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秋怡 朱小虎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简称东盟),是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10个东南亚国家构成的国家间合作组织。东盟的目标在于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加强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合作;加强教育、终身学习以及科技合作等。①中国——东盟中心. 东盟概况[EB/OL].(2021-08)[2021-11-22]. http://www.asean-china-center.org/about/us.html.
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发展乡村教育方面有诸多合作可能。为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教师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东盟各国乡村教师发展与教育扶贫事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与中国——东盟中心(ASEAN——China Centre)于2021年11月2日在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举办“赋能乡村教师——中国—东盟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聚焦中国与东盟各国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建设的经验与模式分享。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越南等国教育官员、驻华教育使节及教师教育专家,中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的领导与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及国内多所高校的学者受邀参会。
乡村教育一直是教育的短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指出,各国都面临着农村和边缘地区师资匮乏,教育质量相对低下等问题。
1. 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引发系列教育困境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居民收入低,乡村地区往往出现公共投入和个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教育受到较大影响。泰国TAK省教育厅主任奥猜·斯里特拉库(Dr. Auychai SRITRAKUL)表示,泰国乡村面临低收入和欠债问题,并进一步引发大量学生为生计而辍学的现象,且在泰国少数民族地区尤为严重。多位其他与会者也指出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信息通讯差等对教师日常工作和专业发展造成诸多不便。
2. 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影响教学学习质量
乡村教育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教育资源严重欠缺。印度尼西亚驻华使馆教育文化参赞苏亚德(Mr. Yaya SUTARYA)指出,印尼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巨大,城市学校教育条件改善迅速,而乡村地区资源仍非常匮乏,在一些乡村地区,一个班的师生只能共用一本教材。他还指出,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了教育资源的缺乏,乡村地区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设备和稳定的互联网连接,教育面临更大挑战。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均存在类似的问题。
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限制教育发展
通过表4得出,谷子的全生育期需水量除了和燕麦相当之外,比大豆、玉米、苜蓿的全生育期需水量都要低,说明在这几种粮饲兼用的作物中,谷子的需水量最低,从而也可以得出谷子的耐旱性能更强,适合干旱少雨的地区种植。而谷子还是耐瘠薄作物,对土壤营养要求较低。
乡村教育还面临着教师流动性大,教师总体专业水平较低的难题。在印度尼西亚,尽管城市化率不高,但城乡教师的比例约为8:2,城乡严重失衡。乡村教师的工作非常艰难,同时,留在乡村任教的教师专业水平也相对薄弱。老挝驻华使馆教育文化参赞彭文博 (Mr. Phoxay THEPVILAYVONG)指出,老挝乡村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准备严重不足,不熟悉混合式和在线学习模式,严重影响老挝乡村教育质量。较多与会国家也面临类似困境。
事实上,上述三方面的挑战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这也是乡村教育难以迅速改善的重要原因。中国和东盟各国在这方面均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1. 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是各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东盟大多数国家乡村人口占主要比例,因此,要推动国家人口素质提升,需要提高国家整体教育水平,而乡村教育的发展则是重中之重。印尼海事和投资部副代理部长安迪·尤里安蒂·拉姆利(Dr. Andi YULIANTI RAMLI)表示,虽然印尼有很大的人口红利,但必须将其转化为真正的人力资源。在印尼,80%的人口都生活在乡村地区,乡村教育对印尼国家战略实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2. 推进乡村教师能力发展是提升教育发展的关键
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责任人、执行者,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提升乡村教师质量方可促使乡村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在教育资源紧缺的乡村地区,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进行教学创新,利用有限资源,造就有效课堂。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教育参赞侯春兴(Mr. Abdul Aziz How ABDULLAH)在发言中指出,教师质量是决定学生成绩的最重要的学校因素,马来西亚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能力水平,从而使之负担起教育发展重任。
乡村教育困境的一大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不足以支持教育发展。因此各国首先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使乡村地区有足够经济资本发展教育,留住教师。在这方面,中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与会者均指出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对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改善乡村教育困境,除了增加教育投入,还必须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好的生活保证和福利政策,鼓励他们留在工作条件较差的乡村地区工作,同时也要吸引更优秀的教育人才到乡村从教。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平表示,上海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优秀教师到郊区长期任教。中国政府则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并健全表彰激励制度,鼓励优秀教师扎根乡村,促进乡村教育发展。
印尼中央政府为吸引更多教师前往乡村工作,提供了3万7千亿印尼盾的工资补贴,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得到可观的收入,保证他们足以维系生活,不至于为生计而从事副业。同时,印尼政府还建立奖励机制,教师能力越强、教学质量越高,获得的奖励就越高。
教育资源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基本保障,是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以印尼为例,为应对新冠疫情对教育造成的影响,2020至2021年政府预算拨出约59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教育,并指派约1.5万名学生志愿者前往乡村地区进行支援。在此期间,有2 680万名师生享受到政府拨付的网络流量包,政府还为每位教师配发了一台个人电脑进行线上教学。这些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疫情对印尼乡村教育发展的影响。在疫情期间,老挝也采取了相关举措,开发首个国家数字教学与学习平台“Khang Panya Lao”(智慧仓库),允许在线或离线访问,作为面对面上课和在家学习的辅助学习资源,作为教师、校长等教育工作者的混合式培训平台,同时也支持他们的工作及专业发展。
创建良好的学校环境是改善乡村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硬件设施的改善是重要方面,而一些软性条件的改善却更容易被忽视。在不少国家,乡村教师通常会承担很多与教学无关的事务性工作,这造成其精力分散,无法专注于教学本身。意识到这一问题,马来西亚政府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简化数据收集和管理程序、移交行政职能等方式,减轻教师的行政负担。
马来西亚林淑涵博士(Dr. Bridget LIM Suk Han)通过案例研究介绍了乡村学校自我赋能的发展模式。她强调学校需要通过系统性的自我评估和自我发现,识别自身需求,进行自下而上的改进。这种方式在改进学校的同时,也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激励教师成长。
总之,无论是自上而下的资源和政策保障,还是自下而上的内源式发展,其目标都是统一的,即为乡村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以促进专注于高质量教育的教学工作。
提升乡村教师质量,需要从入口处进行把控。侯春兴参赞指出马来西亚近年来确保新教师质量的举措,包括严格执行入学标准,确保只有前30%的学生才能成为未来的教师;提升教师教育课程质量,培养优秀教师;严格实行毕业标准,确保优秀学员毕业后在学校工作。自2012年以来,马来西亚所有进入教师培训院校的学生中,有65%在学业上表现优异,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仅为3%。
在职专业发展也是有效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的重要途径。与会各国均非常重视教师在职发展,中国、马来西亚、印尼、老挝和新加坡等国代表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马来西亚为例,在职教师发展首先强调提升专业发展质量,为教师提供既有共同部分又有个性化选择的校本培训课程,构建包含导师、高级教师和校长在内的基于同行网络的发展架构;其次,强调基于能力和绩效表现的职业发展,为优秀教师创造更快的职业发展路径;第三,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性,根据其表现、潜力和兴趣成为教育领导者、教学专家和学科专家;第四,促进教师主导的专业发展活动,保障教师相互学习,传播最佳实践以及相互问责。
事实上,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在乡村教师选拔和专业发展方面均有因地制宜的政策设计。
虽然发展阶段不同,但中国与东盟国家内部均存在城乡发展的多元性现象,这为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可能。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教育较发达地区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与领头作用,通过多种方式为教育欠发达地区提供必要帮助与支撑。
中国在这一方面有丰富经验,也进行了重点介绍。中国财政出资实施人才计划教师专项、万名教师支教等系列支教计划,派出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中国创造性进行组团式帮扶行动,东部发达地区投入人力财力,开展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帮扶。
作为发达地区的上海不仅通过选派优秀教师进驻中西部乡村学校任教,还接收乡村教师到上海跟岗锻炼。同时,在上海市域范围内也通过多种举措促进郊区教师队伍建设,比如配优配强郊区乡村教师,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高级教师延长退休时间到郊区学校任教,在郊区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安排郊区新教师到中心城区接受规范化培训等。
与会嘉宾均认同各国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未来可以从学术研究、教育技术、交流合作等层面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教育是各国的教育短板,有必要开展乡村教育领域的研究,挖掘乡村教育痛点,提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见解,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计划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林淑涵博士希望未来能与其他学者合作,开发新模型以支持乡村教师发展。上海师范大学袁雯校长称,学校未来将开展乡村教育发展战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学术研究能够为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制定乡村教育创新举措打下基础,是乡村教育长远规划的基石。
教育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各国有必要借助新兴技术力量,创新并发展教育模式,为教育注入新活力。泰国驻华使馆教育科技公使衔参赞陈善意(Dr. Pasupha CHINVARASOPAK)提出,需要借助网络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乡村教师提供新的机会参与专业发展项目。张民选主任提议建立教师培训项目,指导教师使用新技术。疫情更突显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教学与学习模式迎来了新的时代,应该针对教师开发信息技术的学习平台,开展新兴技术培训与指导,使教师熟练地将新兴技术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
新加坡驻华使馆教育处负责人陈维彪(Mr. TANG Jui Piow)指出,教学是一门国际艺术,相互交流是一种学习方式,在相互连接如此紧密的国际社会中一定要保持交流沟通。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由来已久,2021年正值双方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教育方面的合作能更好地促进双方民心互通、共同发展。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国际教师教育中心(Teacher Education Centre under the Auspices of UNESCO)在上海成立后,承担着教师教育领域知识生产、能力建设、技术服务、信息共享四大职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引下,教师教育中心将努力为各方搭建平台,促进共同发展。中心张民选主任对未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寄予厚望。他指出,未来教师中心将努力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教师教育合作,通过教师培训与交流项目一起致力于消除乡村教育顽疾,建设优质教师队伍。他诚挚期望未来各国能秉持“深化友谊,共创未来”的理念,构建“乡村教育共同体”,共促教育发展,最终推动经济、社会等其他领域的发展。
与会各方均高度认同教师教育中心的这一角色,普遍希望未来借助这一平台加强合作,促进中国教师发展经验在东盟国家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