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中的非物质文化的转化与发展研究

2021-12-03 07:25孙衍
河北画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技艺文化产业物质

孙衍

(作者单位:吉利学院)

传承久远的非物质文化曾经需要依靠政府单位的财政补贴实现对相关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然而单纯的文化传承难以实现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针对非物质文化,相关企业、单位或个人需要做好传承与发展两方面的工作,应通过融入创意思维,基于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转化出更多文化产业成果。

一、非物质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的转化价值分析

(一)非物质文化的社会价值分析

将非物质文化转化为文化产业成果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经过无数年沉淀形成的非物质文化已经成为传承中华发展理念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能够让中国元素响彻世界,也能够增强民众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更加自信也更加认同自身的文化,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1]。例如,“和为贵”“尽善尽美”等优秀文化理念都在非物质文化中有所体现,对于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现代化的理念和技术手段能够转化与发展非物质文化,能够更充分地释放非物质文化的内涵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的经济价值分析

非物质文化往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众多非物质文化项目存在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品牌资源,能够实现对其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开发应用。非物质文化中的精神理念和文化元素能够与现代文化产业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富有中华文化魅力的文化产品,如融入非物质文化元素的动画电影《花木兰》等。相对而言,传统医药、美术、技艺等非物质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包含原料选取、产品加工设计等各个环节在内的产业链,现代化企业与相应产业链的融合能够快速将非物质文化产业转化为经济效益。此外,传承久远的非物质文化也诞生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老字号、优秀品牌,相关文化品牌所蕴含的潜力一经开发,将会形成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现代化品牌,进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文化产业中非物质文化的开发思路分析

(一)在非物质文化开发期间融入现代化产业思维

国家近年来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更加重视,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是非物质文化传承开发的新思路。在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单位或个人应该融入现代化产业思维,充分发掘技艺独特、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文化遗产发展为城市名片,通过创建文化品牌、旅游景点的方式刺激区域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融合现代化产业思维的过程中,饮食文化、医药文化、美术技艺等项目具有更多优势,能够形成符合民族精神文化追求的现代化文艺产品,也能够成为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饮食等产品,从而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现代审美思维开发非物质文化创意

富有独特元素的非物质文化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大潜力,相关企业通过将其与现代化的审美思维相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掘出非物质文化成果,依靠创意转化的方式能够形成更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蓉漂”王浩斐通过现代审美与非物质文化融合的方式对皮影进行了创新开发,将传统皮影中的传说故事、才子佳人剥离,形成一个个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皮影工艺品,使得皮影文化得以传承发展[2]。在传承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中的音乐、信仰、习俗、服装、礼俗等元素为动漫产品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素材,众多传承久远的故事情节也能够成为现代动漫的主题架构,如《花木兰》这一动画就是现代审美与中国文化元素融合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好评,为动画制作企业提供了巨额的票房收益,也提升了中华非物质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文化产业中非物质文化的发展路径分析

(一)基于非物质文化创建现代化品牌,推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品牌建设是推动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相关企业需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探寻文化品牌的建设发展思路,推动自身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相关企业需要明确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文化传承者所掌握的非物质文化中的种种元素、内涵和技艺,推动文化品牌的加速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引导传承人持续加强对现代品牌建设理念和非物质文化的学习和总结,基于非物质文化的核心理念或关键技艺进行创意开发,推动新品牌的建设发展。在技艺类文化品牌建设过程中,相关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技艺的核心特点,追求技艺的真实性和流程的完整性,通过科技或创意思维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加工技巧的有机融合,有效解决非物质文化产品的生产难题。非物质文化品牌的发展需要依靠持续不断的创新来推动,相关企业应该从众多非物质文化中筛选出符合自身品牌建设发展的元素内容,在整合相关文化元素和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转化的方式形成有效的文化产业品牌。例如,四川通过重构传统年画的韵味、颜色和图案,在融合现代化设计思维的情况下,形成了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绵竹年画这一品牌,开发出《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等一系列的创意年画,基于现实生活创作的绵竹年画也发展成为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文化品牌。

(二)通过文旅结合的方式发展非物质文化产业

各地可以通过开发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方式,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城市带来更多经济和社会效益[3]。成都自2007年开始,每年都基于国际非物质文化博览馆举办国际化节日,联合众多分会场构建了成都全区域的文化旅游产业,通过国际非物质文化节开展了戏剧表演、非遗产品销售等一系列活动,对于成都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旅游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多便利。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成都还基于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开展了诗圣文化节、大庙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展示非遗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文旅产业的融合可以从饮食文化方面入手,成都小吃文化中的韩包子、龙抄手成为众多景区规划过程中的关键项点,而小吃文化的融合也为游客提供了更优质的饮食体验,实现对地方小吃技艺传承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非遗中的建筑也可以成为建设文旅项目的基础,实现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整合应用。例如,成都依托铁像寺建设了铁像寺水街,过程中还融入了双江钱币博物馆相关文化项目,构建了彰显地区特殊的旅游胜地。

(三)通过技术手段改进非物质文化产品的生产模式

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优化非遗产品的设计,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推动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快速建成和发展。在产品设计方面,传统的非物质文化传承者通常会按照既有的规则进行产品的设计,效率低下的同时也难以形成优质的设计创意。在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通过收集汇总非物质文化的各种数据信息,形成数字化信息档案,通过总结分析的方式转化出更多科学的创意产品。例如,龙泉市针对开片复烧这一传承自南宋的黑胎哥窑青瓷修复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光谱分析仪对青瓷胎釉的组分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对传统修复技艺的改良,其胚料配方能够生产出更具市场吸引力青瓷产品。现代化的技术能够改善传统非物质文化产品制作效率低下的问题,相关企业需要基于维护非物质文化核心传承、真实技艺的情况下利用机械化、自动化的加工制作方式取代手工制作方式。例如,传承苗族银饰技艺的黔东南施洞镇利用机器拉丝和焊接等现代化工艺替代了传统手工工艺,解决生产力问题的同时也促使银匠能够在苗族银饰工艺完善方面付出更多精力。

(四)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人关注非物质文化

无论是非物质文化的宣传、传承,还是非物质文化产品的销售,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相关渠道。在众多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非物质产品的产品设计和加工生产方式产生了较大改变,文化产品的流通、销售渠道也得以拓展,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成为展示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渠道,大幅度提升了文化产品的流通效率,增强了非物质文化的传播影响力。相关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相关技术分析非物质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通过针对性地艺术创新加工出更多富有市场吸引力的产品;在产品营销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门户网站、电商平台、社交问题增强产品营销力度,建立与消费者的畅通联系,更及时有效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非物质文化产品。

(五)加强对消费者需求情况的分析,增强非物质文化产品的吸引力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重视对消费者需求情况的探索分析,从而生产出更具市场占有率的非物质文化产品。首先,企业需要基于地方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差异性的文化产品,通过融入地方特色的方式提升相关产品在一定区域内的吸引力[4]。其次,企业应该对非遗产品进行个性化设计,针对消费者的年龄、喜好、知识结构等设计出更多产品形式。最后,企业应该从功能性入手,在应用非物质文化技艺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社会群众生活或工作应用需求的产品,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产品外观的优化处理,通过更多个性化的包装设计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具有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价值,其蕴含的品牌、产业链、文化内涵优势具有较强的经济开发价值。在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单位或个人需要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与现代审美和产业思维的融合,通过创作现代化品牌、分析消费者需求的情况生产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模式的优化改善,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宣传力度,还可以依靠文旅结合的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技艺文化产业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