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中心幼儿园 叶小梅
陶行知先生有言:“想要造就一个科学的民族,必须培植造就科学的幼儿,由此才有科学的中国。”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阶段抓起。幼儿园教育作为启蒙教育阶段,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其也是幼儿科学素养形成的基础与核心。将关注的焦点定位于此,以中班幼儿为对象,设置一系列关于“水”的主题活动,从而为幼儿科学素养培养提供必要支持。
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满足教育部门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标准中强调,幼儿的科学教育属于科学启蒙教育,整个教育的过程要结合实际情况,激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将身边的内容和事物作为探究的对象。第二,满足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激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将幼儿吸引其中,初步了解科学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形成一种浅层次的感性认识。幼儿阶段多是以游戏活动等方式来达成目标,让幼儿在其中感受科学本身的魅力。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目的是表现在多层面的,但以上两个方面尤为关键。总的来说,幼儿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摆在幼儿园教育面前的一大难题,如何制定有可行性的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策略,需要发挥幼儿园教育的资源优势,为科学素养培养有效性提供坚实保障。
科学本身作为一种综合素养能够让人终身受益,特别是中班幼儿教育过程中,良好的科学素养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和优势。从当前的现状总结与调查发现,多数幼儿园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关注度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好科学活动的设计与优化,以有效的方式吸引中班幼儿主动融入活动与实践。科学素养培养应坚持如下原则。
活动的设计是以“水”的主题为主,设计一系列的“水”活动内容,让幼儿感受科学的魅力。相比传统书本的内容,以生命之源“水”作为主题活动的核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新颖性,更符合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新颖性并非是融入更多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而是要注重生活化,在具备基础认知的情况下,从而进一步去探究其本质。
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要保证活动的针对性,只有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够发挥科学素养培养的价值。为此,幼儿教师需要结合中班幼儿的自身特点,合理选择科学活动方式,做好科学活动的设计工作,以此来保证活动本身的魅力和价值得以展现。对于教师而言,要灵活掌握多种科学活动实施方法,从而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幼儿主动配合教师,与教师沟通之后探究科学知识。针对性也是发展幼儿科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之一,关系活动本身的有效性。
只有活动本身有趣味性才能够将幼儿吸引其中,感受科学本身的魅力,这需要教师充分考虑环境信息,从而有效设计活动内容。如在课前准备好相应的活动工具,让幼儿可以认识水、感知水和体验水,对生命之源加深理解,看到由科学带来的奇异变化。趣味性的原则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幼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学素养培养目标。
水是生命之源,以“水”为活动主题更生活化,对于中班幼儿的科学素养培养作用显著。为发挥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开展了科学游戏活动、探究活动和体验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一系列“水”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中班幼儿的判断通常会受到具体形象思维的支配,游戏活动的方式更适合该阶段幼儿的科学素养培养要求。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科学素养,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智力发育,丰富幼儿的基础认知。不可否认幼儿喜欢游戏,更容易被游戏中的内容所吸引,因此开展科普游戏活动十分必要,以“认识水”的科学活动开展为例,核心目标是让幼儿通过看、闻、尝等多种方法,了解水本身是透明的、无色无味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能够感知到水是透明的,所以能够看到其中的玻璃球。以这样的活动方式让幼儿了解水是透明的,而后将准备好的水倒入干净的杯子当中,让幼儿尝一尝、闻一闻,得出水本身是无色无味的。科普游戏活动的设置将水作为载体,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感知,掌握水的状态。该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高,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操作,加深对水的认知,为科学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当中班幼儿对水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之后,则可以进入科学探究活动阶段。该阶段充分利用中班幼儿爱玩的天性,了解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掌握这种物理现象。整个活动的前期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引导性工作,可以采取“变魔术”的方式让幼儿去主动探究教师“变魔术”的基本原理。幼儿通过初步感知能够看到其中添加了橘子粉和草莓粉的杯子中的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并且有橘子味和草莓味。而后,幼儿自主操作,进一步加深对于水的理解,感知水的奇妙之处。在教师“魔术”的引领作用下,幼儿被吸引其中,在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特点,了解水本身的特性。对于幼儿来说,这种探究活动所展现出的效果显著,更符合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为进一步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养成提供助力。
在前期的科普和探究活动之后,中班幼儿对于水的了解已经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水的基本形态、水的溶解等特性有所了解,这些都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科学素养正在稳步提升。田园体验活动同样属于针对中班幼儿开展的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前期的铺垫与后续的引导都直接决定着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到室外,或者利用幼儿园已有的沙地进行教学,让幼儿通过沙地感知水的流动形态,从而加深对于水本身的进一步理解。
围绕水而开展的一系列科学活动使得幼儿科学素养得以全面提升,在活动的优化设计和循序渐进中感知和体验水的基本形态,了解水、感知水。整个科学活动的设计是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环节。如何做好这一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建立保障措施。
明确的目标定位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作用。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要对科学活动本身有着较强的认知,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要知道幼儿的基本情况和通过科学活动所想要达成的效果和目标。最终在明确目标的指导下,为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对幼儿有着全面和充分的了解,并能够掌握多元的科学活动设计方法,能够将其应用到科学活动当中,以此来支撑科学素养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并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情,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协助,从而保证科学活动的效果最大化。由于水本身是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的内容,在幼儿园认识科学游戏之后,幼儿回到家中将主动去感知和探究水的形态和特性,一旦家长可以积极配合则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科学素养培养效果。
总的来说,提升中班幼儿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关键点,从本次的研究中制定了一整套科学活动的框架,并通过保障策略的建立,旨在为广大中班幼儿营造良好的科学活动环境,培养这一群体的科学素养。从实践效果来看,中班幼儿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对于科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高,有效融入其中,并理解科学活动的本质与内涵,最终提升了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