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师范大学”翻译成英文是“NormalUniversity”?我们都知道normal表示“正常的、常规的”,按照字面含义,“NormalUniversity”应该是“正常的大学”,这跟师范大学有何关系呢?
其实这个normal并不是直接来源于英语,而是来源于法语的colenormale,意思是“标准学校、模范学校”。在法语里,norme是“规范”,而normale是其形容词形式,也有“模范”的意思。
大名鼎鼎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简称“巴黎高师”,法语名字是NormaledeParis,简称“ENS”。这个名字用英文翻译过来是SuperNormalSchoolofParis,直译成汉语就是“巴黎超级正常的学校”,听起来是不是有种莫名的喜感?
在中国古文献中,最早把“师范”二字并用的见于《后汉书·文苑传·赵壹传》:“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仰高希骥,历年滋多。”世人遂把教师职业的特征概括为“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老师就是学生的标准和典范。但“师范”成为专有名词,最早起源于日本。日语的“師範”一词就是“榜样、典范”的意思。
1872年,日本建立了亚洲第一所师范学校——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将NormalSchool一词译为“师范学校”,这个译名在清末传入中国。1923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升级为大学,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当时参考了在中国讲学的几位美国学者,如教育家、哲学家杜威,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主任孟禄等人的意见,将其英文译名定为PekingNormalUniversity。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以“师范大学(NormalUniversity)”为名的学校。此后,我国成立的其他师范院校,也统一沿用NormalUniversity这一译名。
(摘自《知识窗》2021年第2期,摄图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