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涛
摘要:从墟沟林场多年积累的选种、种植实践入手,分析了品种的甄选、土壤的质量要求、定植方式方法、土肥水管理、移栽移植等方面,探讨了墟沟林场种苗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为今后北云台山林区乃至整个林业体系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发展前景
引言
墟沟林场为国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着辖区2666hm2山场的森林防火、植树造林、公益林管护等任务。所管护的北云台山整体森林植被状况良好,但部分地段的景观层面上仍有一定面积的荒山,残次林在森林面积上占比较大,影响森林景观和生态功能的发挥。
在植树造林和低效林改造提升中所需的大量乡土树种难以在本地找到合适的苗源,外购的苗木短期内难以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而且可能携带的病虫害增加了生态安全风险。因此,深挖北云台山适生植物资源,积极开展本地乡土树种繁育,进一步提高造林树种的成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苗圃地建立
1苗圃基地建设要点分析
1.1苗圃基地基础设施
墟沟林场苗圃基地建设充分考虑当地的适生环境,如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地理位置等,同时选择合适的林木品种和育苗方法,认真科学的进行林木育苗建设。
1.2种子采集与贮存
苗圃基地树种精选本地“种源”的种质资源,其特点是便于操作及采集,对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有高度适应性。根据各树种的果实成熟期,进行人工采种。种子采摘后,即采用自然晾晒干燥法进行种子调制,脱粒阴干后贮藏。由于多数乡土树种不是随采随播,为了保持种子的发芽率,在翌年播种前,需对种子(实)进行沙藏,密封保存[2]。
1.3播种前准备
1.3.1土壤准备
1.3.1.1整地
整地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的关系,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同时结合施肥,为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3]。根据连云港北云台山地区气候特点,每年在2月下旬即可进行苗圃整地。
1.3.1.2作床
作床时间应该在播种前1-2周,苗床走向以南北向为宜,一般苗床宽100-150cm,长度不限,以方便管理为度,苗床高25-40cm。一般分为高床与低床。高床用在降雨较多、低洼积水或土壤黏重地区;低床用于降雨较少、无积水地区。
1.3.1.3土壤消毒
对于黑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杉、杉木、侧柏等松柏类树种,播种前需用福尔马林50ml/m2稀释100-200倍,于播种前10-20天喷洒在苗床上,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播种前一周掀开薄膜,并多次翻地,加强通风,待甲醛气味全部消失后播种[4]。
1.3.2种子准备
1.3.2.1催芽
种子催芽主要使用赤霉素920作为主要催芽溶剂。根据不同种子的特点先确定水温,将5-10倍于种子体积的温水或热水倒在盛种容器中,使种子均匀受热,自然冷却。冷却后再浸泡至配比好的赤霉素920溶液中浸种。浸种过程中,一般12-24h换水一次。坚实种子可如此反复几次直至种皮吸胀[5]。
1.3.2.2消毒
为防止苗木猝倒病发生,通常在播种前1-2天将种子放入0.15%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5-30min,取出后密闭2h,用清水冲洗后阴干再播种。
二.播种及后期管理要点分析
2.1播种方法
2.1.1条播
小颗粒种子以条播为主,按一定株行距開沟,然后将种子均匀的播撒在沟内。如朴树、黄连木、松柏类等。当前,生产上多用此法。管理方便,利于起苗。
2.1.2点播
按一定株行距挖穴播种或按一定行距开沟,再按一定株距播种,也可用育苗盘进行点播。适用于大粒种子或种球,如无患子、栓皮栎、乌桕、皂荚等。点播用种量少,株行距大,通风透光好,便于管理,容器育苗中育苗盘采用的是上口径48mm的50穴标准育苗盘。
2.2灌溉
苗圃灌溉一般在早晨和傍晚进行,利用现有泵房和蓄水池等基础设施,采用管道喷灌的方式,选择串联雾化喷头和自旋转2寸摇臂喷枪相结合,对新出土幼苗采用细水雾喷灌的方式,防止幼苗倒伏,对半成苗、成苗选择旋转喷枪灌溉,满足苗木生长需求水量,确保苗圃苗床全覆盖。同时也需严格控制灌溉用水,避免出现灌溉过多或不足。
2.3间苗与补苗
第一次间苗宜早,在幼苗出土10-20天进行,原则是间小留大,去劣留优,间密留稀,全苗等距。
2.4施肥
制定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薄肥勤施”,通过腐殖土改善土壤营养成分,辅以氮肥,适当配以磷、钾肥,是提高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
2.5苗木发芽率统计
对培育的各类种子测量千粒重,采用千粒法测定,从净种子中随机数取,每个试样1000粒种子,千粒重=(试样重量/试样粒数)×1000。
对播种后的苗床进行出芽统计,根据出芽数量测算苗木种子发芽率。发芽率=(发芽种子总数/种子总数)×100%。
2.6苗木生长调查
用表格形势记载出各树种苗木的生长过程,以便掌握其生长周期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对苗木的影响。
2.7出圃
在苗木生长到一定程度,通过了质量和规格要求后,便可以在种苗休眠期进行出圃工作。墟沟林场培育的大部分苗木多用于本场的春季及秋季造林项目,苗木长势良好,存活率高。
3.林木种苗培育发展意义及前景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于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和提升,该技术为林业的发展和质量提升提供了支持和保障[6]。墟沟林场精心选择皂荚、乌桕、黄连木等14种乡土树种,繁育苗木近20万株,为林场乃至整个北云台山地区的林业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树苗来源。在今后的发展中,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仍旧是所有林场乃至全中国林业的重要战略之一,而种苗培育技术正是基于此种目的发展起来的,可以提升我国林木种苗培育质量,促进我国森林林木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黄家勤.林木种苗的培育与发展分析[J].现代园艺,2015(2):40.
[2]刘文会.园林苗圃建设与生产技术要点探究[J].现代园艺,2017(6):60.
[3]魏静.林木种苗的培育及管理[J].吉林农业,2019(7):99.
[4]张鹏冲,李娜.探讨在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J].花卉,2017(14):145-146.
[5]杨云凤.浅谈林木种苗培育技术以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5(6).
[6]陈庆权,李有为.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的策略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19(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