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视角下如何有效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江苏要立足本省实际情况,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良性集聚发展,增强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选择适宜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深化与上下游行业的分工协作;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支撑体系。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策建议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造成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1]。中国已深刻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3]。在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加快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4]。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产业转型升级[5],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绿色企业发展特征,能够扩大内需、增加社会就业和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既有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工业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方式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易于呈现出典型的空间集聚特征。适度集聚能够促进集聚区内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
新发展理念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为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指明方向。江苏作为发达省份之一,工业化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当前江苏人口密度大,资源相对匮乏,单位国土面积污染负荷较高。因此,在中国经济迎来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视角下如何有效提升江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政策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迎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也给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如集聚发展缓慢、集聚模式不合理、区域发展差距拉大、技术创新不强、融资难度增加、人员素质偏低等。因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增强空间溢出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指相互存在关联性的企业在地理区位上呈现聚集态势,同时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与中西部省份相比,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较快,但是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江苏要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体系,不断改善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加快不同类型生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各城市要将生产性服务企业作为重点扶持企业,在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同时,江苏要加强相邻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间的合作交流,建立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合作格局。各城市要有序减少地方保护主义,消除由于行政区划所造成的体制性障碍。此外,通过建立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构建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体系等方式,改善知识溢出的渠道和方式,从而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
(2)选择适宜发展模式,深化上下游行业分工协作
江苏要根据不同城市职能分工、战略定位和要素禀赋制定相应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战略。苏南城市要侧重生产性服务业的高端化发展,适宜发展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并合理分散能耗高、效率低的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同时,要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形成一批配套设施完善的工业园区和服务业基地,以满足对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区域的差异性,形成不同等级城市间分工互补的格局。并且要引导企业良性竞争和合作,防止同质化恶性竞争,并建立有效的劳动力转移预警机制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能力。此外,考虑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较强关联性。江苏要科学规划生产性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互动发展的运行体系,着重加强两者间的关系互动融合。同时,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企业与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互动,增加农业、工业和其他服务业中间投入品的比重。
(3)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健全创新支撑体系
在保证效益提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促使创新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优化要素结构,持续探索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江苏生产性服务业要重点建立内部科技创新体系与成果转化机制,对创新要素结构进行优化。同时,促进生产性服务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展开深入合作,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和信息服务机构的建设,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初期壁垒,从而为生产性服务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支撑;加大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具备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以优化生产性服务企业的人员组成结构;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并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丰富创新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技术等级和工作质量,并拓宽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和技术专长;建立起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通过建立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维护技术创新规则的严肃性,避免垄断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纪玉俊,李志婷. 制造业集聚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1): 25-33.
[2]郝春旭,邵超峰,董战锋,等. 2020年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报告分析[J]. 2020(16): 68-72.
[3]马茹,罗晖,王宏伟,等.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9(7): 60-67.
[4]王兵,刘光天. 节能减排与中国绿色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15(5): 57-69.
[5]韓慧霞,金泽虎.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机制与检验——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门限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35(7): 77-88.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2020SJA1278);2020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任阳军(1991-),男,安徽合肥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产业发展与绿色经济。
注:本论文由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2020SJA1278)、2020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