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吃花地图

2021-12-02 00:00:00Chen
青年文摘 2021年8期

春天,是属于鲜花的。

小的时候,看到枝丫上饱满的花朵,总会忍不住揪几瓣放入嘴中。事实上,在中国各地人的餐桌上,鲜花从未缺席过。对于中国人而言,吃花,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就地取材的生存智慧。

北方:朴素vs风雅

槐花是生活在华北平原的人们,对于吃花的原初记忆。

早年间的春天,是华北平原最青黄不接的时刻。去年的粮食已消耗殆尽,新的庄稼尚未成熟,此时家门口老槐树上冒出的翠绿色花苞,就是最抢手的“粮食”。

刚采摘的槐花,有种淡雅的清香,捋一把塞入嘴里,是春天特有的气息。在河南,槐花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蒸。新鲜的槐花洗净后,掺上一些玉米面,放上笼屉大火蒸煮。蒸好的槐花,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放上干红辣椒二次爆炒。除了蒸着吃,槐花还可以炒食、入馅,无论哪种吃法,一盘槐花端到面前,总能让你联想到某个春天。

北方人吃的花,常常朴素得令人认不出来,萱草就是其中一种。萱草又叫黄花菜,是中国人的“母亲花”。天津人的“生命之光”捞面,少了它,就缺失了灵魂。在天津,特定的节气要吃捞面,接风要吃捞面,甚至是寿喜席也要吃捞面。而这碗捞面,一定要拌上“四凉四热”的卤子。细细长长的黄花菜,就是这四凉之一。除了捞面,天津人大年三十晚上的素饺子,也多以黄花菜入馅。

若因为槐花、萱草的朴素,就一概论之北方人吃花不精致,洛阳人要第一个站出来反驳。毕竟作为“人间富贵花”的牡丹,不仅是洛阳的城市名片,更是洛阳人一年一度的美食狂欢。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神都洛阳,许多事物都和武皇有关,牡丹花饼也一样。新鲜的牡丹花瓣,和红豆、红枣等食材入馅,做成甜甜的素饼,正是一代女皇的首创。层层酥脆的外壳下,是丝状的牡丹花瓣。赏花时品尝,别有一番意趣。

长江沿线:吃的就是一个雅致

江南一带的美食,自带精致滤镜。

仲秋八月,正是桂花开得最盛的时刻。这个时候的苏州,满城都是桂花香。崇尚精致生活的苏州人,将新鲜的桂花晒干,做成桂花糕、桂花饮、桂花酿等,不用说桂花的香气,单是桂花金黄的颜色,就已是香熏欲醉。对于苏州人来说,如果冬至不喝冬酿酒的话,整个冬天都相当于白过了。在这个一年中最漫长的夜晚,喝一口甘洌醇厚的桂花冬酿,是苏州冬至夜里,最温暖的一抹慰藉。

如果说桂花是苏州人的贴心“小娘鱼”,那么杭白菊就是杭州人的缪斯。浙江杭州盛产白菊,这里的人们食花方法更显精致风雅。菊花以淡泊著称,其最常见的吃法就是当茶饮,杭白菊是个中佳品。燥热的夏日,于午后的熏风里,冲上一杯菊花茶饮,观看一朵朵菊花在杯中起落舒展,这大约就是俗世生活里的惬意时光。

沿着长江回溯,湖北境内的洪湖市,满是淡雅的荷花香。夏日伊始,洪湖荷花节如约而至,浪打浪的洪湖水不仅孕育出了地灵人秀,连开出的荷花也有一番毓秀风神。湖北人对荷花的清苦,有很高的接受度。为了保留荷花的天然清香,每当荷花次第绽放之时,湖北人就开始采集新鲜的荷花入馔,荷花鱼肚、炸荷花、香酥荷花、荷花粥、荷花糕,都是以荷花为烹饪原料的美味佳肴。

岭南地区:季节晴雨表

由北向南,大地上的植被渐次茂盛,可食用的鲜花种类也丰富许多。最会吃的广东人,自然也不会错过应季的鲜花美食。

广州的春天,少不了一碗木棉花汤。高大挺拔的木棉花,不仅是广州的市花,更是“市宠”。有着药用价值的木棉花,是青睐药膳的广州人煲汤做菜的优选。在广州人心中,木棉花是“天赐的好物”,花瓣和花托都可以入药,煲汤或煮粥时,少放几朵晒干的木棉花,汤汁香滑,清热又除湿,堪称广州回南天的“克星”。

对于生活在两广的客家人来说,夏天来临的标志,不是闷热的天气和西瓜,而是从每家厨房里飘出的瓜花酿香气。生活在广西贺州的客家人,尤其喜欢酿菜,新鲜的南瓜花,最适合拿来做酿菜。新鲜的南瓜花梗,和猪肉、虾仁、瑶柱等食材一起搅拌成酿心,酿入去掉花蕊的南瓜花囊内,封口煮熟。煮熟后的瓜花酿,一个个倒立着,有种圆滚滚的喜庆。

清香的虾仁、爽口的花梗,再加上南瓜花本身的清甜,让人难以拒绝。在贺州,两代人之间无论有多深的代沟,都能让一盘新鲜的瓜花酿来填平。

相较于木棉花的绯红、南瓜花的嫩黄,顺德人爱吃的姜花,有种出尘的素雅。

姜花手撕鸡,对顺德人来讲,是一种挡不住的清香诱惑。散养的走地鸡卤至刚熟,手撕后加入酸姜、芫荽梗等调料,最后撒入一捧姜花花瓣。姜花的馨香,瞬间占领了嗅觉高地,将稍显平淡的鸡肉,衬托得尤为鲜美。细细咀嚼,细嫩的鸡肉,也融入了淡淡的姜花花香。

西南百花园:没有什么花是不能吃的

广袤的西南地区,是鲜花的天堂。

百合花是贵州仡佬族的族花。成形于明末清初的“三幺台”是仡佬族人最具特色且最隆重的一种食俗礼仪。一台茶席接风洗尘,二台酒席八仙醉酒,三台饭席四方团圆,这样的盛宴自然少不了百合的身影,烩百合、南瓜炒百合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佳肴。

但要说到以花入馔,云南才是大佬。在四季如春的云南,“姑娘四季把花戴”。也正因为云南鲜花如此之多,所以“鲜花当蔬菜”。在云南,鲜花的吃法如同吃蔬菜一般,用油盐炒着吃,炖着、蒸着、糟着、腌着吃,不一而足。据记载,云南可以吃的鲜花有160余种之多。

鲜花饼,是云南吃花界的“课代表”。以玫瑰花瓣或者茉莉花瓣作为馅料的鲜花饼,花香并不浓烈。刷了蛋液的饼皮,酥酥的,有种淡淡的牛油味。咬开后,湿软的花馅,可以明显看到较大的玫瑰花瓣,有种甜糯的绵软。

春节过后,云南泸西的漫山遍野是棠梨花的主场。一簇簇盛放的棠梨花,在装点泸西大地的同时,也是山里人家增补家用的一种选择。在可以吃的“花花世界”,棠梨花几乎是云南人最喜欢的野菜。和酸腌菜,或是火腿、豆豉一起清炒,又鲜又嫩。

立夏这天,云南鹤庆的白族人家,要吃“花宴”欢庆佳节。“花宴”分别由四道炒菜、凉盘和汤菜组合而成。由白杜鹃花做成的“白鹤穿翠”,以山兰花、蕨菜花、石花菜、韭菜花、白杜鹃花为主料的“五花庆寿”,以及梅花为主的“金针银线绣梅花”等,让餐桌开出了花。在“花宴”席上,除了吃“花菜”外,还要吃花粥、饮花酒、喝花茶。

傣族人的餐桌上,花的影子也随处可见。“猪血玛瑙”中有红山茶的花瓣,“天女下凡”中掺杂着棠梨花的芳踪。芭蕉花水煮,鸡蛋炖仙人掌花,有些花菜甚至叫不出名字。一张餐桌,宛若一个浓缩的百花园。

每一种花的开放虽都略显匆匆,却使生活从烟火中拔俗。盛开的花朵不仅留下了余香,留下了瞬间的美好,也留下了无尽的美味。

(摘自“地道风物”微信公众号,知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