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意象

2021-12-02 00:00:00洪浩
青年文摘 2021年8期

博尔赫斯小的时候,常到离家不远的动物园观看动物,他喜欢猛兽,尤其喜欢老虎。他的外祖母试图说服他羔羊比老虎好看,但没有成功。他对老虎的崇拜,是出于对家族不凡历史的怀念:博氏家族诞生了许多勇士,他们在战争中创下许多光辉业绩。老虎在此成了一种象征,代表他童年生活中缺少的东西:冒险、暴力和激情。

很多年以后他承认,“被众神摈弃在壮丽的命运之外”的自己,“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之心”。

老虎激发了博尔赫斯的记忆、梦幻和创造的勇气。三十五岁时,他曾在《梦中之虎》一文中写道:“我既有无限的力量,便可以造出一只老虎。”他的确造出了“老虎”,而且造出了许多只。他的“老虎”赋予他以巨大的力量,使他英名远播,致使“博尔赫斯”的名字成了他全球的忠实信徒之间的“联络暗号”。

在早期的作品中,博尔赫斯写了许多凶犯的故事,实际上那是老虎形象的现实化。后来,老虎又成了许多事物的象征,但它有着同一的本质:黑暗与火焰,原始的无知与邪恶,消融一切的性本能与盲目暴力。老虎还成了时间的象征,因为时间吞噬着人们;成了“一串费力的比喻”的象征,因为他在丛林般的图书馆里苦苦捕捉它而又不可得……

尽管崇拜和敬佩老虎,但现实中的博尔赫斯却是一个羔羊一般懦弱的人。他内向、害羞,四十五岁时,他才决定克服口吃的毛病。他一生都为自己不是实干家而悲叹,总觉得当一名作家就是做一个懦夫。

这个生活中的无力者,曾经接受过来自外界的嘲讽:因为他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反独裁的知识分子,庇隆政府对他的惩罚是把他调出图书馆提升他为某国营市场的家禽家兔稽查员——鸡和兔在西班牙语里是怯懦的同义语。此后一段时间,他曾靠演讲维持生计。为了避免紧张,这位胆怯的大师演讲时从不直视观众,而是盯住远方的某一点自言自语;而在演讲之前,他要朋友陪他步行前往,到后还要钻进咖啡馆,喝下一杯烈酒壮胆。

这个极度不切实际的人,只在幻想世界中才具有老虎的威仪和魅力,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无往而不胜。

博尔赫斯七十多岁时,在一首题为《老虎的黄金》的诗中,总结了老虎在他人生不同阶段中的含义。这个时候,眼疾已经导致他完全失明,他的眼前只剩下了黄色:老虎的金色,原始的金色,继而化为心爱的女人头发的金色。

(摘自《散文》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