](P158),并且明确了每个党员在支部中,必须要有的工作,包括参加支部会议、按月缴纳党费、讨论日常工作、介绍新同志、实行自我批评等具体内容。《前委通告(第二号)》第四项专门强调“健全支部生活”,列了5 条具体要求,另外在“发展党员”一项中特别强调,“发行新同志需行入党仪式给以党的深刻影响”[1](P127)。通过党内政治生活经常化正常化,强化了党的制度体系建设,同时更增强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和归属感,进一步坚定了政治立场。

3.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政治纪律,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

早期广西党组织已经自觉而深刻的意识到:“党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是群众中最觉悟最积极分子的组织,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2](P159)要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在制度上必然要采取刚性约束手段。《前委通告(第二号)》要求“严格执行纪律”,指出“同志怠工或表现不好,经警告后仍不改,着即驱逐出党,有贪污、破坏党在群众中义信者,毫无疑义的开除出去”[1](P127)。由于红七军初期主要成员很多是由旧军队改造过来的,一部分未改造好的反动军官,在革命深入进程中出现动摇和腐化现象,影响军队作风和形象。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少数人经受不住考验,不同程度地产生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等现象。为惩治腐败,右江苏维埃政权在前委领导下成立了裁判兼肃反委员会专门负责反贪惩腐工作。《前委通告(第七号)》提出要“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肃清反动腐化分子”[1](P346)。严格的政治纪律建设强化了党的组织性纪律性,确保了党组织的纯洁性,树立和维护了党的良好形象,使党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领导核心。

二、邓小平百色起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和现实启示

百色起义时期邓小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和实践,不仅对当时左右江地区乃至广西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丰富了全国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其中一些基本经验对当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4](P435)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旗帜鲜明地把自己的纲领镌刻在旗帜上。百色起义时期的邓小平已深刻明白政治纲领对于凝聚力量、引领方向、坚定道路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多份文件中都明确强调了党的政治纲领,并将其明确地向党员和群众阐述清楚,以此来引导革命。左右江地区的干部群众在党的纲领的指引下,凝聚在一起,奋斗拼搏,即使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后,依然能够坚持革命斗争,直到彻底解放。

不管是什么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旗帜鲜明,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态势中明确方向;才能在各种政治风浪面前站位脚跟,处变不惊;才能凝聚力量,统一共识,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当今世界局势危机与挑战并存,合作和冲突同在,我国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必须毫不掩饰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并明确了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注重宣传

宣传是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力的有效方式。邓小平等十分重视宣传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山区,宣传教育的途径固然有限,但邓小平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将这项工作进行的有声有色。在内容上,除了宣传党的政治主张、目标任务和革命斗争理论,同时也揭露国民党的罪行批判其反动统治;在方式上,有印发宣传单、宣传册,公开性的演讲和召开群众大会,以及举办各类培训班等。少数民族喜欢唱山歌,邓小平就鼓励采用山歌的方式进行宣传。如红七军传唱的《红军纪律歌》就是邓小平亲自编写并主动传唱的。广西党组织通过广泛地宣传党的革命主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让党的政治主张更加深入人心,激励广大群众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力,充实了政治力量。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各种思潮激烈交锋,不仅影响着广大群众,也使部分党员干部产生思想上的迷失与混乱。因此,宣传教育对于当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显得更加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精辟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6](P331-332)因此,必须牢牢把握宣传教育这个阵地,尊重规律,创新方法,注重导向,利用各种媒体渠道,灵活多样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最广泛地宣传与教育,切实让广大党员干部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敏锐度和辨别力,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邓小平同志向来坚持实事求是。在百色起义期间,邓小平的各项工作都坚持按此原则来展开,在开展党的政治建设中更是如此。在百色起义前期,邓小平等人根据广西革命形势的实际,制定正确的统战路线,争取扩大党的政治力量;在俞、李反蒋失败后,细致分析具体情况,把革命力量转移到群众基础好、敌人力量薄弱的右江地区;到达右江地区后,又根据实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正确的起义时间。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期间,邓小平敏锐地察觉到党组织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党员教育管理,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在群众工作中,邓小平经常深入乡村进行调研,了解右江地区的基本情况,以此制定合适的政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广西党组织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以确保党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例如在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中,邓小平等人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共耕”和“分耕”两种形式,注意满足不同人民的要求,取得实际性的效果。因此,百色起义能够取得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历史证明,党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党的政策方针就能得以贯彻,党的事业才会顺利进行;而一旦违反了实事求是,就会走错路、走弯路,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正是党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践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了当前世情党情国情的变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地指出:“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7]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政治建设作了深刻的阐释,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建设概念,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建设的内涵和话语体系,这本身就是党坚持实事求是的集中体现。在党的政治建设具体实践中,同样需要实事求是,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做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七个要求: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7]。

猜你喜欢
右江红七军前委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赴贺州市开展《红七军北上“小长征”史料汇编》编纂工作调研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陈毅、毛泽东与古田会议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闭月羞花
深化“红七军转战湖南”历史研究的当代价值
『朱毛之争』的成功化解
——重温《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神秘洞穴 内藏红军遗迹
南昌起义军事领导指挥机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