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乡野童玩”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1-12-02 03:46贺一舟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农村教学教学模式

【摘 要】语言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将自然生态系统规律引入语言教学中,对小学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针对目前我国乡村小学英语教学生态失衡的现状,利用“乡野童玩”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符合乡村语言环境和儿童心理特征的英语教学生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认知语言,积极反映乡村的生活环境与自然风貌,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让英语教学回归健康的生态模式。

【关键词】农村教学;英语实践;语言生态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贺一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外国文学、翻译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2019年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农村小学‘乡野童玩式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SZUXYYY2019-1063) 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20年来,我国乡村小学英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和中高等英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乡村小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师生主次关系颠倒、教学环境与设备缺失、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学习氛围不够浓厚、课堂活动单一、师生互动不足、语言锻炼缺乏、与社区和家庭的交流互动不足等等。如果英语学习长期缺乏方法指导和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得到充分调动,错失语言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情势下,探索一种农村优势与和儿童天性相结合的生态英语教学模式显得刻不容缓。

一、生态语言学与教育生态学

德国生物学家Ernst Haeckel认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生态学,是一种研究生命有机体、有机环境、无机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科学。生态语言学则由美国语言学家Einar Haugen开创,他将语言关系与动植物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在1972年发表的《语言生态学》一文中明确将语言生态学界定为对任何给定语言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研究。这里的“环境”不仅指自然环境,更包括社会环境和人的精神心理环境。自Einar Haugen后,生态学在20世纪被频繁运用到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生态语言学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1]1990年至1993年,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C.A.Bowers连续出版三本著作,对教育、文化、生态危机等宏观教育生态进行了探讨,并尝试将宏观教育生态理念运用到教育实践中。1999年,奥地利学者Fill在《语言与生态:21世纪生态语言学视角》中对Einar Hangen“语言生态学”的研究范式和Halliday“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随后出版的两本著作《生态语言学读本:语言、生态与环境》和《语言影响:进化“系统”语篇》在中国语言学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2]进入21世纪后,生态学观已深入人心,部分西方学者将生态学元素引入社会文化理论中,使之逐渐发展为生态语言教学观,以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外语教学[3]。教育生态学则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是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教育学中渗透与应用的产物。其教学理念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尤其是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原理)来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作用规律与机理。教育生态学将教育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各种教育现象的成因,从而指导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方向。[4]

我国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张正东在《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一书中以生态思维建构了一个类生态式教学系统,并提出了“外语教学是由目的语、学生和环境构成的三维立体系统,其底为经济发展,顶为跨文化交流”的观点[5]。黄国文更是明确地提到,外语教学与研究是整个生态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6]。汤红娟则在《论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儿童外语能力及其应用——兼与戴曼纯教授商榷》中提到,双语潜势性、双语技能的整合性、双语文化自觉性、儿童学习者与环境要素的动允性、服务学习的实践性、语言生存智能的可持续性构成了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儿童外语能力的自然属性。有效运用这些属性有利于外语教育社区化,更快推进基础外语素质教育进程,加速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外语人才。[7]沈映梅也在《生态语言学视野中的外语教学》一文中谈到,生态外语教学观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外语课堂看作一个统一的、能动的、可变的体系,教师与学生都被看作发展中的人,教学活动正是这些关系之间有意识的互动。外语教学应在多元的语言文化和环境中培养学生能动的、发展的,与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语言表达能力。[8]结合生态语言学与教育生态学的发展,以及我国的研究情况来看,将生态学引入教育与语言教学中已是广为认可的教学理念。以乡村地区的英语教学而言,就是要在基础的语言教学中充分利用乡村的环境优势,建立起人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互交融的生态系统。

二、“乡野童玩”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乡野童玩”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在语言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的启示下,充分挖掘美丽乡村环境和儿童好动、好玩天性所构建的,一种促进师生与环境、社区、家庭互动,让语言教学回归语言生态,提升小学英语教学效益的生态教学模式。

(一)利用英语制作,助力乡村建设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乡村旅游和民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乡村人民的生活条件,学生得以在绿水青山中度过美好的童年。小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将英语教学融入乡村建设,促进英语教学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构建人与环境、语言与环境协同发展的生态模式。利用英语制作助力乡村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为村里的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亲手制作中英双语标签、公示语,用英语把乡野装扮起来,练习英语拼写,增强对英语的语言认知。双语标签和公示语的制作,一方面可以为外来游客提供比较方便的旅游指引,提升鄉村旅游的国际品位;另一方面还给学生所学提供用武之地,让学生把英语知识迁移到乡村建设中。例如,在某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制作了“east village(东村)”“tigershape mountain(虎形山)”“peach grove(桃林)”“Danxia National Forest Park(丹霞国家森林公园)”等双语标签,还制作了“河水很深,杜绝游泳(River is deep,no swimming)”及“桃花只看不摘(Peach flowers remind:watch only, dont pick me)”的简单公示语。这些英语制作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从短语入手熟悉英语句式与语法,还可以对学生起到自我警示和教育作用。英语制作是一种生态式的外语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做中学,做中悟”的教育作用,又能使小学英语教学融入乡村振兴,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实处,可谓一举多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二)挖掘旅游资源,提高口语能力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地方文化的宣传提供了重要契机。但是乡村的旅游景点、特色菜肴和乡村文化若要为外人所知,还需要国际语言的支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培养“小导游”和“小解说员”,让学生尝试用英语传播地方文化,锻炼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某乡村举行油菜花文化节,当地教师以此为主题让学生用英语介绍油菜花文化节,编导一些英文歌曲和舞蹈节目,把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以另一种形式展示出来,为乡村文化的传播增添色彩。再如,某乡村有一个观光水库,游客可以在水库中钓鱼、划船,品尝水库的特色餐点。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了这个水库,以景为引细数水库各个精彩之处并教学有关单词,然后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用英语复述水库的发展历史和特色景点,推荐水库中的休闲活动、特色鱼类,制作水库安全游玩的警示等。经过教师的调整与指导,学生录制了英文导游短视频,并得到了景区的许可在水库播放。“童声英文导游”的传播大大提高了水库的知名度,为地方文化的传播插上了翅膀。扮演“小导游”“小解说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提供学生以英语传播家乡文化的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活动单一的缺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利用乡野环境,趣学英语词汇

说唱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儿童认知心理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通过把知识点变成顺口溜,配合节奏进行说唱,以达到趣味教学的目的。当教学中遇到一些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语法知识,教师可以尝试结合乡村环境编写顺口溜,帮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颜色类单词的发音、拼写和使用,有位教师以小学生的视角编写了这么一首说唱词:

yellow,yellow是黄色,黄色鸭子河中游。

black,black是黑色,黑云压压雨要来。

green,green是绿色,绿绿小草在发芽。

white,white是白色,白色雪花冬天飘。

red,red是红色,鲜红国旗校园扬。

blue,blue是蓝色,蓝蓝天空白云走。

brown,brown是棕色,棕色土地是我家。

又如,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常用单词,有位教师编了一首顺口溜:

我家dad,脾气bad,让我sad,妈妈glad。有只cat,非常fat,专吃rat。一只kite,颜色white,被狗bite。学会ride,妈妈pride。清晨jog,有点fog。带上dog,看见frog。轻轻hop,跳上top,唱起pop。想变smart,必须hard。一个fool,掉进pool,还装cool。一只goat,穿着coat,离开road,上了boat。困难share,相互care,赶走scare。

这种结合乡村与学生生活现实,把单词编成说唱词的方法深受学生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富有中国乡村特色的趣味英语教学法,可以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多加推广。

(四)讲好“乡村故事”,培养表达习惯

为了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尝试把教学内容与乡村特色结合,以某种形式讲好“乡村故事”,让学生参与到讲“故事”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英语知识,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某教师在参加所在乡村片区的英语教学比赛时抽到了“there be 句型教学”的授课题。经过思考,这位教师别出心裁地用30分钟的准备时间画了一幅画,画上简单地画了房子、河流、山脉、学校、道路、绿树、鲜花等。走进课堂后,他高兴地说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学生很感兴趣,忙问教师是什么礼物。这位教师在学生期待的目光中打开了画,并表示只要和教师一起学会用英语描绘这幅画,就把这个礼物就送给学生。然后教师开始向学生介绍there be句型,教学如何用该句型表示某物处于某地,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如何用there be句型描绘画面。“This is my hometown.There is a hill behind it.Its name is tigershape mountain.In front of the village,there is a river.Its name is Jinsha River.Along the river,there is a school.I study in this school.There are many green trees and beautiful flow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学生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描述画面,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继续用there be句型介绍乡村风光和校园美景,一边与学生在五彩斑斓的画卷上添上更精彩的一笔,将画面补充完整。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位教师也荣获了该片区教学比赛的第一名。这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巧妙地把知识点融入了“乡村故事”的讲述中,融合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将环境“缩小”并带入课堂中,教具简单得体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今日的中国乡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着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值得我们多加挖掘,把英语教学与“乡村故事”有机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极大提高。

(五)布置乡野“作业”,增强交际能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巩固。教师应该多思考如何发挥乡野环境的优势,灵活地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语言作业。例如让学生习惯以手机录像的形式与同伴、父母、邻居就村子里发生的事件进行口语交际,学生使用英语,其他人使用汉语,录制后发送到群里进行交流。长此以往,村里就会形成“爱英语,讲英语”的良好风气。学生与父母、邻里、社区的交流得到极大改善,村里对学生的英语教学也会主动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持,形成互助互生的英语教学生态系统。除了直接的口头交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写英语日记,描绘家乡的美好景色,记录劳动人民紧张有趣的生活,描绘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In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a lot of fresh vegetables are planted in Grandmas garden,such as cucumbers,peppers and eggplants.How many tender green seedlings in the nursery dreamed of the joy of harvest!On the way to school,there are so many beautiful flowers blossoming,just like us on the campus,smiling at the teacher on the podium.After school in the afternoon,the tail of cooking smoke take me home;because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moke,there is a stove full of rich dishes at home;On the stove,there is the small egg which I picked up in the chicken nest this morning.”春末夏初,奶奶的菜園里种植了好多新鲜的蔬菜,黄瓜、辣椒、茄子,苗圃里多少嫩绿的小苗幻想着丰收的喜悦。上学的路上,开满了那么多美丽的花,好像校园里的我们,把一张张笑脸送给讲台上的老师。炊烟的尾巴,拉着小跑回家的我;炊烟的那头,是家里摆满丰盛菜肴的灶台;灶台上摆着的,是我早晨在鸡窝里捡起的小鸡蛋……这些充满乡野气息的句子简单而充满情趣,要以英语的语言外壳进行表达并不困难,关键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建立起乡村的视野与兴味,让学生惯于将自己对乡野生活的热爱用英语进行表达,加之教师在语言上的指导,一篇篇彰显着乡村独有风貌的小作文就完成了。无论是乡村小路的变化、村民小院的扩大,还是乡镇设施的建设,学生要把英语运用到口头表达和文字写作中,在课后也能记录美好的乡村生活,把英语带入社区,带入家庭,带入自己的生活,使英语学习日常化、英语交际常态化。这样一来,说英语、写英语再也不是一件尴尬事。乡村小学英语教学因此变得更接地气,形成英语、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三、结语

乡村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对于我国基础英语的教育改革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语言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启示下,乡村小学“乡野童玩”的英语教学模式对我国乡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失衡有不错的改善效果,能有效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和儿童的天性,建构起学生、教师、环境的良好生态关系,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趣味化、生活化,发挥英语的语言服务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爱国情怀,对于“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奎英.生态语言学的产生、发源、发展与趋势[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41-50.

[2]洪常春.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8(6):29-34.

[3]吴文.社会文化理论与生态语言教学观[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8(3):54-61.

[4]扈玉婷.大学英语生态化写作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

[5]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6]黄国文.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生态化取向[J].中国外语,2016,13(5):9-13.

[7]汤红娟.论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儿童外语能力及其应用:兼与戴曼纯教授商榷[J].中国外语,2017,14(5):72-80.

[8]沈映梅.生态语言学视野中的外语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4):131-133.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农村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资源在农村教学点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浅析怎样提高农村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