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新模式探索

2021-12-03 00:51奕,何斌,冯
纺织科技进展 2021年11期
关键词:纺织品进出口外贸

余 奕,何 斌,冯 浩

(湖南工程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在国际竞争、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新形式背景下,传统的工科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新工科建设基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先进理念,把培养跨学科、高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目标,成为高校工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1]。

《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实务》融合了纺织、管理和进出口贸易专业知识,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和随之而来的经济疲软,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但是国际贸易仍然是保持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我国是纺织品出口大国,在某种程度上,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我国纺织领域的兴衰[2]。只有同时具备纺织专业知识、沟通管理和国际外贸实务操作能力才有可能成为纺织外贸方面的高水平人才[3]。目前高等教育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形式培养外贸人才,导致纺织专业的学生在进出口贸易技能方面有所欠缺[4]。因此,改革进出口贸易教学模式,实现经济贸易与纺织专业相结合,培养更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一项有意义的教学改革课题。

1 新工科背景下纺织进出口贸易实务的教学挑战

1.1 工科学生需调整学习和思维方式

不同于其他的纺织类专业课程,《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实务》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对课本上知识的接受和学习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实务》有着非常典型的学科特征,例如在国际贸易涉及到的各种贸易法规和惯例,商品的数量、质量和包装等合同条款,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货物运输保险、货款的结算、进出口交易磋商、合同订立和履行等内容,大量的知识都需要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课程中的法律法规和惯例等内容相对枯燥乏味,这与工科类学生习惯应用逻辑思维的方式相冲突,因此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很多学校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但以这种方式教学很难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和学生之间也缺乏足够的互动[5]。同时,考核方式单一,教师只是按照传统出试卷的形式,仅仅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和考核容易使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同时也不能适应当今国际贸易领域对人才的要求。

1.3 师资队伍里缺乏“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从事理论教学工作,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从事专业技术实践工作[6]。《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实务》这门课程重视实际业务操作训练,这对教师的外贸业务实践经历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目前纺织院校授课教师大多是纺织工程专业的硕士或博士,他们具备扎实的纺织专业理论基础,但是缺乏经济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外贸实践工作经验。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也只是照本宣科,无法结合实践经历,因此这门课的实践性无法得到体现。

1.4 理论知识缺少联系实际的机会

进出口贸易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但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实践操作,只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历结合,导致学生对外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仅限于课本,对于抽象的概念只能以凭空想象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其次,由于没有对应的实训基地,教师也只能以课上分享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来模拟外贸的流程。学生无法在企业实习,课程的实践性得不到体现。最后,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无论是纺织品的生产还是外贸实际操作流程,都朝着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方向发生改变。而课本中缺乏对应知识的更新,部分教师也不愿意主动更新知识,因此造成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当前环境下进出口贸易实际操作不符的现象。

2 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2.1 教学中注重不同专业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进出口贸易课程安排有一定的不足,很难满足毕业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要遵循教学规律,要将重点放在纺织贸易领域,把纺织专业知识融合到进出口贸易课程中。这可以让学生既熟悉纺织产品知识,又掌握进出口贸易的流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例如,在讲授出口交易磋商流程这个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实际操作中纺织品出口的实例。买卖双方要想降低其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就可以从纺织品本身的特征以及成本入手来提出合理的发盘或还盘。又例如在出口成本核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入实际业务中纺织外贸公司是如何核算出口成本的,又是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成本的。课程应以纺织品出口为背景,从实际出发,结合纺织专业知识,实现培养学生工科和商科相结合的综合素质,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发展,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外贸企业打下基础。

2.2 应用纺织品贸易的情景化教学模式教学

情景化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目的地引用或设计生动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7]。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进出口贸易实践性强的特点。引入外贸业务中的案例,不但能让学生更加熟悉外贸领域的法律法规,而且可以把枯燥的理论和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应用情景化教学模式能模拟纺织品进出口的业务操作,学生能清楚地了解国际市场上纺织品的供需情况,也会对贸易的操作流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实验课教学,需要加强校内相关课程软件的开发,学生通过操作软件来模拟进出口贸易的流程并熟悉单据的缮制。教师可以把课堂上情景化模拟练习纳入课程考核中,有效将应试教育模式转变和发展成为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全方面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3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缺少符合“双师型”标准的教师。因此,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应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还要改进人才引进的标准。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对有外贸实践经历的人才,纺织院校应跳出只注重高学历的误区,可适当降低标准综合考量,这样高校就能引进更多有进出口贸易实践经验的教师。如果纺织院校对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这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也可以考虑以外部聘任的形式,聘请来自其他院校或企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在课上传授与国外客户的沟通技巧,如何制作各种单证,以及如何报关等实际操作经验,也让学生更了解纺织外贸领域的最新动向。

2.4 与纺织外贸企业合作培养人才

根据外贸领域信息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计划,学校需要加强与纺织外贸企业的交流和合作。首先聘请纺织外贸领域相关部门的专家来学校办讲座。一方面专家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能让学生了解到纺织外贸领域最新的知识以及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更早地进行职业规划。其次,对于目前这门课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校与外贸进出口企业、保险公司和报关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纺织外贸企业中实习,加快学生对整个外贸行业的认识,让学生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实际贸易中的业务处理能力。同时,为了提高教师对外贸行业的实战经验,鼓励教师申请下企业锻炼,掌握纺织服装外贸行业中的发展资讯,把最新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最后,学校与纺织外贸企业共同探讨外贸人才的培养模式,更新人才培养计划,为纺织行业输出更多符合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 结语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对纺织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专业领域外的知识,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授课教师有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改革教学模式。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应该加强与行业专家和外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猜你喜欢
纺织品进出口外贸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山东外贸,跑出发展“加速度”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70年外贸大事记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