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契机与挑战

2021-12-02 10:18于一川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弘扬大数据

于一川

摘要:大数据为社会各领域带来了深度变革,对革命精神的弘扬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在给革命精神弘扬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的同时,也给革命精神传播的过程和效果带来严峻挑战。

关键词:大数据 革命精神 弘扬

一、大数据时代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弘扬带来新的契机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1]。

(一)大数据壮大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价值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作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更需要广泛的传播。革命精神弘扬的主体一方,是与一定客体发生价值关系的现实的人或组织,历史上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价值主体,主要指党政机关、专家学者、宣传教育工作者等。进入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成本的不断降低和网络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大量网络新媒体和普通群众也开始参与进来,而传统传播者也开始主动与新传播者进行交流合作,主体呈现出多元性和融合性。

(二)大数据拓展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对象

首先,革命精神的传播对象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前信息时代,受众以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为主,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得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将革命精神直接传递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的规模达9.4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9.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7.0%。这说明,大数据时代,信息实现了大众传播,党的历史、理论和当代实践借助即时通信技术在互联网中得到广泛传播。最重要的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受众不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而且平台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受众进行信息精准推送。

(三)大数据创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播形式

长期以来,革命精神的弘扬主要借助于印刷传媒、广播传媒和影视传媒等,传播以主流媒体为中心,传播手段较为单一。进入大数据时代,革命精神的内容载体和传播载体大大丰富,可以通过互联网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精神的宣传教育。除此之外,传统的革命精神的传播是异步的,内容的生产、传播、接收、反馈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而在大数据时代这个传播过程不仅可以做到同步,还可以实现预测,通过数据分析预知受众需要什么内容提前进行内容生产并及时抛出,对受众进行价值观引导。

二、大数据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面临的严重挑战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大数据给革命精神的弘扬带来了新环境,在新环境中也蕴含着新挑战和新问题,数据来源的驳杂、数据量的激增和数据技术的滥用都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一)数据来源的驳杂影响了国家对革命精神的导向

历史上,革命精神的传播渠道主要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国家通过对主流媒体的管控,就可以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大数据时代,由于信息来源的纷繁复杂,国家对信息的干预和控制能力有所弱化,国家对革命精神的导向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影响。在数据来源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数据渗透。一方面,少数西方国家凭借话语权优势操纵了国际信息通道,肆意曲解、诬蔑、抹黑中国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我国个人和社会组织的信息,分析大众心理特点,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意识形态渗透,挑动、扩大社会矛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众的思想和行为,以期瓦解大众原有的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其次,伴随着个体话语空间不断彰显,信息来源的匿名性、广阔性和复杂性产生了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个人藏匿在网络ID背后、淹没在广大网民之中,思想和行径的错误被消解,道德意识发生弱化,难以自觉地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个别人甚至会故意发表奇谈怪论以博取关注。

(二)数据量的激增削弱了大众对革命精神的专注

在前信息时代,革命精神的传播范围虽然不够广泛,但是传播效果却具有深刻性。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大量产生和流通,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然而与信息数据增长的无限性相对的是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个人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难以获取有用信息,更加难以对有用信息进行学习内化。數据量激增带来的首要问题是海量信息挤压。大量数据带来的数据挤压正在稀释革命精神的传播,使其所占的相对数据空间不断缩小,甚至有边缘化危险。大数据的丰富性和通俗性与革命精神教育的严肃性和抽象性形成鲜明对比,占据了大众更多的关注度和时间。更有甚者,制造信息泡沫,占据大量信息空间和通道,进一步增加大众接触和学习革命精神的难度。其次,虚假、负面、极化信息,正在带来严重的数据干扰。一方面,各种信息纷繁冗杂,负面信息夹杂其中,极具迷惑性和欺骗性,正在消解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认同,容易产生价值观的扭曲和理想信念的动摇。另一方面,“短、平、快”的垃圾信息给大众带来的感官刺激,超越了理性沉思所带来的快乐,对高尚的精神品质的追求被弱化,造成了大众的审美异化和理想沦落。再次,大数据传播使得负面信息极易被放大对大众认知产生干扰。正如黑格尔所说国家“立足在任性、偶然事件和错误等的领域中,恶劣的行为可以在许多方面破损国家的形象”[2],尽管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的情况,而这些错误借助数字化信息广泛传播,就会被不断放大,严重影响党和国家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影响了大众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接受程度。

(三)数据技术的滥用干扰了主体对革命精神的传播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快,革命精神理论革新和传播的速度却很难跟得上客观世界的变化速度,与此同时少部分人却在利益推动下滥用大数据技术对革命精神的传播进行干扰。对大数据的利用主要是通过数据集成和分析技术挖掘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本质,并依此来指导实践。这个过程涉及到个人自由选择、信息隐私安全、国家数据主权等诸多问题,其中对于革命精神的弘扬工作来说,核心的问题是——大数据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一方面,从具体中进行科学抽象,牵涉到生活世界的特定具体经验——看世界的特定方式,大数据作为技术本身就在改变着人类固有的思维方式。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的变化日新月异,但从事革命精神宣传教育工作的个人,则难以做到与时俱进。没有科学的认识,就难以有正确的实践,革命精神宣传教育工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结合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对个人和群体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而“不管作为观察、测量和计算中心的主体的作用多么重要,该主体都不能作为伦理、审美或政治的行为者来发挥科学作用”[3],谁来担当“引导者”就至关重要。商家、新媒体等往往为了流量和利益,一味讨好、迎合大众,这就会模糊“是”与“应该”的界限,使大众丧失了超越发展的可能,丧失了学习和接受革命精神的兴趣和动力。敌对势力则借用大数据将大众引导向西方意识形态,模糊了大众的思想认知,动摇了革命精神的认同基础。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N].人民日报,2017-12-10.

[2]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3]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弘扬大数据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