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回流技术对Pilon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的作用

2021-12-02 04:18:20顾敏琴杨惠林苏玉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22期
关键词:淋巴患肢常规

顾敏琴,刘 凌,邹 俊,杨惠林,苏玉芳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15006)

Pilon骨折为累及胫距关节面的高能量性创伤,手术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1]。但是术后患肢肿胀,以及肿胀引起的疼痛不适,严重影响患肢功能的恢复进程。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肢肿胀对Pilon骨折尤为重要[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传统方法促进静脉回流,以改善患肢肿胀,但效果仍不理想[3]。

淋巴回流技术通过对体表淋巴部位的按压,加速患侧淋巴回流速度,可以提高代谢率,加速微循环利于消肿[4],国内外相关研究已证实其疗效确切,但在Pilon骨折术后的治疗中鲜有报道[5]。作者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本科行手术治疗的56例Pi⁃lon骨折患者,术后分别行传统消肿治疗及淋巴回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患肢的肿胀度、疼痛程度、患者主观舒适度,为淋巴回流技术治疗Pilon骨折术后患肢肿胀提供临床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本科行Pilon骨折手术的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9~64岁,平均(48.23±7.65)岁。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8例。其中常规组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13±4.22)岁;淋巴回流组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龄(47.67±5.04)岁。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伦研批第189号],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由同一组医生实施手术。

常规组:按骨科术后护理常规,消肿止痛方法,包括术后1~3 d冰敷,量化的功能锻炼,给予患肢抬高30°,药物消肿止痛等对症处理。

回流组:在常规消肿止痛护理基础上给予淋巴回流技术,2次/d,具体方法是:操作者用手掌的大鱼际或者整个手掌贴附于患者腿部体表的治疗部位,沿着淋巴回流的方向和途径,以肩关节为支撑点,上臂用力带动前臂和手掌,从小腿远心端向近心端推动皮肤,促进淋巴组织的向心回流。在推动皮肤时,不要让皮肤起皱褶,动作要均匀连续,要有节奏感,手法以压送和铲形为主,每天上午、下午各治疗1次,每次30 min,小腿肿胀部位可以加强治疗的时间。

1.3 评价指标

客观指标包括对肿胀程度的评级和测量踝周径。肿胀评定标准[6]:Ⅰ度,患肢皮肤较正常皮肤紧张且皮纹存在;Ⅱ度,患肢皮肤较正常皮肤紧张且皮纹消失,皮温稍高,但无张力性水疱出现;Ⅲ度,患肢皮纹紧张发亮,皮纹消失,皮温明显增高,且出现张力性水疱。测量踝周径用标准软尺沿内外踝测量周径,用记号笔做好测量部位标记,同时在健肢同一位置测量小腿径,并做好记录,比较两侧踝周径之差。

主观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一般舒适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的测评。GCQ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共28项。改量表采用1~4 Likert Scale评分法,1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说明越舒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资料呈正态分布时,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时间点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资料呈非正态分布时,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时间点间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客观指标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客观评价结果见表1。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分级均显著改善,不同时间点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间肿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回流组肿胀程度轻于常规组,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回流组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客观评价指标结果与比较

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双侧踝周径差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1 d,两组间双侧踝周径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7 d,回流组双侧踝周径差均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

2.2 主观指标

两组患者主观评价结果见表2。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GCQ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1~7 d,回流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间GC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3、7 d,回流组肿胀GCQ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主观评价指标结果(±s)与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主观评价指标结果(±s)与比较

指标常规组(n=2 8)回流组(n=2 8)P值6.5 5±2.1 1 4.5 6±3.4 3 1.5 2±1.3 4<0.0 0 1 6.3 1±3.3 2 4.3 1±2.9 8 1.2 4±1.2 3<0.0 0 1 0.5 4 3 0.0 7 8 0.1 3 7 V A S评分(分)1 d 3 d 7 d P值G C Q评分(分)1 d 3 d 7 d P值4 0.5 2±1 0.8 9 6 2.7 4±1 5.7 8 9 3.6 8±1 0.3 3<0.0 0 1 4 2.3 1±1 0.7 8 7 5.9 7±1 2.3 4 1 1 3.8 3±2 3.7 7<0.0 0 1 0.7 6 8 0.0 4 3 0.0 3 8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业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Pilon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多为高能量损伤,常常累及关节面,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成为其重要的治疗方案,而手术后患肢极易发生肿胀,引起疼痛等不适。手术后肢体的肿胀、疼痛一直是临床上的重要难题,处理不佳往往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近年来,冰敷消肿在临床上应用较多,它主要可以改变血管的通透性,减慢血流速度,减少渗出,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而Pilon骨折术后单纯使用冰敷,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可能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7~9]。传统的中医推拿、中药外敷也大量的用于临床消肿,但所取得的效果不尽人意,起效速度慢,甚至常伴随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基于上述传统冰敷技术的缺点,作者提出了淋巴回流技术,它简单易学、起效速度快、无需特殊装备,通过对淋巴管周围组织有效按压,使滞留在细胞间的淋巴液加速流动,增加淋巴管和淋巴结的重吸收功能,达到促进循环,改善组织肿胀程度的作用[10,11]。本研究中,作者根据淋巴回流的特点及机制,采用物理手法按压骨折术后患肢,促进淋巴回流,结果表明该技术治疗Pilon骨折术后患肢肿胀,与常规组相比,患肢肿胀程度、术后疼痛程度及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均有明显改善。作者认为淋巴回流技术不仅能显著增加淋巴管与淋巴结的重吸收,促使淋巴液回流,改善组织水肿,并且通过刺激淋巴系统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和患者疼痛,上述治疗作用大大缩短了Pilon骨折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进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采用淋巴回流技术治疗Pilon骨折术后患者,能起到减轻患肢肿胀,缓解肿胀部位疼痛,加速患者康复的作用。

猜你喜欢
淋巴患肢常规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常规之外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别受限于常规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54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西藏科技(2015年3期)2015-09-26 12:11:06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