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传慧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人类知识不外乎真、善、美三个范畴。诸如自然科学、伦理道德、规律法则、文学艺术等等,都是真善美的局部体现。这三个方面在任何一个知识领域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互为增益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将真善美融于一身的人,也被称为“君子”。
具体到绘画艺术,能够被称为真正的画家,不仅仅需要研究绘画技法,更需要对真善美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具备君子之德、散发君子之光的真善美的集大成者。
从会拿毛笔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学习技法。作画时,多以画得像为真,以寓意美好为善,以搭配和谐为美。这些规则固然不错,但同时,许多艺术工作者也止步于此。
绘画艺术一事,实分诸多层次,也有非常明确的进阶途径:技法、技法理论、画论、艺术理论、美学。技法实践,追求到底无外乎是手熟。技法纯熟的美术作品,可以博得一时喝彩,但惟有创作与思想理论相辅相成的作品,才是有灵魂、有深度、能够流传千古的。
理论思想包罗万象,究竟从何处入手,极为重要。比如,同样学写字、学文章,由于初始思想基础的不同,观其字态,就会有雅致厚重,有媚俗轻率;观其文采,会有高阔坦荡,有狭隘消极。同样学绘画,也是由于思想基础的差异,观其画风,有疏淡天真、气象宏大,有妍薄索然、火气粗鄙;观其品行,有德艺双馨、贵贱不改其志之士,有沽名钓誉、为众人所不齿之流。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事书画,还是想做成其它任何事;也无论是初入某行业,还是已在某个领域久经洗礼,想要最终有所建树,都需要一些最根本、最重要的基础。这基础就如同大厦之基,是立人行事之本,可称作君子之德。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对于“君子”的追求,始终没有停过,这堪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那究竟何为君子?绘画艺术工作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要具备怎样的精神素质,可算是拥有君子之德呢?
“君子”,是对一个人的综合性评价。如同美术评论家品评一件经典作品,包含诸多层面的因素。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1]。一个人无论成就大小,都应“吾日三省吾身”[2]。所谓“小人无错,君子常过”,其实说的都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有一定修养的人,不论在任何环境下,都不会怨天尤人,而是会反省自己。反省自己做事是否已经尽心;反省正在做的事是不是当时当下最该做的事;反省自己通过怎样的改进能够做得更好。不损人利己、不推卸责任、不迁怒于人。不为苦恼找借口,只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找方法,才可能渐渐拥有自知之明。
美德不是生而有之,都是通过学习才能拥有。在学习过程中,要慎防自己变得“好为人师”[3]。有的人学到一些好的知识,深以为然,便忍不住与人“分享”,打着“为你好”的旗帜以教导姿态劝说别人。可是,每个人的经历、处境、感受,并非他人所能完全理解与体会。强行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别人,最大可能性的结果是非但没有给人助益,反而给人增添了另一种无形的压力。忘记了自己做得也许还不够好,更忘记了学海无涯,自己懂得只是沧海一粟。更有甚者,还忽略了交谈的时机与场合,终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给他人造成了心理伤害。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4]。若自身有了更好的改变,所有牵涉其中的事情都会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有自知之明、容人之量的君子之行。
注重提升自己的修养,做事有规矩、讲方法、重理智、敢担当。不唯唯诺诺、妄自菲薄;也不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不论大小事,更愿意以身作则。处事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如此心怀仁义、胸襟宽广;目光长远,格局宏大,言行之间,自然难掩灼灼君子之光。
倘若有此光芒,莫说绘画一域,其在任何行业内都能辟得一方广阔天地。
《诗经》有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就是为什么“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因为相对来说,开始是容易的,难在善始善终。
一个人做事,若是目光狭隘、刚愎自用,便会妄下决定。遭遇难题时怯懦推搪,怨意难平,最终以草草了事收场。若事后还不能自省,便会一再重蹈覆辙,虎头蛇尾。反复有始无终,一事无成,遑论成为君子。
君子知福祸相依、万事不易,知细微之处见真章,毫厘之优定乾坤;知行事必须镇定坦然、思虑周全,故而会时时处处尽全力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哪怕过程之中有一时之困,也依然能坚守原则与底线。不骄不躁,冷静理智、善始善终。
有始有终,需要清晰地从本质上意识到自己坚持的究竟是什么,需要自知、自律、自持的能力和无比坚定的勇气。大到民族精神,小到生活细节,具体到一言一行,无不应该保持有始有终的优良作风。
在绘画艺术作品的呈现上,自古就有不同风格百家齐放。是为君子,既不会对自己所不甚了解的艺术风格妄加批判,更不会因为某些现象轻言放弃,自当由始至终谨言慎行、不卑不亢,这才是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滋养出的君子之风。
《国风》有语:“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我们现在形容君子,常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说。
“温润”形容玉石时,是说质地细密,光泽含蓄、内敛、柔和。影射于人,则是指人个性温和,神采豁达,言语不疾不厉,心思无偏执激狂,宠辱不惊,生命的状态呈现出成熟的圆润。与之交往有春风拂面之感,其本质、原则又坚定不移。似玉一般,外柔内刚。
通过学习传统经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有格调、有风度、被人信任与尊敬的君子。在学习过程中,要谨防生出“分别心”。有的人在有身份地位的人面前谦和如玉,在同阶层或贫寒的人面前却言行无状。君子“慎独”,独处之时尚且应严格要求自己,更何况与人相处之时?若所表现出的君子之行不是内在养成的良好习惯,只是装装样子而已,岂非欺世盗名?
君子并不是贵族之专,而是超社会、超阶层、超民族的。任何一个阶层里,都有君子、有小人。唯有人格屹立不倒,堂堂正正、坦坦荡荡、舍生取义的君子,才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尊重、敬仰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光辉灿烂,就在于有无数的君子之光照彻古今。
一切艺术,最高的格调就是有君子之风。奉行君子之道,是人生道路走得更宽、更远的唯一途径。
具体到绘画作品中的君子,如元代画家倪瓒的《六君子图》,以松柏樟楠槐榆六种不同品种的树木入画,或庄重峥嵘、或高贵正直、或祥瑞坚贞,各有其生命象征意义。同时,这些树木所象征的品德,也正是画家内心所赞誉的生命格调。
其它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历苦寒而傲霜枝的梅花,澹泊高洁的兰草,虚怀若谷、柔中有刚的竹子等等,它们能在古往今来的书画艺术作品中长盛不衰,有些还被誉为花中君子,就是由于其品性中所包含的坚强、谦逊、临危不惧、洁身自好等各种优秀的品质,能够将作者内心的精神追求体现一二。
再如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色彩搭配,无论墨之五色,还是水石其华;笔法表现时,无论力透纸背,还是飘逸洒脱;经营布局上,无论是满是空,都要讲究虚实相间,阴阳相合,进退之间张弛有度,亦如君子之风范。
作者秉承君子之行,心意向往君子之德,作品暗合君子之道,是为艺术界中的君子之风。
画事风雅,前辈、后学多如辰星。艺术作品风格多样,各有千秋。虽水平不一,但都是同样热爱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若有缘一见,或虚心求教,或善意指点。没有轻视嘲讽、更没有互相攻击,方是君子之心胸。
绘画虽然只是艺术天地的一角,然而一旦涉及,便会被画事之中的许多好习惯潜移默化。不论接触绘画时是怎样的初心,接触之后又遇到了哪些观念,都应有“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平常心。用心体察那些对自身修养有益的因素,融入个人生活。比如写生中的用心观察,临摹中的沉静分析,创作中的心意倾注,选材时的体悟生命,交流时的谦虚谨慎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伴随一生的君子之行,将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以上所谈,仅为绘画艺术奠基之一隅。若有鸿鹄之志,未来的道路,还应在更宽广、更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人文素养。艺术世界里追求的真,不是多么像,而是内心情感的真挚;善,不只是寓意美好,更多的是思想上能辨能容,实践中敢舍敢留;美也不仅仅是和谐,而是一种气象,一种引人入胜的境界。
画如其人,人心有道。
拥有君子之风,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在精神上最高尚的追求,是终生的必修课。先贤之光,熠熠生辉。我等后学,哪怕微如萤火,只要心慕行追,学而不已,便是正确的为学之道,是值得首肯的人生态度。
在艺术创作上,弘扬君子之风、君子之德、君子之光,不仅仅是在人品、格调上的固本,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与价值追求。作为一名中国的艺术工作者,亦当充分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将艺术之路融入深厚的思想,让君子之光成为艺术之路上隽永的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